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當選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

2020-12-06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12月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哈薩克國際通訊社採訪時表示,莫斯科有理由期望,隨著美國新政府上臺,華盛頓將開始考慮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國際社會成員的合法利益。

而一周之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談及未向拜登表達祝賀時還表示自己採取觀望態度:「我對川普和拜登抱有同等的尊重,俄羅斯將與任何一位美國民眾信任的總統合作」。

隨著美國權力交接程序正式開啟,俄羅斯也逐漸從「觀望」走向「期望」,儘管表達仍然謹慎,拉夫羅夫還是依據拜登之前的發言推測,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將更符合歐巴馬時期所推進的原則。

拜登當選到底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未來兩國關係的走向如何?近日俄羅斯學者發布大量關於未來俄美關係前景的評論文章,總體情緒並不樂觀,但也不至於絕望。

拜登對俄態度向來強硬

「拜登成為美國當選總統沒有給俄羅斯帶來任何好消息,不過也沒有完全的壞消息。」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伊萬·季莫菲耶夫日前在莫斯科卡內基中心網站刊出的一篇文章中如此評價拜登當選對俄羅斯的意義。

之所以說沒有任何好消息,首先與拜登的經歷有關。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德米特裡·特列寧認為,與前任民主黨總統歐巴馬從書本上了解冷戰不同,拜登切實地經歷過美蘇的全球性對抗。

1979年,拜登曾訪問莫斯科,並參與籤署《美蘇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後來又赴俄參與了《中導條約》的談判。特列寧認為,冷戰的意識永遠停留在拜登的記憶當中:當前的美俄對峙某種意義上是冷戰的「後記」,但是結局必須保持一致——美國要在競爭中時時處於上風。

此外,拜登和普京的個人關係冷淡。廣為談論的一段往事是2011年拜登訪俄時對當時身為總理的普京說,「總理先生,我看著你的眼睛,我不認為你有靈魂。」據說當時普京回應稱,「我們都知道彼此。」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的另一位高級研究員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表示,領導人的私人交往非常重要,現在看來,未來的俄美元首之間的交流沒有感情,缺乏個人色彩,剩下的只是生意。

第三,拜登的對俄政策向來比較強硬。2018年,拜登曾在《外交》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如何與克裡姆林宮抗衡」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呼籲加強對俄制裁,增強北約軍事力量,在拜登看來,俄羅斯是美國最大的外部威脅。

俄羅斯政治專欄作者弗拉基米爾·弗羅洛夫日前刊文稱,和川普不同,哪怕是和俄方同行面對面交流,拜登必要時也會非常強硬,而且他會為每次會談做十足準備,甚至可以稱是「自老布希以來最有準備的治國之人」。

弗羅洛夫稱,目前尚不清楚拜登團隊中誰將最終負責對俄事務,但一些可能的人選,如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馬克·卡朋特就是對俄非常強硬的對手。

在特定議題上保留談判空間

儘管俄羅斯學者對未來俄美關係捏了一把冷汗,但大多認為對抗可能升級,但不至於失控,在一些特定的議題上,依舊有談判的空間。

首先是對俄制裁的問題。伊萬·季莫菲耶夫認為,拜登不會改變對俄制裁的基本態勢,如在涉及烏克蘭、網絡安全、「通俄門」、斯克裡帕爾中毒事件中的制裁仍會延續,不僅如此,基於民主黨的政治立場,其還可能增加涉及人權問題方面的制裁,如迄今尚未落地的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爾內中毒事件。

但是,這些制裁不會傷及俄羅斯經濟的根本,但會對俄安全、外交等具體部門和個人造成影響,同時也加大俄精英層的反美情緒。

第二是「北溪-2」天然氣管道的前景問題。從拜登之前的表態來看,其對於這一涉及美俄歐多方利益的能源管道項目的態度和川普政府一樣強硬,一方面,很多與該項目有關的制裁是美國國內法明文規定的,拜登難以改變既定事實,另一方面,他也認為該項目威脅到美國切實的利益。

只不過和川普不同的是,拜登被認為會重塑與歐洲的傳統盟友關係,特別是最近德國防長已經明確表示希望繼續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在這種情況下,拜登很有可能會顧及「北溪-2」問題上的德國立場,相對減少對俄壓力。

