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婺源行。我從宏村到婺源後,先是參加了婺源北線一日遊,又參加了篁嶺的一日遊,返程中去了李坑。遊玩中,跟美女導遊「套近乎」,請教一下,如果我想在古村裡住兩晚,在婺源應該如何選擇,美女導遊毫不猶豫地告訴我,在李坑就好啊。好啊,就住李坑了。
李坑是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縣城12公裡,是婺源東線上離縣城最近的景區。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有著小橋流水的毓秀。
感謝萬能的網際網路,我在旅遊網站上,迅速瀏覽了李坑的住宿,很快選定了這一家,原因有二,一是價格不高,二是評論中對他家的飯菜評價頗高。
這是一個建成十年的建築,據老闆說,當年花了100萬,也是最近才把借的錢還清。嗯,圖中坐著取暖的就是有些靦腆的老闆了。
老闆很有福氣,有三個孩子,老大和老二是兩個「小棉襖」,老三是個兒子,牆上貼滿了孩子們的獎狀。
在客廳的右上方,張貼著三個孩子的姓名,並寫道「百壽而康,成人長大」,表達了對孩子的美好祝願。一般客廳的左上方會張貼家中逝去的老人的照片或名諱。這是徽州人家的一種傳統習俗吧。
老闆家的老兒子,活潑可愛,在村裡的小學上學。大姐去了婺源縣城讀高中,一個月回來一次。二姐在秋口鎮上初中,一周可以回家一次。村裡有小學和初中,但初中只有兩個年級,初中三年級就要去秋口鎮去讀書了。
淡季的性價比超高,這個客棧在景區裡位置稍靠裡面。問題是李坑村很小,位置根本就不是問題,從客棧走到村中心的申明亭也就幾分鐘的事兒。看看房間不錯吧,淡季也就100元多一點。有日和老闆娘閒談,老闆娘說,春節期間算是旺季,本來要調整價格的。還未來得及調整,就讓「回頭客」們用淡季的價格把客棧訂完了,弄得老闆娘措手不及。
推開窗戶,外面正是古村的模樣,徽派建築風格的老宅子並無刻意修飾,雖有些衰敗,但依然很有韻味。
放下背包,上天台去看看,寧靜的古村落秋意正濃。
一切安排妥當,就要去品嘗一下網上盛讚的客棧農家菜,那就從招牌上的第一個菜吃起吧。
客棧一層客廳右側小門進去,就是廚房,可是夠寬敞的,大媽就是主廚了。
客棧門前有人在賣土雞,不懂,這是真正的土雞嗎?
土雞倒是活蹦亂跳的,很有精神頭。
真是有點殘忍,土雞的「下場」是這樣的。
就在們前的小溪水中開膛破肚,場面有點血腥。
等候多時,野生香菇土雞上桌了,湯汁清澈透亮,湯鮮味美,肉嫩鮮香,大快朵頤。
在李坑村住了兩晚,吃飯都是在客棧裡解決的。這也是招牌上的野生小河魚,小河魚炸過後加辣椒炒過,是道美味的下酒菜。
網上看,他家評價最高的就是荷包紅魚,咱也嘗一嘗。聊會兒天的功夫,紅魚在廚房裡已經被刮完鱗片了,沒有那麼紅了。
成品上桌了。魚不大,也就1斤左右,味道是鮮辣醬香口味,很是下飯。吃魚的時候,有一撥兒遊客過來找吃的,我義務的當起了推銷員,強力推薦這道荷包紅魚。
最贊的就是這裡的小青菜,採摘於客棧旁邊的菜園子。就服婺源,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新鮮的青菜吃。這是老闆鄰居家的宅基地,暫時閒置,老闆就種起了菜。老闆特意說,要下一場霜,小菜會變得很甜。
這一頓點了小青菜和粉蒸肉,真是有口福啊。粉蒸肉這道菜,在我們北方不常見。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米粉油潤,香味濃鬱。回到家裡,一定買點米粉嘗試著自己做來吃。
差點忘了拍這張照片。每次用餐,由於淡季沒什麼客人,老闆娘總會讓我坐在客廳的正桌上,真是有點不好意思。我在李坑村農家樂裡,度過了幸福的三天兩晚。
這是我們客棧的大廚了,看到我照相,不好意思低下頭。大廚光顧著給我做飯,自己吃飯都耽誤了。
客棧夜景。第一晚由於沒有其他客人,客棧都沒有點亮燈籠。第二晚,在我的要求下,老闆點亮了客棧的燈光,我給「節電」的靦腆老闆好一頓調侃。
晚上都會出去逛逛古村,走回去看到客棧的燈光,心裡就會踏實起來,仿佛回到了家。
未完,待續,我在婺源李坑。李坑村距離婺源縣城最近,怎可錯過古村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