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騎著自行車頂著大太陽在蒲甘的萬千佛塔間穿行,轉眼間下起雨來,毫無準備,只得跑到一處寺廟躲雨,前腳剛踏進寺廟,後腳雨停了,小夥伴驚呼天邊的180角彩虹,哇……哇……哇……
雨後的蒲甘空氣感覺清新爽悅,偶遇兩個可愛的小沙彌,估計也是跑來這裡躲雨的。
可惜相機的廣角不夠,無法記錄下180度的雙彩虹全景。當然,美麗的風景不一定非要用相機記錄,用心即可。
佛塔裡供奉的佛像,造型很是特別,顛覆了以往我對於佛像的理解。
在很多蒲甘平原裡無人光顧的佛塔,有些雖然殘破,卻也不乏精緻的花紋浮雕,只是蒲甘的古塔多為磚結構、砂漿浮雕,因此浮雕比較容易損壞。
其實看到他們的時候感覺有些心寒,下意識裡以為他們會是孤兒或者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寒被父母送來寺廟。記得以前曾經看過CCTV的一檔關於緬甸僧侶的紀錄片,說是在緬甸不是誰都可以進入寺廟的,在男孩生下來以後父母就開始辛苦賺錢存錢,不是為了孩子長大結婚,而是在等到男孩長到十歲左右的時候為男孩舉行一次盛大的佛事,然後再將男孩送入寺院修行,而這些花費不菲。一想到這裡,心情頓時豁然很多。
驚豔的龍基,花了2500甲,主要是為了凹造型,結果一路走來都沒好意思穿出來,想是在蒲甘再不穿就沒計劃穿了,說實話,真心比短褲什麼的涼快。
時光在悄悄流逝,如今蒲甘的王城早已被歲月的風塵淹沒,只剩下那2000多座寶塔和寺廟,向世人透露著當年蒲甘王朝的輝煌。
在蒲甘三天,第一天早上選擇馬車去看日出,開始感覺悠閒,很是愜意,後來發現太麻煩,不似自行車那樣想停就停,速度遠沒有自行車快。所以後面乾脆直接選擇騎自行車,價格便宜到時候其次,最主要是自由,不需要等誰,也不用擔心被誰等,隨性而走隨性而停。特別是大清早抹黑在星空下騎車去趕日出,感覺非常的愜意。
當然,自由也是有代價的。一是蒲甘天氣乾燥酷熱,太陽毒辣異常,第一天下來皮膚已經被曬成紅燒肉的成色,好在塗抹了防曬沒有灼傷的痛感。然後從第二天開始我就一手搭著車把手一手撐著小陽傘,虧是以前上學都是靠騎自行車每天十幾裡,常年累月練得一手好車技,脖子上還掛個相機,走走停停拍拍甚是愜意。
在蒲甘遊佛塔,有很多方式可以選擇,租用當地馬車,包車,租摩託車、電瓶車和自行車,以及步行。租用馬車的費用在一天20000-30000元之間,可做2-4人;包車一天35000甲,折合人民幣350元,租摩託車在12000左右一天,電瓶車在8000甲一天,自行車1500甲一天,不行免費。當然也可以半天談價。
穿行於荒原古塔群中,去探尋那些「普通」到無人問津的佛塔,我相信,每個塔,都有他自己的故事。
關於愛的故事,只要不往著名的寺廟走,總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寺廟,安靜的坐著、躺著、睡著,徹底的放空自己。
喜歡這樣的視角,仿佛是時空隧道,隧道的盡頭,帶你回到遙遠的蒲甘王朝。
——走進緬甸 感受寧靜與奢華——
-END-
圖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素材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