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進入冬天后,許多景點開始銷售淡季門票價格。酒店、機票、跟團遊等相關價格也比之前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歸結原因,都是因為進入冬季,天氣相對寒冷,出來遊玩的人數明顯減少了。今天大連康國際輝旅行社的小編和您一起看看文旅業如何應對旅遊淡季,在跨省團隊遊恢復之後,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相關部門與鐵路方面取得聯繫,聯合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文旅合作,比如「百趟專列進廣西」,「樂遊兩廣」,「環西部火車遊」等不同主題。大家乘坐高鐵,或者綠皮火車來廣西遊玩兒,對廣西旅遊業的快速回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旅遊業發展受季節的限制是很多景點兒面臨的共同問題。旅遊業不應該成為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它的深層價值需要大家通過旅遊產品進一步去打造,去挖掘。各種各樣的文化和旅遊產品,需要配合精準的營銷手段,讓遊客對目的地從認知到嚮往並最終產生熱愛。在傳統旅遊業中,自然風光景區受氣候影響最為明顯。由於淡旺季的存在,不少景點兒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旺季的時候人山人海,淡季的時候門可羅雀。年復一年地上演著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當前,國內淡季旅遊的產品仍然比較單一,面臨著產品開發與遊客體驗需求之間的供需結構性矛盾。秋冬季旅遊開發是旅遊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很多景點兒以淡季做品牌,旺季做市場的思維運營,在大方向上的把握確實沒錯,但在具體的運營方式上,應該如何實施這個問題長期困擾很多景區,而主動把握,抓住重點要點,引爆節假日營銷,是比較可行的做法。比如在冬季假日較多,特別是傳統的元旦、春節、元宵節等等,抓住這些特色節日,做足旅遊傳銷,就能為淡季旅遊破題帶來新的契機。
其實,沒有淡季的景區,只有淡季的思想。成熟的旅遊經營者不會只做一錘子買賣,而是本著全域旅遊,朝著全周期旅遊布局,以更優質的產品,更精細的服務,更公道的價格贏得廣大遊客的信任與熱情,提升淡季旅遊體驗。只有做好旅遊市場供給結構性改革,在旅遊產品和服務上做到精益求精,做長做深,旅遊市場才能告別淡季旺季涇渭分明的困境,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