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探訪德國柏林圍牆,在遊玩中了解歷史背後的故事

2020-12-18 帶你放眼世界

景點只能留在眼中,文化的底蘊才能記在心底,感悟的更是人生。大家好,我是你們親愛的小編帶你放眼世界,小編每天都會分享行走在景區的故事,請你們一定要關注我喔!

菩提樹大街

朱自清曾經也遊覽過德國,他對柏林的印象是:

與倫敦或巴黎相比,柏林的街道更寬闊、更乾淨;來往的車輛不是很多。走在這裡,可以悠閒地呼吸空氣,不必張張望望躲躲閃閃。

這條路很容易找到,因為街道是縱橫交錯的。街道上有一顆最大最寬的菩提樹。菩提樹大街(Unter den Linden)全長約1.5 公裡,是柏林最為迷人的道路之一,而且柏林大學、國家圖書館、新國家畫院和國家歌劇院都在這條街上。

柏林和平鍾

柏林的創造,還有個舉世無雙的先例,那就是柏林圍牆。一段柏林圍牆,多少辛酸史。

有趣的是,1989年11月9日,西柏林一家老字號珠寶店老闆洛倫茨為紀念開業115周年,他特意製作了一架和平鍾,3米高,達2噸重,上面刻著「時間將炸開所有的牆」。

同一時刻,在其不遠處的地方,柏林圍牆正在被民眾推倒。這個老闆有先見之明,他用另一種方式創造了歷史。柏林和平鍾就這樣伴隨著歷史的巧合和人類對和平的期望而誕生了。

而今,在僅剩用作旅遊參觀的柏林圍牆,塗鴉者又創造了傑作。欣賞著柏林圍牆上的漫畫,我們心裡沉甸甸的。

當我們登上柏林體育場的高臺時,發現這個德國最大的城市好像被一片綠色的海洋所包圍著。

據說,柏林的綠地面積達到40%以上,僅市中心的蒂爾加藤公園佔地就達210公頃,比英國倫敦海德公園大1.5倍,走遍歐洲的巴黎、羅馬還有其他城市,在市中心都沒有這麼大的公園綠地。這恐怕是柏林城市的一大特色。

我們在茫茫的城市林海中發現有一頂白色的尼龍布帳篷式建築。滿眼儘是金黃色和墨綠色的,卻鑲嵌著一小點乳白色,格外耀眼。

原來,這就是著名的柏林音樂會的一處演出場地。這大自然的音樂劇場,是柏林人的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智慧和創造的象徵。

「間謀橋」-格裡尼克橋

初冬的柏林郊外,晨曦剛剛褪去,但薄霧又輕輕地拉上帷幕,恰似當年二戰陰影下的歐洲,雖說勝敗已初露端倪,但昨日的同盟能否持久?

這一幕歷史,時隱時現,令人琢磨不透。車到格裡尼克橋,這便是冷戰年代著名的間諜橋。「間諜橋」的外表並不起眼。

當年,東西方兩大集團,圍繞著柏林而對峙,劍拔弩張之際,這座橋便成為兩者之間的特殊通道。而今,橋面中間還隱約留有一道白線。當年,白線西邊為西德,東邊則歸東德。雖說近在咫尺,但卻勝過天涯。

而鐵橋下,清澈的河水無聲無息輕輕流淌,昔日的戰場早已偃旗息鼓。只有那斑駁陸離的橋墩及基石,還有那橋頭人物雕塑的沉思表情,顯現出歷史曾經在這裡凝固。

一塊藍底白字的標牌,並不起眼,內容是:此橋何止於連接哈韋爾和兩岸。在1962年2月的某天,鐵橋兩端如臨大敵,名噪一時並被稱為「千面人」的蘇聯間諜阿貝爾(Abel)與美國u2飛行員保羅鮑爾斯(Paul powers)在此交換,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

今天,間諜橋物是人非。這裡已是人們來往柏林和波茨坦的通道。硝煙早已散去。間諜橋,還是那座古老的鐵橋。

波茨坦的昭示

採琪蓮霍夫宮像宮殿,更像英國式官邸。而它的歷史意義不在於建築,在於建築裡的歷史事件。

1945年7月17日一8月2日,波茨坦會議就在此舉行。會議室按原樣保存著。美、英、蘇三巨頭相聚一桌,瓜分德國及世界。盟友此刻演變為對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離這裡不遠處,一個古老的磨坊,用石頭砌成的牆體斑駁陸離,歲月在分化侵蝕著石牆,留下一道道深刻的痕跡。而那隻巨大的風車葉板,默默講述著一個故事。

當年,德皇在這裡居住,窗臺外可見不遠處的磨坊。本也相安無事,但磨坊開工時,那轉動的風葉板發出「吱吱呀呀」的響聲,吵得德皇心神不安。於是,僕下上門去商量,未果。磨坊要吃飯,德皇要休息,這就有了矛盾。後來,德皇派人去商量,是否請磨坊搬走。磨坊主一紙訴狀,將德皇告上法庭。結果,法庭判德皇敗訴。

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磨坊和德皇的官司。

而今,磨坊和風車依舊嘉立在這裡。而德皇的宮殿也無多少變化。可是,物是人非。但兩者具

有一個共同點:都成了後人的旅遊之處。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有想了解更多景點背後故事的朋友們,請在下方評論。說不定,下一次小編就去你想去的地方哦。

謝謝各位網友,小編將每天帶給大家最新的旅遊趣事,感受不同景點中背後的意義!

