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一所高校至少一家書店,高校書店的春天來了嗎

2020-12-23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吳婷婷 見習記者 應悅)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

《意見》同時要求加強校園實體書店的扶持力度,各高校要提供規模適度、位置適當的經營空間,從場地租金、水電費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減免優惠。《意見》還提出,充分調動社會企業、社會資本進校開辦實體書店,支持有品牌優勢的連鎖書店進校園。

近年來,受電商和數字閱讀衝擊,一些校園實體書店因經營困難倒閉或搬離校園,高校校園書店目前生存現狀如何?記者近日走訪了7所高校,發現除北京師範大學外,另外6所高校都有至少一家實體書店。與民營書店相比,由學校出版社或圖書館開辦的書店是主力。7所高校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交通大學5所高校均有這類書店,北理工僅有一家民營書店。

探訪1

房租負擔重 北理工僅存一家民營書店

不論是校內還是校外,實體書店的房租總是佔據了成本的大頭。7月29日下午,記者來到北京理工大學。目前,北京理工大學有一家名叫「北理宏圖」的書店。書店經理李升告訴記者,作為一家理工類院校,北理的書店一直都不多。「最多的時候大概也就兩家左右吧。」李先生所經營的這家是連鎖性質的書店,主要經營教輔類書籍,每逢開學、考試的時節,書店的生意才會比較好。

談起書店經營上的困境,李先生表示,「最早我們也賣一些文學讀物,可是網購普及以後,這些書就賣不出去了,放在店裡又佔空間。」他介紹,實體書店在銷售教輔類書籍上,還是有一些優勢。「考研、考公的學生,一般都會來實體店買書。一來是節省時間,隨到隨買,不需要等快遞;二來也是能看到實物,判斷適不適合自己。」

探訪2

北師大最後一家實體書店今年5月停業

「跟餐飲和列印店競爭,我們沒有任何希望。」曾在北京師範大學校內經營二手書店的老闆小閆告訴記者。「我是北師大本校畢業的,畢業那年發現很多同學的舊書運不走,賣廢紙又太可惜,就開始創業收二手書。」2008年下半年,小閆在學校租了個一門店,正式開起了二手書店。

2016年年中,北京師範大學對校內門市重新招標,房租漲了整整一倍。小閆表示,參與競標的有很多餐飲、列印店鋪,他們提出的房租,自己根本無法負擔。「當時店裡還有很多存貨,搬走那些書大概用了三四天。」小閆說。

目前,小閆只能通過微信做二手書買賣。沒有了實體店,小閆的二手書生意主要通過老客戶之間的口耳相傳。但經營成本卻沒有隨著實體店關閉減少。為了存放回收的二手書,小閆在北師大附近租了一個倉庫。「與線上二手書收購相比,我們的優勢就是距離近,不浪費時間。但現在這個優勢也快消失了。」小閆坦言,現在的收入與原來相比不增反減。

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在北京師範大學堅持經營9年的二手書店——墨香書店由於場地問題關門停業,這也是該校校園內最後一家實體書店。

「我們學校啥都有,就是沒有書店。」一位北師大男老師對此表示有些遺憾,「作為老師我還是挺希望校園裡有家書店,這樣會方便一些。」同時他表示,教育部已經發文支持高校實體書店的發展,「說不定下學期書店就會有了,這是好事。」

探訪3

出版社或圖書館開辦書店成主力

與民營書店相比,具有校方背景的書店正逐漸成為高校實體書店的主力。記者走訪的7家高校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5所高校都有這類書店。

北京大學校內的北大書店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北京大學出版社讀者服務部,2018年北大百廿校慶時正式開業,經營範圍包括教材、教輔、學術書籍等類別。店內還提供有桌椅的學習區,書架下方也放置了蒲團供讀者休憩。此外,北大書店對持有北大學生證、教職工證和校友證的顧客都有折扣,「一般普通書籍八折,教材八五折。」書店業務店長徐先生介紹。

徐先生表示,對於北大書店,校方給予了很大支持。徐先生告訴記者,在校方支持下,書店與校內師生的關係也十分緊密。「我們不僅有專門的學生團隊對書店進行運營,還會為學生活動提供場地,此前我們就舉辦過『北大影協』的攝影展,有不少同學都會過來看看。」徐先生表示,今年年初,北大書店還作為地標性建築收錄進北大電子地圖。