第三是近來熱度頗高的軍控談判問題。明年2月5日,美俄之間最後一個軍控協議《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到期,此前雙方已經在多個層面就延續條約等問題進行了非常細緻的談判,但均未果。

從明年1月20日美國當選總統就任到協議到期,僅僅半個月時間,時間雖短,但俄羅斯專家普遍認為,基於拜登對軍控問題的傳統立場,其先會延續條約,但雙方後續談判也會跟進且挑戰很大,這將是拜登團隊與俄羅斯接觸的「試金石」,雙方的合作與競爭將從這裡開始。

總的來說,儘管拜登具有根深蒂固的冷戰意識,但未來的俄美關係走向不一定完全悲觀。

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項目研究員史蒂芬·皮弗認為,相較於川普,拜登的外交經驗更加充足,他對國際關係的看法更加專業,對俄政策也更具可預見性,對莫斯科而言,對美對話可以提上日程,但也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12月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哈薩克國際通訊社採訪時表示,莫斯科有理由期望,隨著美國新政府上臺,華盛頓將開始考慮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國際社會成員的合法利益。

而一周之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談及未向拜登表達祝賀時還表示自己採取觀望態度:「我對川普和拜登抱有同等的尊重,俄羅斯將與任何一位美國民眾信任的總統合作」。

隨著美國權力交接程序正式開啟,俄羅斯也逐漸從「觀望」走向「期望」,儘管表達仍然謹慎,拉夫羅夫還是依據拜登之前的發言推測,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將更符合歐巴馬時期所推進的原則。

拜登當選到底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未來兩國關係的走向如何?近日俄羅斯學者發布大量關於未來俄美關係前景的評論文章,總體情緒並不樂觀,但也不至於絕望。

拜登對俄態度向來強硬

「拜登成為美國當選總統沒有給俄羅斯帶來任何好消息,不過也沒有完全的壞消息。」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伊萬·季莫菲耶夫日前在莫斯科卡內基中心網站刊出的一篇文章中如此評價拜登當選對俄羅斯的意義。

之所以說沒有任何好消息,首先與拜登的經歷有關。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德米特裡·特列寧認為,與前任民主黨總統歐巴馬從書本上了解冷戰不同,拜登切實地經歷過美蘇的全球性對抗。

1979年,拜登曾訪問莫斯科,並參與籤署《美蘇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後來又赴俄參與了《中導條約》的談判。特列寧認為,冷戰的意識永遠停留在拜登的記憶當中:當前的美俄對峙某種意義上是冷戰的「後記」,但是結局必須保持一致——美國要在競爭中時時處於上風。

此外,拜登和普京的個人關係冷淡。廣為談論的一段往事是2011年拜登訪俄時對當時身為總理的普京說,「總理先生,我看著你的眼睛,我不認為你有靈魂。」據說當時普京回應稱,「我們都知道彼此。」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的另一位高級研究員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表示,領導人的私人交往非常重要,現在看來,未來的俄美元首之間的交流沒有感情,缺乏個人色彩,剩下的只是生意。

第三,拜登的對俄政策向來比較強硬。2018年,拜登曾在《外交》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如何與克裡姆林宮抗衡」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呼籲加強對俄制裁,增強北約軍事力量,在拜登看來,俄羅斯是美國最大的外部威脅。

俄羅斯政治專欄作者弗拉基米爾·弗羅洛夫日前刊文稱,和川普不同,哪怕是和俄方同行面對面交流,拜登必要時也會非常強硬,而且他會為每次會談做十足準備,甚至可以稱是「自老布希以來最有準備的治國之人」。

弗羅洛夫稱,目前尚不清楚拜登團隊中誰將最終負責對俄事務,但一些可能的人選,如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馬克·卡朋特就是對俄非常強硬的對手。

在特定議題上保留談判空間

儘管俄羅斯學者對未來俄美關係捏了一把冷汗,但大多認為對抗可能升級,但不至於失控,在一些特定的議題上,依舊有談判的空間。

首先是對俄制裁的問題。伊萬·季莫菲耶夫認為,拜登不會改變對俄制裁的基本態勢,如在涉及烏克蘭、網絡安全、「通俄門」、斯克裡帕爾中毒事件中的制裁仍會延續,不僅如此,基於民主黨的政治立場,其還可能增加涉及人權問題方面的制裁,如迄今尚未落地的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爾內中毒事件。

