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著名幼兒園入駐的宣傳,姚先生購買了石林大公園的一套房。等了整整一年,好不容易盼到了給孩子報名上幼兒園的日子,姚先生和其他業主卻發現,開發商當初的承諾「變卦了」:說好的「名園」變成了另一家不太出名的幼兒園。於是,4月26日上午,業主們到售樓處維權。實習生 徐岑
現代快報記者 馬薇薇 馬樂樂
承諾的幼兒園怎麼變成另一家?
石林大公園地處南京雨花臺區鳳集大道上,目前交通並不發達。姚先生說,當初之所以買這裡的房子,就是看中樓盤廣告宣傳冊上的一句話「南京市第一幼兒園(以下簡稱『一幼』)已經成功入駐」。2012年年底,姚先生拿到了房子,開發商的承諾是,幼兒園在2013年9月1日開園。不過,這一計劃後來擱淺了。
等了半年,2014年春節後,「石林大公園物業」的微信公共帳號上一共發布三條公告。
2月18日:計劃在2014年下半年開園,家中有寶寶需要入園上學的,請速到物業服務匯總新登記相關信息。
3月27日:經過半年的市場調研,對多家幼兒園實地考察、篩選,經過第一輪的篩選,已確定三家幼兒園入圍,現在正進行第二輪篩選和最後招標工作,預計在四月初會確定下來。
4月11日:凡有意向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及家長,邀請您帶上孩子參加幼兒園現場諮詢會及參觀體驗活動。時間為4月13日9點開始現場諮詢,14點前往上怡幼兒園參觀體驗。
但是,三條公告完全沒有出現「第一幼兒園」的字眼。「我們感覺被騙了。」姚先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有業主去上怡幼兒園考察後一臉的失望,感覺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無法與第一幼兒園相比。
開發商的解釋是「因政策調整」
開發商的變卦讓業主們很憤怒,26日上午,大約100人來到售樓處要求給個說法。
在現場,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當初開發商確實和一幼籤訂了框架協議,但由於區劃調整導致一幼暫時進不來,開發商為了補救才決定引進上怡幼兒園。「我們得保證9月份孩子們有幼兒園上。」
據了解,這位工作人員口中的「區劃調整」所指的白下區與秦淮區的合併,他稱,由於一幼屬於原白下區,區域調整影響了幼兒園入駐小區的進度。但是,石林大公園既不屬於原白下區,也不屬於秦淮區。按照石林大公園開發商的說法,引進一幼的泡湯是因為區劃調整。
可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城東的紫金東郡小區目前已經引進了一幼,而紫金東郡是玄武區的樓盤,與石林大公園類似,都不屬於原白下區或現在的秦淮區;從時間節點看,紫金東郡引進一幼,也是發生在區劃調整之後。
不過,工作人員也表示,新進的上怡幼兒園,無論是口碑還是教學質量都相當不錯,和一幼旗鼓相當。在他出具的2004年度省級示範性實驗幼兒園年審結果名單上,現代快報記者看到,「南京上怡幼兒園」和「南京市第一幼兒園」同在優秀合格單位之列。
而該校的網站上顯示,上怡幼兒園是雨花臺區名列前茅的一所示範性幼兒園。
業主不滿開發商「自作主張」
除了對開發商突然換園感到氣憤,業主們還不滿其「自作主張」。一位居民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今年4月份說可以報名,去的時候才發現說好的『一幼』變『上怡』了。」這位女士有一個正在上幼兒園小班的兒子,當初買房子,「一幼」的誘惑力加了不少分。「去年說要開學沒開,就把孩子送到別的小區上幼兒園了。現在說下半年開學,就準備把孩子轉回來,但是不聲不響學校就變了。」她表示,現在幼兒園具體在小區哪個方位她都不知道,一點動靜都沒有。
另外,這位業主還擔心,有消息說幼兒園要今年5月份才動工,如果9月份就開學,這當中時間相差太短,裝修味道都不知道能否散去,這種情況下根本不敢把孩子送過去上學。
這位女士說,不過即使換了學校,她兒子能不能上小區幼兒園,也還不確定。「當初,開發商說只要買了房就能上小區內幼兒園,現在也變說法了。」她和丈夫的戶口都在老家,報名時工作人員就表示,小區內南京本地戶口家庭優先,如果沒招夠學生,才考慮她孩子。
律師說
無書面證據
業主維權很難
姚先生的兒子早已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如今只能在臨近小區的幼兒園就學。「我們還是希望『一幼』能入駐,不然的話就要求退錢。」他認為開發商的行為已經涉嫌欺詐,他在幾天前已向當地工商部門舉報,目前還沒有處理結果。
除了舉報,姚先生透露他們還準備走法律途徑。不過,現代快報記者諮詢了一位法律專業人士了解到,業主們想要和開發商打官司「比較困難」。首先,承諾「一幼」入駐小區沒有寫入合同中,只是作為廣告的宣傳語,如果業主要拿著廣告宣傳單打官司,並不能以「欺詐」起訴開發商,「只能打違約官司。」那麼就意味著這份廣告必須得是合同的組成部分,「條件很苛刻,要滿足三大要件。」一是明確具體,二是影響業主的購買,三是影響房價,「有些很主觀,業主想拿出讓法官信服的證據並不容易。」
即使可以認定開發商確實違約了,如何確定違約責任也是「說不清楚的事」,要求開發商退房估計不可能,要求賠償,又沒有量化的標準,「一旦要得過高,很可能就被法院駁回。」
此事最終如何處理,現代快報將會持續關注。
業內人士說
開發商的「承諾」
大家別認真
「現在買房人越住越遠,入住之後,生活上的種種不便可以容忍,教育資源才是業主關注的焦點。當初開發商為了賣房,作出的虛假承諾一旦成為泡影,很容易爆發矛盾。」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於買房人來說,對售樓人員的承諾要留一份清醒,包括學區在內的各種承諾,只要未見諸合同文字的都不能輕易相信——在購買非品牌開發商樓盤時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