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的浦東會是什麼樣子?浦東新區新聞辦說:《上海市浦東新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今起公示。草案顯示:浦東將規劃形成「一主、一新、一軸、三廊、四圈」的總體空間結構。規劃草案部分亮點詳見下文。你關心浦東哪個區域的發展?歡迎留言噢~
一起來看看草案的部分亮點
總體發展戰略
(以下圖片均可點擊查看大圖)
草案圍繞發展模式、發展能級、發展空間和發展品質展開,提出:
發展模式是「從增量到存量,聚焦底線控制」,發展能級是「從速度到質量,聚焦價值引領」,發展空間是「從離散到協調,聚焦城鄉融合」,發展品質是「從粗放到精細,聚焦內涵提升」。
空間體系
空間格局
本輪總規延續歷次規劃思路,積極融入全市發展格局,規劃形成「一主、一新、一軸、三廊、四圈」的總體空間結構。
一主:即主城區。以中心城為主體,強化川沙主城片區的支撐。
一新:即南匯新城。是沿海綜合發展走廊上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一軸:即東西城鎮發展軸。是全市延安路-世紀大道發展軸的組成部分,聯動陸家嘴金融城、張江科學城、國際旅遊度假區、浦東樞紐、南匯新城。
三廊:即濱江文化商務走廊、南北科技創新走廊和沿海綜合發展走廊。
濱江文化商務走廊: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
南北科技創新走廊:落實上海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兩大國家戰略,南北區域聯動,打造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世界級科技創新走廊。
沿海綜合發展走廊: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推動重要戰略地區轉型,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海空門戶和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四圈:即南匯新城、祝橋-惠南兩個綜合發展型城鎮圈,浦江-周浦-康橋-航頭、唐鎮-曹路-合慶兩個整合提升型城鎮圈。
以30-40分鐘交通出行時間為標準,構建由核心城鎮與周邊集鎮和鄉村共同組成的城鎮圈,作為郊區空間組織和資源配置基本單元,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城鄉體系
按照全市四級城鄉體系框架,根據區域生態基底對空間邊界的限定,結合綜合交通對城鎮發展的骨架支撐作用,規劃形成由1個主城區(中心城和川沙主城片區)、1個新城(南匯新城)、11個新市鎮(祝橋、惠南-宣橋、曹路、康橋、周浦、唐鎮、合慶、航頭、新場、老港和大團)及村莊組成的「主城區-新城-新市鎮-鄉村」四級城鄉體系,制定差異化發展策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公共中心體系
公共中心是城市公共功能的核心承載區,是城市居民公共活動最集中的場所,是城市形象精華所在和區域性標誌。規劃著力改變產強城弱的發展面貌,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城市活力和城市形象,滿足市民多元生活需求,按照高等級公共中心強集聚、建立全覆蓋均等化公共中心網絡,形成由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構成的「1+5+21+X」的四級公共中心體系。
1.城市主中心
城市主中心,即中央活動區,浦東新區規劃形成陸家嘴、世博-前灘2大功能板塊,是上海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在強化商業、商務等功能的基礎上,突出完善文化娛樂、旅遊休閒、創新創意等多元功能。
2.城市副中心
城市副中心是面向所在地區的公共中心,同時承擔面向市域或國際的特定職能。規劃形成5個城市副中心,包括4個主城副中心和1個新城中心。中心城內提升花木-龍陽路城市副中心功能,新增金橋、張江城市副中心,川沙主城片區內新增川沙城市副中心,加快南匯新城中心建設。
3.地區中心
地區中心,包含主城區地區中心、新城地區中心及部分新市鎮中心,是所在地區的綜合服務中心,新市鎮中心兼顧產業服務功能。浦東新區規劃形成高橋、森蘭、申江、金楊、洋涇、塘橋、白蓮涇、北蔡、楊思、三林、御橋、廣蘭路、科南、川沙、祝橋、惠南、周浦、曹路、唐鎮、航頭、泥城等21個地區中心。根據地區人口規模與發展要求,主要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和樞紐地區進行設置,實現公共服務與就業崗位的均衡化布局。
4.社區中心
結合社區15分鐘服務圈,按照每5-10萬人左右配置一處的原則布局社區中心體系,增強生活服務功能,保障市民享有便捷舒適的公共服務,營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社區環境。
重大專項統籌
突出底線思維,是「浦東2035」規劃的重要內容。在資源緊約束的背景下,浦東將轉變傳統發展路徑,倡導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比如,聚焦存量用地優化與減量化,以規劃建設用地總量鎖定為前提,積極探索漸進式、可持續的有機更新模式。規劃草案提出:
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長,至2035年,行政區劃內規劃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805平方公裡以內;
嚴格管控城市增長邊界,劃定城市開發邊界面積約759.82平方公裡;
優化建設用地結構,鼓勵建設用地功能複合優化,因地制宜引導農用地複合利用。
規劃草案還強調持續優化人口結構,以用地供給優化人口布局,積極應對人口變化,預留公共服務設施保障能力。
浦東將堅持生態優先,劃定陸域生態空間533平方公裡,確保生態用地只增不減;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30.17萬畝,並納入生態保護控制線。
浦東「2035」規劃編制更強調以人為本。未來浦東的發展,不僅關注生產方式的轉變,也關注生活方式的轉變;不僅成為宜業的城市,也要成為更加宜居的城市。
這一過程中,浦東將持續打造便捷的公共運輸——
建設浦東樞紐,加強浦東國際機場與虹橋機場之間的直達交通聯繫;
拓展對外通道,形成「三個方向、三條幹線、一條支線」的鐵路布局;
完善公交服務,重點提升軌道交通線網密度和服務水平,構建由城際線、市區線、局域線組成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
更為重要的是,「浦東2035」規劃探索的是「一張藍圖」,即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基礎,綜合生態建設規劃、綜合交通規劃以及教育、衛生等專業規劃的「兩規融合、多規合一」空間規劃體系,做到空間合一、時間合拍。
公示詳情
公示時間:
2018年12月5日至2019年1月3日
公眾意見收集途徑:
1、電子郵箱:ipd2035@163.com
2、郵寄地址:
上海市浦東新區錦安東路475號2號樓206室,收件人:浦東2035意見收集,郵編:201204;
或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建路241號,收件人:浦東2035意見收集,郵編:200127
資料:浦東新區新聞辦
編輯: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