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馬越1
麥當勞、肯德基這類快餐連鎖餐廳,似乎總想讓你的用餐方式更娛樂化一些——無論是吃薯條還是炸雞,和音樂都更配。
最近麥當勞和廣告公司巴西聖保羅DPZ&T,以及李奧貝納哥倫比亞在拉美地區推出了一項挺特別的體驗:顧客可以把薯條按照不同長短排布在託盤墊紙上(可能需要你吃掉一些把薯條截短),然後打開音樂應用程式Spotify掃描紙上的「薯條代碼」,就可以獲得一份由麥當勞提供的「薯條歌單(FriesList)」——《My Fries Are Over(我的薯條吃完了)》、《They Stolen My Fries(他們偷了我的薯條)》、《Keep Calm and eat Fries(吃根薯條冷靜下)》,配合你吃薯條時候的心情。
麥當勞薯條歌單
麥當勞薯條歌單「在提供有質量又多樣化的菜單之外,我們希望顧客還能在麥當勞享受更好的用餐體驗,」李奧貝納哥倫比亞的創意總監Pablo Acosta說,「無論是通過創意還是消費者互動。」
擁有音樂夢想的不只是麥當勞,還有肯德基。
作為老牌快餐連鎖,肯德基被各種影視、音樂提到的次數很多,就比如前段時間很多人在開玩笑說奧斯卡獲獎電影《綠皮書》是肯德基全家桶的最佳廣告,而你可能還不知道,在過去的30年裡,從Run DMC、Beastie Boys到Kanye West,肯德基被嘻哈歌曲明確提到的次數,居然有46次之多。
於是在今年5月,肯德基在法國與代理商Sid Lee Paris推出了一個「Bucket Bangers」的Spotify歌單,收錄了提到肯德基的嘻哈歌曲,以及其他法國藝人MatreGims和Orelsan、德國、俄羅斯和巴西的嘻哈明星作品。
肯德基在法國推出的嘻哈歌單廣告
肯德基在法國推出的嘻哈歌單廣告
肯德基在法國推出的嘻哈歌單廣告對於肯德基來說,這無疑是個展示自身品牌文化的獨特方式——大概沒有幾個品牌能像肯德基一樣列出這麼長的歌單。
事實上無論是麥當勞還是肯德基,跨界推出歌單的目的不在於「走藝術路線」,而更多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一種和流行文化結合的數位化體驗。畢竟,它們希望帶給你的印象不只是拿來果腹的無聊漢堡炸雞薯條,而是更有意思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