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附子
來源產地為葡萄科植物三葉崖爬藤的塊根。
冬季挖根部,除去泥土,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
生於海拔600-1000m的陰溼山坡、山溝、溪谷兩旁樹林下或灌叢中。
分布於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別名石猴子、石抱子、土經丸、石老鼠、雷膽子、搜夾風、絲線吊金鐘、金線吊葫蘆、金線吊馬鈴薯、陰靈子、攔山虎。
三葉崖爬藤 多年生常綠草質藤本。莖枝纖細,無毛,長可達10m,著地部分節上生根;塊根卵形或橢圓形,表面棕褐色,內面白色。卷鬚不分枝,與葉對生。
掌狀複葉互生;總葉柄長3-4cm,基部有苞片;小葉3,草質,中間小葉稍大,卵狀披針形,長3-7cm,寬1.2-2.4cm,先端短漸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疏生小鋸齒,小葉柄長4-7mm;側生小葉基部偏斜,無毛,小葉柄長約3mm。
花單性,雌雄異株,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短於葉柄;雌花黃綠色,花便有短硬毛;花萼杯狀,4裂;花瓣4,近卵形,頂端有不明顯的小角;花盤明顯,有齒;子房2室,基部與花盤合生,柱頭無柄,裂片4,星狀展開。
漿果球形,紅褐色,成熟時黑色。
花期4-5月,果期7-9月。
性味功效《全國中草藥彙編》
微苦,平。
清熱解毒、祛風化痰、活血止痛。主治:白喉,小兒高熱驚厥、痢疾、肝炎。外用治毒蛇咬傷,扁桃體炎,淋巴結結核,子宮頸炎,蜂窩織炎,跌打損傷。
《中藥大辭典》
味微苦辛,性涼。
清熱解毒,活血祛風。治高熱驚厥,肺炎,哮喘,肝炎,風溼,月經不調,咽痛,瘰癧,癰疔瘡癤,跌打損傷。
《中華本草》
苦;辛;涼。
消熱解毒;祛風活血。主高熱驚厥;肺炎;哮喘;肝炎;腎炎;風溼痺痛;跌打損傷;癰疔瘡癤;溼疹;蛇傷
【歸經】肺;心;肝;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2g;或搗汁。外用:適量,磨汁塗;或搗爛敷;或研末撒。
【注意】孕婦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