但是,這些制裁不會傷及俄羅斯經濟的根本,但會對俄安全、外交等具體部門和個人造成影響,同時也加大俄精英層的反美情緒。

第二是「北溪-2」天然氣管道的前景問題。從拜登之前的表態來看,其對於這一涉及美俄歐多方利益的能源管道項目的態度和川普政府一樣強硬,一方面,很多與該項目有關的制裁是美國國內法明文規定的,拜登難以改變既定事實,另一方面,他也認為該項目威脅到美國切實的利益。

只不過和川普不同的是,拜登被認為會重塑與歐洲的傳統盟友關係,特別是最近德國防長已經明確表示希望繼續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在這種情況下,拜登很有可能會顧及「北溪-2」問題上的德國立場,相對減少對俄壓力。

第三是近來熱度頗高的軍控談判問題。明年2月5日,美俄之間最後一個軍控協議《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到期,此前雙方已經在多個層面就延續條約等問題進行了非常細緻的談判,但均未果。

從明年1月20日美國當選總統就任到協議到期,僅僅半個月時間,時間雖短,但俄羅斯專家普遍認為,基於拜登對軍控問題的傳統立場,其先會延續條約,但雙方後續談判也會跟進且挑戰很大,這將是拜登團隊與俄羅斯接觸的「試金石」,雙方的合作與競爭將從這裡開始。

