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餘青
編輯 | 李紅梅
來源 | 風雲資本界
螞蟻上市被暫緩後,京東數科動作頻頻,不僅在近日臨陣換將,宣布首席合規官擔任京東數科CEO。更是在幾天之後宣稱擬將雲與AI業務併入京東數科。
京東數科此舉,意在增強「科技含量」?
12月30日,京東集團(09618.HK)發布公告稱,將旗下京東智聯雲業務併入京東數科,以換取京東數科的若干股權的可行性及條款。
同時,公告指出,此舉可使京東數科更好的為其業務合作夥伴提供服務,並將繼續專注於核心競爭力及協同業務,以更好地服務客戶。
此次合併對京東數科有何影響?是否和螞蟻被暫緩上市有關呢?
為了降低金融比重、加強科技屬性?
官網顯示,京東智聯雲是京東集團旗下的智能技術提供商。京東智聯雲,提供包含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專有雲在內的多雲、安全、可信賴的基礎雲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京東集團在去年12月6日宣布整合京東雲、人工智慧、loT三大事業部的架構與職責,並設立京東雲和AI事業部,由京東集團副總裁周伯文負責。
同時,周伯文在今年3月接受《華夏時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京東智聯雲將與京東傳統意義上的三駕馬車零售、物流、數科一起,組成京東四大核心業務版圖。
但是,僅在組成四大核心業務不到一年的時間,京東集團再次宣布將京東智聯雲業務整合到京東數科,如此操作究竟為哪般?是否為了降低金融業務的比重?
對此,有行業分析人士稱,此次將雲和AI等科技業務併入京東數科,增加了科技的比重,金融比重自然就下降了。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京東數科改名本身就是要突破金融限制,拓展更廣擴的應用領域。而雲和AI屬於大數據的正常延伸。
而某研究機構人士分析,京東宣布把雲與AI事業部併入京東數科,並非是在降低京東數科的金融比重,其實是要把金融科技的屬性做的更好。
根據FSB(金融穩定理事會)定義,金融科技是一種創新,它是指把各種技術運用到金融環節,提高金融效率,改進金融產品和服務。京東的雲計算和AI其實是各類金融場景所必需的基礎技術框架,所以京東會把雲與AI業務併到京東數科中,其實是把京東數科放在了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有利於更好做集團內部的資源協同。也可以看出京東AI、雲計算基礎設施的下一步主要用途是用在金融科技方面。
需要提及的是,業務整合併不是京東數科在這個月內宣布的唯一變化。
特殊節點,合規老大任職京東數科CEO
就在12月21日,京東(JD.O)宣布,京東集團首席合規官李婭雲擔任京東數科CEO,京東數科原CEO陳生強轉任京東集團幕僚長以及京東數科副董事長,均直接向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匯報。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換帥的時間節點的特殊性也引來眾多輿論,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此次人士調動與近期京東金融廣告內容被質疑和批評有關。
陳生強作為京東老將,一手打造了京東的金融業務。但其在職期間,京東金融的一則短視頻卻將京東推向了風口浪尖。
短視頻中,一名乘客暈機,空姐竟建議其升艙解決。而後座的西裝男子高喊「錢我來出」,結果卻是教人直接開通網貸......
隨後,京東兩度致歉。
而李婭雲作為京東集團首席合規官,在京東數科內部,她的角色一直是建立有效的合規及內部控制,防止政策性風險對企業業務造成衝擊。
而此次新設立的幕僚長一職,在京東屬於首次設立,甚至有網友認為,陳強生已被架空。風雲資本界就此消息聯繫了京東數科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並未獲得回復。
對此,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在行業監管趨嚴,以及上市的當口上,京東數科調整了CEO的任命,在如此時間當口進行CEO的調整,顯示出此決策背後可能意味著京東數科階段性戰略側重的變化。在政策和監管的變化中,積極擁抱監管,穩健合規可能才是當下數字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京東數科新任CEO由原京東集團首席合規官李婭雲擔任,統籌負責京東數字科技的日常經營管理,並協助京東數字科技副董事長陳生強做好戰略、產品和研發的落地,向劉強東匯報。這樣的管理層安排,也更利於落實合規與創新增長之間的平衡。
如此頻繁的操作,惹來了眾人的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近期的變化是否意味著螞蟻集團被暫緩IPO後,京東數科採取的一系列自救措施。
螞蟻暫緩後,京東數科的自救之路
前段時間,螞蟻集團IPO因為「網際網路小貸新規」被暫緩後,京東數科由於業務中的「金條、白條」與螞蟻集團的「花唄、借唄」業務相似,隨即也受到了市場的關注與討論。
在招股書中,京東數科的金條業務實現的科技服務收入從2017年的9.20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20.88億元,並進一步增加至2019年的36.60億元,2020年上半年為26.36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率達99.41%。
京東白條業務實現的科技服務收入從2017年的14.73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27.34億元、並進一步增加至2019年的32.10億元,2020年上半年為17.94億元,同樣增長迅速。
兩者相加,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科技服務收入分別為68.7億元、44.3億元,這裡的「科技服務收入」與「營業收入」口徑有何差異暫不可知,不過已經可以看出這兩項業務的分量。
對此,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稱,「京東也是以聯合消費小貸為主,新規同樣影響京東,京東同樣需要滿足新規的規範性要求,所以會對上市時間有影響。其中,白條和金條都是消費小額網貸業務,也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對於京東數科此次上市主要存在政策性風險,其他還好沒什麼障礙」。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風雲資本界分析,「螞蟻暫緩上市背後,是螞蟻高管進行監管約談,公司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其中最直接的是《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的出臺,落地執行後可能對佔螞蟻總營收比重為39.4%的微貸科技業務產生較大影響。螞蟻的微貸科技業務主體目前主要是兩家網絡小貸」。
於百程進一步分析稱「京東數科也同樣存在消費信用業務,也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京東數科旗下有「白條」及「金條」業務,白條主要屬於賒銷服務,金條業務和螞蟻借唄相似。京東數科旗下有四家小額貸款公司,其中也涉及網絡小貸業務,但規模均不大,其中最大的重慶兩江新區盛際小貸,總資產規模在29億。因此,網絡小貸的最新辦法對京東數科依然會有影響,比如在註冊資本、聯合貸款等方面,預計京東數科或者用純科技服務的方式開展消費信用業務,或者根據監管要求申請牌照來開展」。
而對於近期京東數科的頻頻操作,於百程認為,在京東集團的幾大業務中,京東智聯雲的雲和AI業務,與京東數科服務的方向和領域比較一致,都是利用科技服務產業數位化。京東集團擬將旗下雲與AI業務整合到京東數科,有利於實現科技一體化協同,集中資源,一體布局從而進一步做大數字科技業務,這也是原京東數科CEO陳生強成為京東集團幕僚長後的京東首個重大戰略性調整。
王驥躍則表示「可能有關係,金融監管從嚴,需要規範,但並不是比例降了就沒事了,重要的是規範」。
你覺得京東數科的「自救」策略能夠闖關成功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