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涼風習習,天高雲淡,又是金秋的日子,又是學生秋遊的日子。
    今年,我兒子在讀小學五年級,以往一二三年級時,他對學校舉行春遊秋遊這樣的活動總是充滿興奮的期待。四年級時,他春遊秋遊雖去參加了,但都是我勸他去的,他不熱情參加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學校選擇出遊的地點他們之前已經去過了,他不願再去遊覽那些熟悉的風景。這學期開學的第四周,他從學校帶回了一張秋遊的信息單,面無表情地遞給我說:「爸,你在「不去」那欄籤下家長的名字吧,我不去參加這次秋遊了。」
    我接過單子一看,學校此次選擇出遊的是海口觀瀾湖,這景點他已去過兩次了,不過我還是勸他說學校組織去你就跟大夥再一起去熱鬧玩玩。「我不去,交80元坐車到那讓我們下來看看那些我已經看過的東西,吃吃自己帶去的零食就上車回來了,一點都不好玩,沒意思。」兒子堅定地說。「那你認為到哪去秋遊才好玩才有意思呢?」我順著問他。「學校春遊秋遊就是紅樹林、火山口、觀瀾湖、白沙門公園這幾個地方換來換去,至少要去些我們沒有去過的地方嘛,哪怕去一些鄉下看看果園菜園,抓螞蚱,釣釣魚,看人家怎樣種地養雞養鴨放牛放羊,多好玩都有意思。」兒子不假思索就一口氣說道。
    聽了他一番話,我默然地點點頭,但還是再一次勸他去參加這次秋遊活動,可他還是堅決不去。我只好在那張秋遊回執單上「不去」那欄籤上了自己的名字。看著我籤下了名,兒子突然性起對我說:「爸,我這次不去參加學校的秋遊,那你就帶我去秋遊一次唄。」聽了兒子的要求。我略有所思,很快就做了決定說:「好,國慶放假我們就回鄉下四處走走,讓你看看你想看的田園風光,到時也帶上釣魚竿和登山鞋。」兒子一聽,興奮得手舞足蹈。
    學校舉行春遊秋遊活動,其目的和意義就是讓學生能走近大自然,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但由於種種因素,學校舉行的春遊秋遊活動往往場地局限,活動簡單,甚至看起來就像是一場形式應付,達到的目的和意義實在難盡如人意。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在遠離真正的大自然和土地中成長著,就仿佛一棵棵擱在空中溫室裡的青苗,他們太需要常常沐浴大自然的陽光雨露,需要品賞真正的春華秋實,需要走出課堂走進最直接的生活實踐體驗。我們學校每學年舉行的春遊秋遊其目的是此,但是我們學校組織的每一次出遊看起來大多就是讓學生坐坐車,走走幾步腳不沾泥,吃吃零食就結束,這怎能讓學生都有新鮮的見識和體驗的收穫呢?他們怎麼能在出遊中真正學到點東西呢?
    洪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