部分美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德國柏林圍牆——炫彩塗鴉道不盡黑白印跡
    東邊畫廊也是一段著名的柏林圍牆遺址,因為那副有名的「兄弟之吻」稱為遊客的必打卡之地。無論如何,這幅畫都已經成為了柏林圍牆的代名詞。正如弗魯貝爾所說:最終我開始重繪,因為這是重要的記錄——不只對我,也對柏林。和很多歷史事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象徵著分裂的柏林圍牆,現在變成了自由的象徵。
  • 行走德國「柏林圍牆」下.「原創」
    2019/06/02德國首都柏林我們的航班在北京起飛,飛行13個小時到達德國柏林上空。向下俯瞰,水網交織,森林覆蓋。柏林原來是這麼美麗的一座城市啊,真沒想到。柏林,這座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攻擊整個歐洲的德國核心城市,戰敗後又被四個國家分割,現在是什麼樣子了?
  • 德國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9周年
    本文轉自【中新網】; 1961年8月13日,柏林圍牆開始動工修建。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次年,兩德完成統一。59年後的今天,德國柏林舉行活動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圖為當地時間8月13日,一位路人凝視著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內擺放的花籃。
  • 柏林圍牆
    從此之後,在有柏林圍牆的日子裡,東德人用生命寫就了一個又一個翻越的故事。堅不可摧的柏林圍牆,難於阻擋東德人逃往西柏林的腳步。有東德人強爬柏林圍牆和鐵絲網,倒在機槍掃射中;有從高樓跳下非死即傷的;也有開著重型車輛在槍林彈雨中直接衝撞柏林圍牆,然而在最後一米處熄火永遠看不到西柏林的……布魯希克和他的同伴利用大客車衝擊柏林圍牆,軍隊和警察從多個方向向客車密集射擊,布魯希克不顧車身起火,奮勇加速,一聲巨撞開柏林圍牆,整個客車衝進了西柏林。
  • 《柏林蒼穹下》:既是「柏林圍牆之殤」的寓言,也是對歷史的回望
    03.柏林圍牆之殤這份悲天憫人的情感並非無病呻吟,它與本片的創作背景密不可分。《柏林蒼穹下》的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末期的柏林。自二戰以來,德國長期處於狂熱和動蕩的狀態。這段特殊歷史,不僅深刻地改變了德國和歐洲的歷史,在影史上也佔據著重要地位——《朗讀者》用納粹集中營看守漢娜的故事向觀眾展示了何為「平庸之惡」。以及普通人是如何被歷史裹挾,成為麻木不仁、喪失人性的幫兇。
  • 歐洲德國,秋天追求金秋柏林,感受秋日童話的美好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都知道柏林這個地方,這個地方跟二戰之間有著分不開的關係.只要對二戰有過了解的小夥伴,肯定都知道,德國柏林是一個具有經典意義的地方。在秋天的時候來到柏林,雖然說感受不到那種夏天的美好,但是秋天的柏林也值得大家欣賞,接下來帶領大家一塊來看一下秋日的童話美好,讓你感受不一樣的柏林。
  • 老照片 90年代初的德國柏林 不復存在的柏林圍牆
    1990年10月3日,歐洲兩個德國重新得到了統一,柏林這座歐洲的歷史名城,在經歷了40多年的分裂後,又成為了德國的首都。圖為柏林的標誌——布蘭登堡門。 柏林是1933年-1945年納粹政權的所在地,也是希特勒法新社在二次大戰期間的大本營。德國國會大廈,希特勒上臺以後在此製造了臭名昭著的國會縱火案。
  • 柏林圍牆遺址見證歷史的變遷
    在柏林參觀布蘭登堡門、國會大廈、浩劫紀念碑。浩劫紀念碑紀念二戰期間死難的猶太人。2711塊高低不一的石塊排列成公墓樣的石陣,穿行在石陣間,地面波浪般起伏,轉身四周都是綿綿延延的石碑,仿佛是一座座為死難者樹立的墓碑,讓人黯然神傷。
  • 巔峰衝突之下的柏林圍牆:一面高牆,兩個德國
    由於柏林圍牆把西柏林地區如孤島一般包圍封鎖在民主德國境內,因而也被稱之為「自由世界的櫥窗」。柏林貝爾瑙爾大街的柏林圍牆紀念碑。圖片來源:高品圖像柏林圍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裡。最初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的邊防圍牆,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也成為了分割東西歐的鐵幕的一個象徵。
  • 歷史解讀:還記得被推倒的柏林圍牆嗎?