與北大書店性質相同的還有中國人民大學的「明德書店」。7月29日上午10多鍾,記者來到中國人民大學,在國學館西北側路邊,「明德書店」的指路牌非常醒目。記者了解到,明德書店前身是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蘇聯專家食堂,由人民大學出版社出資裝修,營業面積現在已擴大到600平方米。

書店最外側書架上擺放著人大報刊資料,書店經營的書籍種類包括文學、外語考試、歷史、教育、社會文化等。書店還設有消費區和讀者休息區,消費區提供咖啡、飲料等。除了書籍,書店內還銷售人民大學紀念品,如筆記本、書包等。一些工藝品也有銷售,如30來元一個的精美小花瓶,漂亮的卡通摺疊書立等。

上午11點多種,屋外還有些淅淅瀝瀝的小雨,一個男生提著傘走進書店,他是專門來這裡看書的。男孩告訴記者,他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學生,家住人民大學附近,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喜歡來書店坐一坐。「我挺喜歡明德書店的氛圍,感覺很舒服。而且我是教育學的,書店裡也有我需要的書籍,無論查資料還是買書都非常方便。」

【聲音】

學生稱已習慣網購圖書,去書店主要買教輔

清華大學的殷同學剛入學一年,平時沒事喜歡逛書店,「圖書館的氣氛更適合專心的學習,書店的氣氛更輕鬆一下。我沒事就會去鄴架軒逛一逛,隨便翻翻書可以平復一下浮躁的心情。」殷同學說,這一年她在鄴架軒書店買過兩本書。

北京理工大學的劉同學表示,自己很少逛書店,周圍的同學去書店也大多是買教輔材料。劉同學坦言,學校裡的書店對他而言最大的意義就是「買教輔材料」。他告訴記者,自己平時會看一些推理類的小說,「但這種書在網上買就可以了。」

北京交通大學的趙同學告訴記者,前兩年在教學樓地下室還有二手書店,現在就只有出版社下屬的一家書店了。「二手書店本來存在感就很低,再加上網上基本能買到需要的書籍,所以沒有書店並不會感覺特別不方便。」趙同學表示。

也有同學提到圖書館對書店的替代。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畢業生王同學表示,學校的圖書館一直都面向學生徵集意見,需要圖書館採購什麼書都可以直接反映,書籍更新頻率比較高。而且圖書館規模大、歷史長、存書更豐富。王同學說,自己如果有需要的書籍,一般都選擇去圖書館查閱。

【建議】

書店應與圖書館形成合力構建服務閉環

浙江大學出版社總編助理葛玉丹表示,此次教育部出臺的指導意見中有許多亮點。「《指導意見》提到,要促進校園實體書店與圖書館、出版社和後勤服務實體互動合作,利用好圖書館資源優勢拓展實體書店經營空間,鼓勵高校出版社開辦『前店後廠』式的讀者服務場所。也可以連同其他校內資源平臺,比如圖書館、出版社、後勤服務集團等,構建一個服務的閉環。」

葛玉丹認為,高校校園內文化活動較多,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高,大學實體書店的定位比較明晰,讀者群體也更具粘性。高校校內書店可以與校園裡其他服務師生的資源平臺直接合作對接。與其發問「如何與大學的圖書館等區別開來」,不如思考「如何與大學的圖書館等形成合力,進行互補」。

以華東師範大學涵芬樓書店為例,葛玉丹介紹,「涵芬樓就開在圖書館邊上,考試周的時候,書店實行24小時營業制度,並且提供遠低於平時價格的考試周優惠套餐作宵夜,這就與圖書館形成很好的互補。」

此外,葛玉丹建議,書店還可以和學生社團、老師課堂、高校學術交流活動等連結,通過為師生的文化服務反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還可以發起組織讀書會。各大高校都有老師組織讀書會,可以將之統一起來,受惠更多讀者。

【對話】

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書店負責人律蘊哲

「高校實體書店如果單純做零售沒有任何機會」

新京報:發展高校實體書店,你覺得最大的困境是什麼?

律蘊哲:高校實體書店與校外實體書店一樣面臨相同的困難,就是成本問題,其核心是房屋租金。人民大學明德書店位於校內,我們需要向學校交納租金。而我們書店常年打折銷售,比如八折、八五折,還有些是半價。所以,要說掙錢的話,包括人民大學明德書店在內,這些高校實體書店都是不掙錢的。

新京報:明德書店一年的房屋租金是多少?學校是否有提供優惠政策?