總的來說,儘管拜登具有根深蒂固的冷戰意識,但未來的俄美關係走向不一定完全悲觀。

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項目研究員史蒂芬·皮弗認為,相較於川普,拜登的外交經驗更加充足,他對國際關係的看法更加專業,對俄政策也更具可預見性,對莫斯科而言,對美對話可以提上日程,但也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總統普京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人民網莫斯科12月15日電(記者張光政)俄羅斯總統普京祝賀拜登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獲勝。據俄羅斯總統官方網站12月15日發布的新聞公告,普京在賀電中對拜登當選美國總統表示祝賀,祝他取得成績。普京表示相信,俄羅斯和美國對全球安全穩定負有特殊責任,儘管存在分歧,還是應該切實促進解決現今世界遇到的眾多問題和挑戰。
  •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墨西哥總統洛佩斯祝賀拜登當選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墨西哥總統洛佩斯周二紛紛祝賀拜登贏得美國總統大選。 繼美國總統選舉人團再次確認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天發表賀電錶示祝賀,他表示:儘管雙方仍存在分歧,但俄羅斯與美國這兩個對全球安全與穩定負有特殊責任的國家能夠真的幫助解決全球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
  •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在莫斯科看來可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美國各大媒體爆出拜登勝選消息後,世界多國領袖急不可待紛紛祝賀,也有不少國家對於美國總統競選冷眼相對,而俄羅斯就是其中之一。1999年開始當選俄羅斯總紡的普京,從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算起,拜登將會是他遭遇的第五位美國總統,似乎見得多了,這可能是普京不急著祝賀美國新總統的原因。
  • 「拜登當選,對臺灣而言是個災難」
    在島內網絡上,「蔡英文選錯邊」「臺灣得罪拜登」等標籤成為熱門。而在分析人士看來,為了對抗大陸,甘心給人當棋子,「押錯寶」後一切又得重來,何嘗不是一種莫大悲哀?蔡英文想跟拜登「裝熟」8日,蔡英文在推特上發文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 拜登的外交內閣人選對中國和世界意味著什麼?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白雲怡李司坤】拜登23日宣布了首批內閣成員名單,主要集中在國家安全和外交領域。其中,安東尼·布林肯被提名擔任國務卿,傑克·沙利文被提名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同日,美國總務管理局已通知「當選總統」拜登贏得總統大選,該機構準備啟動正式的過渡進程。分析人士24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拜登的內閣人選名單顯示出傳統、專業、平衡三個特點。
  • 習近平致電祝賀拜登當選,世界關注來自中國的賀電
    【環球時報駐美國、日本、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林日 劉軍國 青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致電祝賀約瑟夫·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當地時間24日晚拜登證實,白宮已批准讓他接收總統的每日機密情報簡報。
  • 美國總務署通知拜登開始交接,是否意味著川普承認敗選?
    美國聯邦總務署是一個後勤保障部門,其重要職責之一就是新舊總統的權力交接事宜,並為當選總統團隊提供聯邦資金。根據美國聯邦法律,只有在總務署確認後,當選總統團隊才能獲得過渡所需的資金,並開始和聯邦政府機構進行接觸。在堅持了近半個月後,川普終於同意開始權力交接,這是否意味著他承認敗選?
  • 美國民兵組織:會像開國元勳那樣反抗拜登當選
    據英國《獨立報》11月15日報導,美國最大民兵組織之一拒絕承認拜登當選為新的國家領導人。這個組織還表示,美國有一半的人口都不會承認拜登當選的合法性。美國右翼民兵組織「誓言守護者(Oath Keepers)」的創始人斯圖爾特·羅茲當日表示:「我認為這個國家有一半的人不會承認(拜登)當選是合法的,他們不會承認這次選舉結果。這意味著,他們不會承認拜登說話的有效性,不會承認拜登籤署法律的合法性。」羅茲還宣布:「我們將會像美國的開國元勳那樣,進行反抗和抵制。」
  • 克裡姆林宮:俄羅斯總統普京祝賀拜登贏得美國大選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法新社、路透社等媒體15日消息,克裡姆林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祝賀喬·拜登贏得美國總統大選。  據衛星網報導,聲明寫道:「普京在電報中祝願當選總統一切順利,並表示相信俄羅斯和美國這兩個對全球安全與穩定負有特殊責任的國家,能夠真正為解決世界目前面臨的許多問題和挑戰做出貢獻,儘管兩國存在分歧。」  普京還表示,莫斯科準備與拜登政府合作,並補充說,兩國之間「基於相互尊重的合作」不僅符合美國和俄羅斯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 拜登當選總統對新加坡有何影響?
    星展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泰米爾·拜格 (Taimur Baig) 表示:如果拜登擊敗川普當選總統會對亞洲有利,因為它預示著將恢復基於規則和多邊主義的貿易方法,所以新加坡的商業和市場也將會更加進步。拜格表示,在任何情況下如果美國變得更外向,那將對整個亞洲,尤其是新加坡都是更有利的。