    柏林圍牆,分隔東德和西德的一堵牆,柏林圍牆被推到,最直接的歷史意義就是1945年後分裂的德國終於統一了!兩個不同地區但是同血緣的人終於回家了!上面這張圖片是柏林圍牆上著名的「柏林圍牆之吻(又稱兄弟之吻)」,它的背景是民主德國建國30周年之際,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訪問東德,在籤訂兩國達成兄弟邦交合作協議之後,與民主德國領導人昂納克擁抱並親吻對方。(凡是被勃列日涅夫溼吻的人,都是他重要的政治盟友,中共就沒有和他溼吻。)一:柏林圍牆為什麼建立柏林圍牆又稱「反法西斯牆」,「監獄牆」。
  • 柏林,一個到處充滿歷史和故事的城市
    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國的政治、文化、交通和經濟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城市被分割為兩個區域,東柏林成為了東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實上成為了西德在東德的一塊飛地,被柏林圍牆圍住。
  • 德國國防軍訪問記之二: 有關「柏林圍牆」的對話與思考
    「柏林圍牆」的倒塌將東德西德合二為一,東德和西德的軍隊也因此合併為一,一個統一的德國的出現,由此改變了世界歷史。   「柏林圍牆」加劇了德國民族和國家的分裂   2014年10月15日,筆者一行抵達德國首都柏林的當天,在從機場驅車進城的途中,經過一段「柏林圍牆」遺址。施泰戈斯準將向筆者介紹:「這就是『柏林圍牆』。」
  • 德國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9周年 (4/5)
    德國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 "← →"翻頁 1961年8月13日,柏林圍牆開始動工修建
  • 行走丨倒坍的柏林圍牆
    是的,沒有了柏林圍牆的遺址,柏林就不是人們熟悉的柏林了。柏林圍牆是上世紀冷戰時代最前沿的歷史見證。二戰結束,德國戰敗,柏林也成了一片廢墟。根據《波茨坦協定》,柏林同整個德國一樣被瓜分,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1948年,美、英、法佔領區合併,成立了「三聯戰區」。
  • 德國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9周年 (1/5)
    德國紀念柏林圍牆修建/5) "← →"翻頁 1961年8月13日,柏林圍牆開始動工修建
  • 印樣故事:Raymond Depardon鏡頭下的柏林圍牆
    印樣故事:Raymond Depardon鏡頭下的柏林圍牆 2020-02-01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德國歷史名城,盤點柏林著名的地標建築,這10座你不能錯過
    柏林是德國的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同時是一個擁有厚重文化歷史的國際大都市。這裡有很多值得參觀和遊玩的地方,以下為你盤點了柏林值得一看的10個建築,當你到了柏林,一定要去打卡的地方。1、布蘭登堡門布蘭登堡門是德國最早的新古典主義建築之一,也是柏林唯一倖存的歷史城門。它既象徵著冷戰時期東德和西德的分裂,也象徵著德國的統一。2、夏洛騰堡宮美麗的夏洛騰堡宮是一座巴洛克式宮殿,曾是皇室的夏宮,如今也是柏林最大、最宏偉的宮殿。
  • 德國歷史名城,盤點柏林著名的地標建築,這10座你不能錯過
    柏林是德國的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同時是一個擁有厚重文化歷史的國際大都市。這裡有很多值得參觀和遊玩的地方,以下為你盤點了柏林值得一看的10個建築,當你到了柏林,一定要去打卡的地方。紀念碑柏林圍牆紀念碑是冷戰時期分隔德國的最後一塊柏林圍牆,長1.4公裡。
  • 揚之:柏林圍牆,走入歷史的永久記憶
    如今,當年「柏林圍牆」的水泥隔板不是分送世界各地當作警世碑,就是留在原處以供紀念和憑弔;當年恐怖的「死亡線」如今已被車水馬龍和高樓綠帶取代。在柏林這座獲得新生的古老城市裡,歷史未被遺忘,但也未被炒作。無論是當地的居民和還是來往的遊客,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柏林的這份底蘊和活力。
  • 德國旅遊之柏林原來可以這麼玩
    眾所周知,德國首都柏林是一個承載太多歷史故事的城市,城市如此之大,作為一名遊客,如何能夠以較為經濟的方式遊覽這個神奇的地方呢?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奉獻下一種遊覽柏林較為實惠的方法—徒步之旅。在這個為期半天的柏林徒步之旅中,身為遊客的你,可以有機會看到柏林最重要的地標和亮點,以此來了解德國城市不同時代的演變,從古典時代到冷戰時期,二戰時納粹的歷史,帝國時期和普魯士時期。以便你能夠在半天的時間內和來自全世界的旅遊者們一樣,前往包括查理檢查站,大屠殺紀念館,重建的國會大廈,布蘭登堡門和柏林圍牆的德國知名景點,領略德國的獨特歷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