律蘊哲:租金現在一年78萬多,因為我們面積比較大,連庫房帶營業面積應該有1500平方米,這已經是學校給我們的優惠價了。但對於我們書店來說,尤其是這個行業銷售毛利也就10-20%,所以儘管房租有優惠,我們依然面臨很大壓力。除去員工開銷,水電開銷,還有房租,明德書店每年會虧損幾萬塊錢。

校園幾乎沒有民營書店

新京報:除了明德書店,人民大學校內此前還有過其他書店嗎?

律蘊折:人民大學最早有一家書店,後來被一家教育機構買了,書店也就離開人大。2006年,人民大學出版社在校園內開設有書店,2015年遷址到現在這個地方。以前也有過一兩家民營書店,但前幾年倒閉潮的時候就都倒了。民營書店一定會倒的,因為現在被電商衝擊得實在太厲害了。

新京報:既然不掙錢,為什麼還要堅持下去?

律蘊哲:前陣子,教育部開過一個高校書店的座談會,當時包括我們人民大學、北師大、北語、北大、清華等高校書店的負責人都去了。大家在一起座談的時候都說到虧損的問題。

既然不掙錢,我們圖什麼?可能這是一種情懷吧。按照我們社長的說法,我們書店就是一個微利的、帶有公益性質的機構,主要就服務於師生跟校園文化建設。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現在開高校書店的絕大多數都是學校的出版社,比如明德書店就是人民大學出版社的一個部門,出版社跟學校也沒必要算細帳。這也是為什麼校園幾乎沒有民營書店或者第三方機構書店的原因。

單做零售沒有任何機會

新京報:你認為高校書店的定位應該是什麼?

律蘊折:明德書店在北京高校中共有6家,分別位於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化工大學有兩家。另外,在人大附中門口也有一家,所以我們也把它歸為高校書店。

高校書店的定位我認為首先是支持所在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比如說人民大學明德書店就包括了人民大學所有學科的教材、教輔以及學術書。同樣,我們的書店開到了科大、林大,這些學校大部分學科的教材、教輔、學術書,我們都會配齊。也就是說,每一所學校學生,都能在書店裡找到與學科相對應的書籍。同時,我們這幾家書店也負責學校的教材供應。

所以,能夠支撐高校書店辦下去的原因之一,就是保障學校的教材供應。如果單純銷售文學類書籍,或者單純做零售,高校書店肯定是沒有任何機會。

學校扶持力度今後可能加大

新京報:教育部發文後,對高校書店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律蘊折:以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校不夠重視,有些學校認為學校已經有圖書館了,要你書店幹嘛?我們跟學校溝通辦校內書店時就遇到了「踢皮球」三不管的問題。

比如說,我們去找學校宣傳部門溝通,可是宣傳部沒有房產;我們又去找後勤部,後勤部說行,但是你得掏錢,可我們又沒有那麼雄厚的財力。我們就提出是否能夠給一些優惠,得到的答案是,那得去找校長。可這校長也不是每件事都管,這事又被分到分管副校長手裡……我們要在學校開個書店真是舉步維艱,很多部門互相推,沒有一個明確的主管部門。

教育部發文後,我覺得學校的重視程度會提高。下一步,各個學校可能會有一個專門負責高校書店建設的部門來統籌這件事情,這樣我們再開新店就順利一些。另外,有了這份文件之後,我估計在優惠政策或者學校的扶持力度上會有一些新的突破。

另外,以前對高校書店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民營高校書店銷售盜版書籍。因為民營書店面臨很大的生存壓力,所以賣起盜版書,但這種情況很多學校不管不問。所以,今後如果學校重視起高校書店這個問題,肯定會注意這方面的管理,對書店發展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見習記者 應悅

