本報訊(記者 付垚)國慶期間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熱映,在電影五個故事的最後一個故事中出現的稻田畫,讓很多觀眾印象頗深,其中位於遼寧瀋陽的「稻夢空間」景區就是這個故事的拍攝地之一。景區工作人員10月7日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景區的稻田畫種植已經有六年的時間,往年遊客也不少,今年因為電影的上映,外地遊客相對較多,很多人專程過來「打卡」。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瀋陽「稻夢空間」景區內的稻田畫出現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最後一個故事《神筆馬亮》中,其中那幅壯觀的火車稻田畫讓人印象深刻。「每年我們種植的稻田畫內容都不一樣,這一幅是為了電影拍攝特意種植的,現在還在我們的景區內,很多人是看了電影之後特意過來的。相比於往年,今年外地遊客會更多一些,大家都是專程過來打卡的。」景區工作人員介紹。
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稻夢空間」項目現在有年10萬噸水稻生產加工能力和年遊客近30萬的規模,這個項目直接創造就業200餘人,帶動當地農民年創收近500萬元,總共惠及三個街道40餘個村、2000多位農民。
景區工作人員說,稻田畫在每年的2、3月份進行設計,5月中旬開始種植,到6月基本就可以看到效果,最佳的觀賞期在7月和8月間。稻田畫在種植時需要進行測量和定位打點,然後靠純人工來種植培育好的彩色水稻幼苗。
「我們運營已經有六年的時間了,每年都會有不少遊客來,尤其是假期期間。」工作人員說,「稻田畫看上去有很多不同的顏色,但實際上種植的都是水稻,只是水稻又分為不同的品種,所以會有不同的顏色。我們現在一共有九種顏色的水稻,十一假期正是稻穀成熟的季節,還沒有收割。過一段時間水稻收割後,除了留下育種的種子,剩下的水稻會直接作為糧食出售,被端上大家的餐桌。」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瀋陽「稻夢空間」今年種植的稻田畫有多個主題,包括憨豆先生、大話西遊、哪吒等,遊客抵達後可以從觀景臺等高處俯瞰,其中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出現最多的火車稻田畫更是吸引了大量前來打卡的遊客。景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的目標是打造世界最大的稻田畫之鄉。
「我們是看了電影才過來的,感覺稻田畫的方式很好,既不耽誤農民種植糧食,也可以吸引遊客,一舉兩得。」前來參觀的宋女士說。
統籌/池海波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新聞「哈勃計劃」稿件,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