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是一個小城寨,外敵垂涎百年攻不下,二戰後還擊退英軍

2020-12-15 史者之旅

我們今天的故事從鴉片戰爭說起,鴉片戰爭結束了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英國在這場戰爭勝利後,將中國的香港島侵佔,從鴉片戰爭之後到1898年,英國就逐步侵佔了香港,所以從1898年之後一直到香港回歸,香港一直都在英國的佔領之下。雖然英國將香港島的大部分地區都強佔、強租了,但是香港有一個地區,英國百年沒有佔領。

這個地方就是九龍城寨,此地位於九龍半島的南部,面積僅僅0.026平方公裡,是一個非常小的城寨,這個小小的城寨,在清朝早期就已經出現了,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抵禦海盜還有外敵從海上入侵的。鴉片戰爭之後,九龍城寨並沒有被英國人強佔,清朝憑藉九龍城寨和英國人繼續對抗。

遺憾的是,清朝和英國的對戰,很多都以失敗告終,當時不僅香港島被英國人佔領,就連九龍和新界也被英國人佔領了,英國佔領這些地區長達九十九年之久,雖然清政府有很多次失敗,但是九龍城寨這個地方還是保住了,清朝在當時專門派遣軍隊守護這裡,也有專門的官員在這裡任職。

清政府此舉就是向世界宣示,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以後一定要收回這一領土。雖然九龍城寨只有0.026平方公裡,但是在這小小的城寨中,發生了很多故事,當地有清朝軍隊駐守,這支清軍到清朝滅亡的時候還存在著。

我們知道1912年清朝就沒有了,但是九龍城寨內的清朝軍隊還延用清朝的各種制度,他們並沒有因為清朝的滅亡而受到什麼影響。當時佔領香港的英國攻不下九龍城寨,而中國方面又戰亂頻發,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顧及九龍城寨內的清軍,史料記載,這裡的人還可以納妾,進行一夫多妻制。

英國1847年開始擴建九龍,從那時候起,他們就一直垂涎九龍城寨,1899年,英國人更是直接對九龍城寨發動攻擊,但英國並沒有攻入九龍城寨,那些昔日清軍的後代依舊管理著九龍城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人再次對九龍城寨發動攻擊,但英國人還是沒有攻克這裡。因為英國人在這裡吃盡了苦頭,所以他們之後就沒有再進攻這裡了,而九龍城寨也成為了一個沒有法律監管的地方,當時很多香港罪犯都逃往九龍城寨避難,罪犯一旦逃到這裡,英國警察就不敢進去抓捕罪犯了。

慢慢的,黑社會勢力將九龍城寨控制,這裡成為犯罪者的碉堡,香港很多電影就是在這裡攝製的。隨著九龍城寨的發展,這裡的人口竟然多達五萬。可見人口密度多高。不過香港回歸之前,這個法外之地就被處理掉了,現在的九龍城寨是一個公園,而它承載的反抗外敵入侵的故事,也永遠被人們記下來了。