編輯 陳思

相關焦點

  • 教育部要求一所高校至少一家書店,高校書店的春天來了嗎
    新京報訊(記者 吳婷婷 見習記者 應悅)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近年來,受電商和數字閱讀衝擊,一些校園實體書店因經營困難倒閉或搬離校園,高校校園書店目前生存現狀如何?記者近日走訪了7所高校,發現除北京師範大學外,另外6所高校都有至少一家實體書店。與民營書店相比,由學校出版社或圖書館開辦的書店是主力。7所高校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交通大學5所高校均有這類書店,北理工僅有一家民營書店。
  • 一所高校一家書店 怎麼開?誰來買?
    一所高校一家書店 怎麼開?誰來買? 原標題: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
  • 教育部發文 高校至少要有一所校園實體書店
    來源:北京晚報教育部發文 鼓勵社會資本進校開辦實體書店高校至少要有一所校園實體書店教育部日前下發《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同時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辦校園實體書店。《意見》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兼顧校園實體書店文化服務和產業經營的雙重屬性,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
  •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至少有一家實體書店,是口號還是剛需?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陳素萍 王湛 鄭琳 通訊員 李榮煒 劉蘇蒙 石鮮鮮 文/攝編者按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
  • 教育部:各高校至少應該有一所校園實體書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芥末堆 7月26日訊,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自中宣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高校校園實體書店得到一定發展。
  • 教育部力挺實體書店,建議每高校至少有一家,你們學校有書店嗎?
    教育部官網近日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 教發廳〔2019〕6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並且鼓勵畢業生自主創辦。
  • 教育部:各高校至少配一所實體書店 可享多項優惠及扶持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7月24日,教育部下發指導意見,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的發展。意見提出,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在場地租金、水電費等方面對書店給予減免,並為其爭取扶持政策和專項支持資金。
  • 一所高校一家書店 怎麼開?誰來買?
    一所高校一家書店 怎麼開?誰來買? 原標題: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
  • 教育部:各高校至少要有一所校園書店,鼓勵畢業生自主創辦
    教育部日前下發《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同時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辦校園實體書店。
  • 教育部: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校園實體書店 鼓勵畢業生自主創辦
    央廣網北京7月24日消息(記者王啟慧)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並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辦校園實體書店。《意見》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兼顧校園實體書店文化服務和產業經營的雙重屬性,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
  • 教育部: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
    教育部日前下發《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要求各高校要將校園實體書店納入校園建設總體規劃,綜合考慮校園面積、功能分區、人流分布、交通便捷等因素,為校園實體書店提供規模適度、位置適當的經營空間。大學城和高教園區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統籌規劃所轄區域校園實體書店的布局,鼓勵資源共享。
  • 為教育部力挺高校書店喝彩(言論)
    7月24日,教育部下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各高校至少應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鼓勵畢業生自主創辦。高校是高智商年輕人群聚集地,規定校園至少有一所實體書店,很有必要。本報也曾於今年1月4日刊登通訊《讓書香溫暖校園》及言論《高校要有容納一家書店的肚量》,表達自己的主張,引發關注。目前在很多高校,都看不到實體書店。
  • 高校實體書店來了,閱讀來不來?
    7月24日,教育部發文稱,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要求各高校應該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和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該要儘快補建。場地租金水電費要減免優惠,設備設施投入要支持,優秀校園實體書店要獎勵。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辦校園實體書店,支持校園實體書店為大學生提供助學的崗位,支持將校園實體書店建設納入大學生的創業引領計劃。
  • 高校實體書店路在何方
    前不久,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意見》還提出力爭到2020年底,在全國打造一批獨具高校特色的「校園智慧書店」。
  • 電商衝擊 高校實體書店面臨經營壓力
    教育部發文要求高校至少有一家實體書店;專家建議,高校書店與圖書館等校內平臺構建服務閉環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
  • 教育部:鼓勵社會資本進校園開書店 高校至少要有一間實體書店
    教育部日前下發《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同時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辦校園實體書店。
  • 高校應有一所實體書店成焦點 大學生閱讀來不來?
    教育部: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實體書店2018年的調查顯示,45.59%的大學生每天閱讀時間在1小時之內,37.67%是1到3小時,一加起來已經80%多了,所以現在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給閱讀的時間,遠遠不如玩手機的時間。
  • 高校「沒有書店,只有飯店」的尷尬如何破?
    教育部官網近日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 教發廳〔2019〕6號》,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並且鼓勵畢業生自主創辦。
  • 讓實體書店成為高校標配
    日前,教育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並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辦校園實體書店。
  • 高校實體書店路在何方
    前不久,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意見》還提出力爭到2020年底,在全國打造一批獨具高校特色的「校園智慧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