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7日電 近年來,一向被視為「神的使者」的日本奈良鹿,經常咬傷或衝撞遊客。日本新華僑報網刊文稱,類似事件的發生,是由奈良鹿保留了部分動物的野生習性、遊客放鬆警惕、雄鹿發情期及雌鹿生育期性情相對暴躁等因素造成。為了更好地保護遊客,從2018年4月開始,奈良公園在一些場所設置了告示牌,並用英、中、韓、日幾種語言,寫上了注意事項,以提醒遊客注意安全。此外,由於奈良鹿是日本國寶級的野生動物,倘若遊客傷害到它們,可能觸犯當地法律。
文章摘編如下:
伴隨著前往日本的外國遊客日益增多,奈良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遊覽勝地。一個歷史的傳說延續至今,公元710年,日本遷都奈良,傳說,當時,藤原氏守護神騎著白鹿到現今的春日大社,奈良的人們由此視鹿為「神的使者」。誰料,近日有媒體稱,隨著一起又一起傷害外國遊客事件的發生,奈良鹿有漸漸演變成「鹿匪」的趨勢。
許多外國遊客到奈良旅遊的原因,是想與奈良鹿做「零距離」的接觸,餵食、撫摸、合影留念。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近年來,鹿咬傷或衝撞遊客的事件,比比皆是。一時間,人們心中對奈良鹿產生了恐慌。
據日媒報導,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底,已有209人被「奈良鹿」咬傷撞傷,比5年前增長了3倍,創歷史新高。在過去8年間,還有10人遭野生鹿攻擊後骨折。為什麼此類事件會頻頻發生呢?
現實的狀況是,進入奈良公園後,四處可見野生鹿。而這些野生鹿似乎也很好客,見到人就迎上去,十分討人喜歡。一時間,也會讓遊客失去自我保護意識,導致許多遊客在與鹿合影時,忽略了及時餵食,甚至有些遊客在餵食的過程中,拿著手中的鹿仙貝,遞出去又撤回,反反覆覆,把溫順的奈良鹿惹怒反擊。
奈良鹿雖被譽為「天然紀念物」,但畢竟是野生動物,沒有專人圈養與管理,因此保留了部分動物的野生習性。而很多外國遊客,誤認為這裡的鹿猶如家裡的寵物貓、狗一樣,可以隨意地撫摸、挑逗,因而放鬆了警惕,才導致在給鹿餵食的過程中,被咬傷、撞傷。
此外,不能忽視的是,每年的9月至11月,是雄鹿的發情期。在這個時間段,它們的性情會相對暴躁。倘若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出現遊客追逐雌鹿的情景,雄鹿會「毫不客氣」地上前進行保護。每年的5月中旬到7月,是雌鹿的生育期,為了保護鹿寶寶,雌鹿的脾氣也會變得粗暴起來。在這個期間前往奈良旅遊的遊客們,應該意識到這是一個敏感時期,在旅遊時學會保護自己,避免與鹿發生不必要的衝突,造成對自己的傷害。
為了更好地保護遊客們,從2018年4月開始,奈良公園在公園及周邊的仙餅店,設置了告示牌,並用英、中、韓、日幾種語言,寫上了注意事項,以提醒遊客。
在餵食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手中的食物,不要在手中長時間拿著鹿仙貝,因為可能引發鹿搶食。一旦發現有鹿搶食或攻擊時,一定要立刻把手中的食物扔在地上,儘快遠離。如果餵完食物時,仍有群鹿圍攻,一定要高舉雙手,示意沒有食物。這樣,群鹿就會自然慢慢散開。
據奈良鹿保護協會統計,截至2018年7月,奈良公園擁有1360隻小鹿,突破了自1955年開始統計調查以來的最高值。雖然在數量上突破記錄,但因生病和交通事故死亡率的上升,小鹿也在逐漸減少。奈良鹿作為日本國寶級的野生動物,倘若遊客傷害到它們,可能就觸犯了當地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