相關焦點

  • 中國一神秘城寨,被譽為「罪惡之城」,此國覬覦百年都拿它沒辦法
    九龍城寨,近代中國最為神秘的一個寨子,多次被他國覬覦,不惜耗費一百多年的精力試圖拿下寨子,然而始終未能如願。在二戰後,該寨人民齊心協力,還一齊擊退了眾多敵人。那麼,九龍城寨神秘在什麼地方呢?其實,在清朝未覆滅前,統治者曾在籤訂不平等條約,割讓了香港後,在九龍區附近建了個九龍城寨,之所以建立在香港附近,其目的不言而喻,該陣地就是為了抵抗海上入侵倭寇,準備隨時反擊、奪回香港的重要城寨。
  • 人間魔窟「九龍城寨」:警察不敢進入,城寨居民成立「自治政府」
    九龍城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那時候九龍城寨只是一個防衛外敵的據點。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898年,英國和清政府籤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九龍被強行租借,但九龍城內駐紮的中國官員與士兵仍可在城內各司其事。這張照片是1908年的九龍城寨,圖片來源香港歷史檔案館。
  • 九龍城寨
    九龍寨城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中國的宋朝時代,原是防衛外敵的據點。界限街東街口通往啟德機場,啟德機場北面就是著名的中港英三不管的九龍城寨。九龍城寨公園原是香港政府、英國與大陸之間的三不管地帶,因協當年籤訂割讓條約時,聲明這一塊位於香港境內的土地仍屬於中國,但大陸政府也不想深入此地來打擾、或是被當成挑釁的行為,漸漸的就成為無政府的賊窩。許多在香港犯了法的人就逃到這裡,然後落地生根,又因這裡無法可管,自然販毒、走私、殺人、搶劫的亂事不斷。
  • 英軍進攻意屬索馬利蘭意軍異常爽快地投降,只因聽到一個報導!
    但是,衣索比亞總督、該地區的最高司令官奧斯塔公爵,卻認為法屬索馬利蘭的吉布地海港是英軍進入衣索比亞的方便之門,他也認為同法國籤訂的停戰協定不可靠。因此,他決定去佔領與法屬索馬利蘭毗連的、幅員更為遼闊的英屬索馬利蘭。在肯亞的英軍,從1940年11月起,由陸軍中將艾倫·坎寧安爵士接任指揮,原來只有戈德溫-奧斯汀統率下的第十二非洲師獅,不久又增加了第十一非洲師。
  • 在阿拉曼探訪二戰北非主戰場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阿拉曼是埃及西北邊陲省份馬特魯省轄下的一座小城,因這裡曾是二戰期間北非主戰場而聞名。迄今,近80年的時光匆匆過去,昔日戰火的硝煙早已在歷史塵埃中逝去,但人們依然銘記著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 向前進攻,詳解二戰英軍步兵連的進攻戰術
    一直到法國戰役,德軍把英法聯軍攆到敦刻爾克之後,英軍才開始重視陸軍的戰術,也就是這個時候英軍的步兵戰術才開始真正發展起來,尤其到1944年諾曼第登陸之後,英軍的步兵戰術更是越來越多。而最能體現英軍步兵戰術的就是步兵連,所以本文就以英軍步兵連為例,講述二戰英軍的步兵進攻戰術。另外本文不會涉及到步坦協同,因為單純由步兵發起的進攻才能體現出步兵戰術的好壞。
  • 清亡後,百萬殘軍為何突然消失了?75年後終被找到,處境讓人心酸
    而九龍城寨之所以發展成後來這般,便和這100萬清軍殘部息息相關。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國防衛海上外敵入侵的一個軍事據點。 也是為了給清朝留點面子,英國人特意在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又將九龍城寨歸還給了清朝。這裡便成了清朝在香港的「租界」,清朝官員不但能在九龍城寨地區辦公,還可以派遣駐軍管轄。
  • 二戰時期唯一向中國宣戰的國家,總人口僅3萬,國土面積僅61平方公裡
    二戰中,中國人民經過14年艱苦卓越的抗日戰爭,在付出3500萬人的重大傷亡之後,才最終將日軍打敗,並且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可以稱得上是洗刷了百年國恥。
  • 巴斯拉城外的坦克戰--創二戰以來英軍紀錄(圖)
    「龍騎士」戰隊C坦克部隊一共有14輛「挑戰者2"型坦克,當日接到命令,準備前往伊拉克南部的法奧半島,支援英軍第3特種兵旅。沒有想到,就在英軍這支坦克部隊行進的時候,北方突然揚起滾滾沙塵。偵察員立即證實,北方的部隊是伊拉克的一個坦克戰隊,大約有14輛蘇制T55坦克。  觀察員還發現,這支部隊似乎正在逃竄之中,因為有多輛坦克冒著煙,好像是剛剛遭到空襲或者陸軍的炮轟。
  • 近距離搏鬥,詳解二戰英軍,步兵班的進攻戰術
    向前進攻,詳解二戰英軍步兵連的進攻戰術二戰英軍步兵班的進攻戰術二戰期間的英軍步兵班比戰爭爆發之前的步兵班,有了很大的改進,編制也由原先的8人改為了現在的10人,並且換裝了布倫式輕機槍,形成了火力和機動的組合。