  • 拜登將於下周一首獲總統每日簡報:這意味著什麼?
    路透社26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預計將在當地時間11月30日首次獲得總統每日簡報。報導援引拜登過渡團隊官員消息稱,拜登將於下周宣布他的經濟團隊和其他關鍵候選人。延伸閱讀:拜登首次以「當選總統」身份接受採訪:我的政府「不是歐巴馬的第三個任期」「一些民主黨人希望在川普總統離開白宮後對他進行調查,你支持這點嗎?」
  • 路透社報導拜登計劃回應「俄羅斯網絡攻擊」
    路透社援引一位知情消息人士報導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團隊正在考慮在拜登上臺後對俄羅斯施加新制裁。美國施加新制裁的原因是美國政府機關遭受黑客攻擊,多家美國媒體和官方人士指認幕後黑手是俄羅斯。作為「反制」措施,拜登團隊既考慮經濟措施,也考慮網絡入侵。消息人士稱:「反制應足夠強硬,從而給犯罪分子造成巨大的經濟、財務和技術損失,但同時要避免冷戰以來一直對立的兩個核大國之間衝突升級。」消息人士還表示,制裁主要旨在建立有效的遏制機制,減少未來發生網絡間諜案的風險。
  • 普京終於祝賀拜登,川普回應,將關閉俄羅斯兩個使館
    最近,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終於公開承認喬·拜登(Joe Biden)贏得了美國總統大選。不過現在已經距離美國大選日整整過去一個月了。普京的祝賀姍姍來遲拜登和普京之間比較不對付,在競選期間,拜登稱俄羅斯為「對美國的最大威脅」,對此,普京的對策是冷處理。雖然上個月已經傳出消息,拜登已經贏得了足夠多的選票可以被宣布為當選總統,包括世界各國的領導人都表達了祝賀,但是普京總統直到最近的美國選舉人投票結束,才正式祝賀拜登當選下任美國總統。
  • 拜登稱若當選總統將治癒癌症 網友:你私藏秘方了?
    圖源:路透社海外網6月12日電當地時間11日,美國前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Joe Biden)做出大膽承諾,稱如果他在2020年當選總統,將會「治癒癌症」。綜合今日俄羅斯及福克斯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1日,拜登在艾奧瓦州奧塔姆瓦市舉行的一次競選活動中對民眾說:「我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一直非常努力,我向你們保證,如果我當選總統,你們將看到一件改變美國的重要大事,那就是我們將治癒癌症。」此外,拜登在此次講話中還提到,一個人在面臨失去親人的痛苦時,其他人會試圖安慰他「我知道你的感受」,但實際上這些人並「不能感同身受」。
  • 拜登稱要「報復」莫斯科,俄羅斯回應
    在美當選總統拜登「承諾」上臺後要就俄發動的「重大網絡攻擊」對其進行報復之後,俄羅斯做出了回應。俄副外長裡亞布科夫23日回應稱,美國新政府中有些人犯了「恐俄症」。裡亞布科夫說:「對美國政府抱有期望是很奇怪的,因為他們有很多人犯了『俄羅斯恐懼症』,並以抹黑我們的國家為事業。」俄羅斯副外長裡亞布科夫資料圖。圖自新華社法新社報導稱,預計拜登對俄羅斯將採取比川普更強硬的立場。
  • 習近平致電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拜登感恩節前發表講話,下周...
    同日,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致電卡瑪拉·哈裡斯,祝賀她當選美國副總統。當選總統後首次專訪拜登:過渡團隊已經看到成效當選總統後拜登的第一次專訪出爐。十分鐘不到的採訪中,拜登談了有關政府過渡、疫情、疫苗的等等問題。拜登明確指出,雖然川普本人還沒有與自己聯繫,但過渡團隊已經取得成效。環球網援引《國會山報》報導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25日在他勝選後首次接受採訪時稱,從自己獲勝後,川普總統本人還沒有聯繫過自己。
  • 拜登當選的話,會更靠譜一點嗎?
    拜登是傳統美國精英 「瞌睡蟲」拜登出生於1942年,到2020年已經78歲高齡了,十足是個老人。 再看看拜登的從政經歷,他30歲就當選了美國歷史上排名第五年輕的參議員。
  • 俄羅斯開始應對拜登時代新對抗,拜登說過太多令普京惱火的話
    已有眾多專家認為:拜登時代的美俄關係將是更加糟糕的時期。其實,對於美俄關係下一步走向,從普京總統給拜登的賀電中就能看出一斑。普京先是祝賀拜登成功當選,堅信「對全球安全和穩定負有特殊責任的俄羅斯和美國,儘管存在分歧,但能切實促進解決世界現在面對的許多問題和挑戰。」「基於平等和互相尊重的俄美合作,應符合兩國人民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利益。」
  • 美國選舉人團投票確認拜登當選總統
    距離11月3日的美國大選日已經過去41天,拜登第二次被宣布為勝選者——第一次是11月7日,美媒預測拜登贏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贏得大選;第二次則是12月14日,選舉人團正式投出選票,拜登鎖定306張選舉人票,贏得大選。  美國法律學者、律師張軍表示,選舉人團投票是美國總統選舉中最重要的一個法律步驟,但從以往來看,這個步驟只是一個形式。
  • 俄著名「狠人」普京坐鎮,「三位一體」核演習「祝賀」拜登當選
    俄羅斯著名狠人-普京:如果俄羅斯都沒了,那還要世界幹什麼?這句簡潔又不失霸氣的話,將戰鬥民族簡單粗暴處理事情的方式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今年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份,俄羅斯已經很久沒有發出自己強硬的聲音了,面對做事越來越過火的美國,強硬的俄羅斯出手了!圖為俄軍士兵據光明網12月10日的報導稱,日前俄羅斯國防部宣布,俄羅斯武裝力量依據訓練大綱舉行了「三位一體」的核打擊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