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躍興
文化媒體上有許多「心靈雞湯」,各出版機構也是把「心靈雞湯」圖書作為一個重要的圖書讀物門類出版,大量的讀者也仍然熱衷於閱讀「心靈雞湯」,「心靈雞湯」還有很大的市場……
但是,如果對這幾年流行於文化媒體、自媒體以及圖書出版中的所謂「心靈雞湯」,作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就會發現「心靈雞湯」,是怎樣由原有的內容含義逐漸變為流行暢銷以至淪為今日蒼白、廉價、淺薄、矯情、浮誇、庸俗的「讀物」,也會明白它是怎樣「一邊暢銷一邊被罵」,明白「心靈雞湯是怎麼『熬』成的」。
如果打開我們日常的微信,最常見的就是所謂「雞湯文」,而《做到以下幾點,改變你的一生》《太可怕了,這樣的水果乾千萬別買》《學會這些,可以長命百歲》……這樣的題目或書名,就是微信「雞湯文」的標配。
而「空氣流動,風的路線一萬種。人山人海,吹不來去年春風」、「雲和海分居兩地,人和人相聚別離。一個在夏天停步,另一個在秋天打探消息。一個就是喜歡,另一個覺得麻煩。總會經歷心甘情願,我知道你不怕難,只是別睡太晚」……則是「雞湯」微博及「雞湯」類暢銷書中的熱門句式。
的確,雞湯文是「一邊暢銷一邊被罵」。「雞湯文」也好還是「雞湯」類的圖書也好,無論是在讀者中間還是圖書市場,都是一種流行暢銷的種類。書店裡,心靈雞湯類圖書被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書封照片清新、文藝、講究,排版精緻。還有那網絡上點擊率很高的「10萬+」熱文,這種從網絡到實體出版的心靈雞湯書,往往是超級暢銷書……
女性傳記圖書中,比如《一個人的繁華,兩個人的寂寞:張愛玲時光地圖》《張幼儀:愛到絕境,靈魂才會逆襲》《我貪戀這泥沼裡的溫暖:蕭紅傳》《用我一生,赴你花樣年華:周璇傳》《我的每一天,都是精彩首演:胡蝶傳》等,無論句式、書名,採用的大都是「雞湯」風格模式。
《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冷眼看世界,熱心過生活》《所有的幸福,均與塵世須臾不離》《在最美的風光裡,與靈魂相伴》《人生不過如此而已》《不忘此生優雅》《腳步不能達到的遠方》……初看起來,一律是「雞湯」圖書名,其實,它們的作者分別是沈從文、魯迅、林語堂、屠格涅夫、梁實秋、周作人、雨果。其中,《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是一本沈從文的短篇小說集,收錄了《邊城》《蕭蕭》《龍朱》等代表作;《腳步不能達到的遠方》,收錄了雨果在科隆等地的遊記見聞、著名的《克倫威爾》序,以及在各種重大場合的講話。為了暢銷,不惜把國內外名家的著作,改成「心靈雞湯」……
閱讀生活中、圖書出版市場,「心靈雞湯」的閱讀似乎成了一種流行趣味、文化趣味,以至這成了我們對待或解讀一些名家名作甚至經典的一種思維標準和判斷方式。
「心靈雞湯」類圖書,目前是出版社爭先恐後出版,但是,因出版社日益與商業利益的捆綁,一些出版的「心靈雞湯」書已經越發成為一種市場類型化日益突出、內容越發貧乏的圖書。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一些「心靈雞湯」類圖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模仿跟風出書,一本書紅了,市場上就會迅速出現數十本同類甚至同名的書籍;二是短時間內拼湊出來的,心靈雞湯作者缺少對讀者心理和情感的研究;三是缺乏真情實感,特別是缺少從讀者身邊發生的真實的故事挖掘人生哲理和人生意義;四是充滿編造、刻板說教,不能揭示人的內在情感規律,或者提供有事實依據和合乎邏輯的心靈判斷;五是內容模式化、格式化,複製雷同現象嚴重。
這些幾成「心靈雞湯」圖書的通病,以致很多讀者、書評家,現已把市場上泛濫的心靈雞湯書籍視為內容蒼白、廉價、淺薄、矯情、浮誇、庸俗的「讀物」,以至有一些讀者在思想和情感上開始拒絕這類「雞湯」讀物,質疑還有沒有真正的「勵志」文化。
其實,對讀者來說,對這個時代來說,我們不僅需要「心靈雞湯」,更需要時代的「勵志文化」。所以,我們的「心靈雞湯」,關鍵是在於怎樣從精神上、心靈上乃至靈魂上,給我們讀者帶來真正的助益。因此,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在思想、審美、格調和境界方面優秀的「心靈雞湯」。我們需要從歷史文化傳統中的文化先賢著作中,從古往今來關於勵志方面的優秀著作中,從時代的人物感人的故事中,以我們當代人的文化視角來挖掘、提煉和汲取「心靈雞湯」的精神、思想和智慧,來給予我們每一個人勵志精神、勵志品格、勵志文化的培養、教育,來影響我們的價值體系、道德原則和精神信仰的構建。
因此,作為我們的「勵志文化」的「心靈雞湯」,必須應該具有思想的和審美的品位,必須具有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必須給予我們的讀者行為以影響力和靈魂的嚮往,告訴我們的讀者勵志的精神文化內涵,讓這種思想、精神和文化激揚起我們讀者的生命、心靈、人格的全面而深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