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多維度比較研究兩岸四地291個城市,公布了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這份榜單中,深圳超過香港成為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最強的城市,表現格外搶眼。
四大直轄市中,北京、上海分別排3、4名,排位符合各自的實力,重慶排30名,排位雖然靠後,但這與重慶的底子薄、基礎差、人口多有關。但天津作為老牌直轄市,北方最大的工業中心,只排47名,有點令人大跌眼鏡的感覺,感覺與天津作為直轄市的身份以及輝煌的歷史地位嚴重不符。
近十幾年,天津的經濟增速在全國一直名列前茅。1999年到2014年,天津的經濟始終是兩位數增長。2010年到2013年,天津經濟增速分別為17.4%、16.4%、13.8%、12.5%,連續多年排全國第一。
除此之外,主動擠水分、向統計數據虛高開刀,也被認為是天津近期經濟增速急劇下滑的直接因素之一。
2017年以來,天津GDP增速斷崖式下跌,這裡面有多種原因,嚴格的環保督查,主動擠水分等。
從深層次看,天津產業結構調整的滯後,尤其是重化工產業產值在工業結構中佔比過高,傳統優勢工業偏重、偏舊,冶金、石化等傳統工業佔比較大,對全市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回落,甚至出現負拉動。
不過,作為中國工業重鎮,天津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依然明顯,同時與東三省不一樣,天津工業的現代化程度較高,經過短期陣痛之後,會很快重新出發,關鍵是要儘快培育出新動能,從主要依賴投資和重化工業發展的製造城市,轉型升級為依靠知識和技術驅動的創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