  • 英軍博館展華籍英軍史
    特展以中英軍事關係的時間軸為起點,以口述歷史的方式,介紹了在英國軍隊服役的華人及他們的後裔,深度剖析了一戰中的中國勞工軍團,以及二戰中的香港保衛戰。參戰老兵及後裔的口述記錄,真實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戰士們的勇氣。通過參觀展覽,可以了解到華籍戰士在英軍服務團、英國海軍和空軍等軍團中的貢獻。
  • 聖奧古斯汀,一個簡直稱得上美輪美奐的海濱小城!
    而那座有著滄桑歷史感的、16世紀西班牙人為抵禦外來者而建在海邊的軍事要塞上,黑褐色的城堡裡還架著當年的土炮,還在天天上演著身著西班牙軍服的官兵當年低御入侵者的場景…在聖奧古斯汀古老的街區,有美國最古老城市裡最古老的房子,也曾是此地最古老的木製校舍,從17世紀初開始,房子就一直有人居住,保留著彼時的場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川流不息地在門前合影留念。
  • 三支王牌被滅,英軍又把黑衛團派上了戰場,志願軍:還沒被揍夠?
    韓戰爆發後,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朝鮮半島的利益,糾集了16個國家的軍隊組成了「聯合國軍」入朝參戰。這16個參戰國中,有些國家純粹就是打醬油的,比如盧森堡,只派出了50個人,希臘和比利時的出兵規模也都不大。但英國的想法卻和這些國家不同,曾經的世界霸主,二戰後卻淪為美國的小弟,英國人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
  • 二戰英軍中的「瘋子」,別人拿槍他拿長弓大劍,還靠這些立了大功
    由於熱武器的出現,現代戰爭在破壞力和破壞範圍上,都有了不小的擴張,這也使得人們更不願意再用殺傷力低的冷兵器了。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二戰時期,有一個英國軍人就比較「奇葩」,別人打仗都用槍用炮,他竟然帶著一把長弓、一把長劍和一支風笛就跑去作戰了。
  • 逝去的九龍城寨,部分人的神仙窩,部分人的喪身地
    九龍城寨,一個見證了香港百年滄桑的地方,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去過這個神秘的地方,但是通過港產黑幫片或多或少知道這裡的故事,在我們的印象中,這裡「生人勿近」,是黃賭毒的溫床、黑幫的天堂,哪怕是最英勇的幹探,也不敢輕易走進這裡,因為這裡只有賊,而沒有兵。
  • 五一還沒想好去哪?寨沙侗寨了解一下!
    自從梵淨山火了之後,作為距離梵淨山最近的一個寨子,大多數遊客都會選擇住在這裡,侗族人靠著自身的智慧和勤勞,將自家改造成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民宿吸引著來自海內外的遊客。但同時在侗寨還保留了78幢侗家木樓,彼此以石板巷道和水流景致相連。
  • 軍力不足的英軍在萬裡之外攻下馬島,究竟是誰在背後幫助了英軍?
    01 關鍵因素1982年英阿爆發的馬島戰爭被西方軍事家視為現代戰爭的經典戰役,正是因為英軍遠離家門口在軍力不足的情況下,克服種種困難贏下了戰爭。但後期英國的一名退役軍官披露了一個重要消息,那就是有了智利的幫助,才是打贏馬島戰爭的核心因素。
  • 這就是二戰英軍刺客的消音手槍
    這就是二戰英軍刺客的消音手槍 新浪官方微博:@輕兵器愛好者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威爾洛德(Welrod)微聲手槍是二戰中研發的一款帶有極強神秘色彩的微聲手槍
  • 韓戰中,美軍始終攻不下上甘嶺,這一點美國人目前還不明白
    珍珠港事件也因為美國在戰爭中的消耗比較小,所以美國成為一個新的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並將很多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超越,二戰後更是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彭總司令說到,五聖山是我軍中路的門戶,如果將此地丟失,我軍將後退二百餘公裡,而且無險可守。當時彭總司令還說,如果誰丟掉了五聖山,誰就得對韓戰負起責任。當時我軍的戰況非常嚴峻,聯合國在那個時候已經相繼將碟血嶺和傷心嶺攻佔。
  • 有人說二戰時希特勒是被義大利坑死的,其實真正原因是什麼?
    義大利在二戰時期絕對沒有坑德國相反在1941年到1943年義大利給予了德國在正面戰場非常大的幫助,二戰時期義大利陸軍裝備還要比日本陸軍先進,絕對不可以小看的,比如義大利二戰時期的M14中型坦克,其正面裝甲厚達40毫米,裝備一門47毫米40倍徑坦克炮,論坦克質量絕對要比日本的坦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