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工作時間十年多出一周已經趕超日本

2020-12-25 搜狐網

  中新網北京9月3日消息: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一項最新調查發現,美國人現在每年的工作時間,平均比十年前整整多出一周。以往日本人的工作時間一直以來排在首位,直至90年代中期,美國人的工作時間急速增長,超越日本,而且距離不斷拉大。

  經濟專家Johnson表示,美國人在2000年平均工作1978個小時,1990年只有1942個小時,以每周工作40個小時計算,大約增加了一周的工作時間。

  美國勞工去年較日本勞工多工作137小時,幾乎等於近一個月的工作時間﹔美國較英國多260小時,即六周半﹔德國更比美國少了500小時,達近三個月的工作時間。

  經濟專家分析稱,美國人的工作時間增加,主要是199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創造數千萬個工作機會。相對歐洲、日本等地的經濟增長遠比美國緩慢,促使企業縮短工時。另外,這和美國人的心理、美國的文化有很大關係,美國年輕的勞工急於給僱主留下好印象,因此增加工時。

相關焦點

  • 中國GDP何時超過美國?日本給出時間節點,距離現在不到十年時間
    文\白山自從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與美國GDP競爭的小道消息就層出不窮,而關於「中國GDP何時超過美國」這一問題,預測更是不間斷,這不,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又「發話」了。據報導,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經濟增長預測中提及了「中國GDP超過美國」的時間節點,甚至預測中國的GDP水平可能會在2028年趕超美國。此結論一經發出,便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各個國家的說法也是千變萬化,那這個預測值,真的準確嗎?
  • 中國乞丐都在用的「新技術」,英國卻要用十年時間趕超
    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四項發明並不是中國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條正式的高速鐵路系統是1964年建成通車的日本東海道新幹線;韓國與日本是使用二維碼支付比較早的國家,日韓二維碼支付技術已經普及了95%以上;共享單車最早出現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網購最早出現在1983年3的美國波士頓。
  • 被日本盛讚的城市,發展速度趕超美國,這個城市就在我們中國!
    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麼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看一看,這樣一個城市,它被日本稱讚為了是一個非常棒的城市,因為它的發展速度趕超了美國。甚至有的人還認為這樣的一個城市非常有可能有希望會成為世界第一,那麼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加速趕超美國,日本成「神助攻」者,1.8萬研究人員來華
    中國加速趕超美國,日本成「神助攻」者,1.8萬研究人員來華。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全球疫情嚴重,特別是美國在這種背景下,已經有點力不從心,感染人數和病亡人數雙雙創新高,目前還沒有停下來的腳步。這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機會,畢竟中國目前是全球所有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如果一切順利,中國趕超美國的時間會大大縮短,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 印度與日本合作5G技術欲趕超中國,美國人:這話說得連我都不信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中國如今是一個在各方面都迅速崛起的國家,就拿科技水平這一方面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在短時間內追趕到美國、德國還有日本這些國家的發展水平,如今的中國,已經和從前大不一樣了。
  • 想趕超美國,中國還要怎麼辦?
    老黃就和老闆們翻譯下利好,順便分享美國當年如何趕超英國,要想科技趕超,我們還有哪些需要做的工作。狂奔的半導體:免稅10年,加速上市以史為鑑:117年前,美國是如何趕超英國的?中國科技逆襲:還差這三大元素本份炒粉大概3000g,預計需要6分鐘。請老闆們自備雙喜或普洱,支持收藏打包慢慢啖。
  • 2020年中國GDP預計是美國的72%,再過8年能實現趕超嗎?
    南生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做了相關預判,其思路是這樣的: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的平均匯率約為「6.9790」,二季度是「7.0839」,三季度是「6.9205」,而四季度的前兩個月(10和11月)是「6.6530」。
  • 日本智庫:2030年印度GDP不能超過日本,但中國卻能超過美國
    其中有兩大共性,即在203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同時印度也將實現對日本的趕超,升至全球第三名。 據日本三菱以及多家智庫的觀點,十年後(即2030年),美國經濟總量大概率將低於中國,全球佔比預計下滑至17%左右(當前是接近或達到25%)。 與此相比,咱們中國到2030年佔全球經濟的份額將大幅提升至23.9%,穩居世界第一名。雖然美國在全球的球的經濟地位可能會動搖,然而,美國的優勢仍然顯而易見。
  • 中國「趕超」美國步伐加速!日媒:近2萬高學歷人才來華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了第一生產力,而高學歷人才又是科創領域的重要支撐點之一。為了吸引人才,不少企業與國家相關部門都出臺了各種利好政策,而這也的確獲得了一些成效,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正湧入我國,幫助我國「趕超」美國。
  • 日本智庫:2030年中國GDP將超越美國,但印度不能超過日本
    最近有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就是中國經濟何時能超越美國?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不少專家,不少國際機構都進行了預測,比如世界銀行、貨幣基金組織、高盛等等,現在主流的觀點就是十年後中國GDP將超越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經濟大國,同時也預測了屆時印度經濟也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
  • 中國GDP何時會超過美國?日媒給出「時間表」,時間提前了
    一直以來,美國都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始終未曾有哪個國家可以實現對美國GDP的超越,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崛起,未來將打破這一局面,如今疫情影響下美國GDP下滑,趕超時間或將提前。 中國經濟復甦較快 今年一季度,在「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下,我國GDP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
  • 美國將失去世界第一?日本這次給出肯定,中國是下一個強者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美國被公認為是全球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之後,一直領先世界各國。但是在日本給出的世界強國排行榜中,俄羅斯的排名卻發生了重大改變,又是哪個國家被日本認為是強者?
  • 為什麼美國人一周大多能休息3天,而我們一周只能休息兩天?
    為什麼美國人一周大多能休息3天,而我們一周只能休息兩天?如今,雙休在全社會已經形成了共識。但是,我們卻發現,我們的雙休並不值得自豪,因為美國人已經開始實行一周休息3天了。這是為什麼?雙休日是美國最早開始實行的,雙休日的好處一目了然,但美國人卻覺得這樣還不夠。畢竟,美國已經放棄了製造業,開始注重研發和管理。這種工作方式的成績體驗,恰恰不是以工作時間過長來體現的。因此,美國人開始嘗試每個星期只工作4天。
  • 日本遭遇十年罕見颱風 17人喪生多人失蹤(圖)
    日本遭遇十年罕見颱風 17人喪生多人失蹤(圖)     當地時間2013年圖為日本鎌倉房屋前的巨石。     中新社東京10月16日電 (記者 孫冉)10月15至16日,今年第26號大型強颱風「韋帕」席捲日本東部地區,導致以東京都大島町的伊豆大島為代表的地區,因暴雨和強風天氣引發多起塌方。截至發稿,已致17人死亡,50餘人失蹤。
  • 日本單日超200人確診,福岡縣已經有22人感染,小川知事剛剛提出外出...
    喵日本app專注在日華人社交!今天這篇文章喵喵久久沒有動筆,因為每次要下筆截圖的時候都會發現有新的感染確診。就在剛才日本單日確診已經到了200人,正如喵喵所說從24日之後日本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增加。(回顧)大阪今天一躍趕超北海道成為確診人數第二多的地區。
  • 梁建章:2100年中國人均GDP可能超過美國 近期一二十年創新將趕超美國
    梁建章說,當前,中國工程師工資是美國1/3,但中國研發投入已與美國趨近。雖然美國在這方面在加速,但中國卻以更驚人的速度在追趕。近期一二十年中國的創新將會繼續趕超美國,比大家預測的要好。中國現在從絕對的研發投入的金額來說,已經跟美國非常接近。美國大學研究生院裡面的外籍博士生佔了差不多50%,而美國的高科技創業公司有一半是移民創辦的。
  • 趕超美國步伐或將加速!日本送上神助攻:2萬高學歷「人才」援助
    據日本媒體報導,截至2017年10月,在東方大國居住的日本研究人員達到約8000人。另外,僅僅從一個月以內的短期逗留人員數據來看,自2014年來這一數據一直在連續增加,2018年達到了18460人,相比2014年增加幅度為25%。據悉,日本在我們國家的外籍研究員數量排第二,第一是美國,但美國的研究員數量有所減少。
  • 地理位置好的印度,能趕超位置差的日本嗎?你看好哪一個
    地理環境的好壞,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好的地理環境,能阻隔外界的各種惡劣因素,也能避免其它國家對自身的侵擾,而就拿我國來說,我國地理環境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也還不差,正是因為地理環境不差,再加上我國人民的勤勞,才創造出了幾千年的歷史和文明,而對於其它一些惡劣地區的人來說,可能在歷史上創造了成績
  • 中國海底隧道正式實施,又一超級工程橫空出世,美國趕超已無望
    雖然我國建造了很多超級工程,但在這次我國又一個超級工程橫空出世,那就是海底隧道已經開始實施,就算美國想趕超也無望了。基建狂魔得到世界各國信任眾所周知,由於我國近些年的基建技術比較發達,也讓外國都感到震驚,甚至還被他們稱為了「基建狂魔」。
  • 谷歌數據顯示:日本新加坡居家人數增加 美國澳大利亞人已經憋不住了
    據外媒最新消息,谷歌公司大數據顯示,4月份,隨著巴西、日本和新加坡新增新冠病毒病例激增,這些國家更多人呆在家裡,而隨著感染率下降,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人重返公園放鬆或工作崗位。據國外媒體報導,谷歌從用戶手機上收集的最新每周旅行模式更新數據顯示,自3月份以來,隨著封鎖令的實施,不服從命令的行為有所增加,但是在四月份發布封鎖令的一些國家,居家民眾數量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