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去秋來,天清氣朗。參加赴歐旅遊團,十二天觀光德法意瑞等國。
8月23曰乘"北京--布魯塞爾"航班,準確地說應是8月24日凌晨1:30起飛,飛行十個半小時,當地清晨六點落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辦完入關手續,8點乘大巴車開始歐洲之旅。
原行程沒有盧森堡,王領隊建議到盧森堡看看,需另付點費用,大家都同意去,馬上成行。景致不錯,不虛此行。說起來挺有意思,本來要直接去法蘭克福,這又多了個盧森堡,好傢夥,這不是一天遊了三個國家麼!?
第一次走歐洲高速公路,很平穩,也是靠右行使,同國內一樣。公路兩側,不是樹林就是草地,植被很好。這一路基本是低山丘嶺,農田與草地交錯,依山就勢,自然起伏。農田無壟無畦,無溝無坎,既不水平也不梯田,高高低低,自然過渡,有一種天然的美。上午10:45進入盧森堡境內,車子直接就停到憲法廣場。
憲法廣場位於盧森堡舊市區,最明顯的標的物就是廣場上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紀念碑」,1923年完工。當時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盧森堡士兵,二戰被毀壞之後重建,因此就具有了雙重的意義。紀念碑有12米高,是一座方尖形建築,碑頂上站立著象徵勝利的勝利女神像。
從廣場往對岸遠眺,可以看見阿道夫大橋以及許多的優美建築物,是觀看大峽谷﹑橋梁﹑城堡組合的絕佳地點。
盧森堡大峽谷又被稱為佩特羅斯大峽谷,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區之一,東西走向,寬約100米,深約60米,將盧森堡市自然地分成南北新、老兩個城區。峽谷幽深長遠,滿目蒼翠,小溪靜靜地流淌在青翠的樹木草叢中。兩岸古木參天,鬱鬱蔥蔥,層層疊疊,美不勝收。
盧森堡阿道夫大橋是盧森堡的市標之一,建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該橋跨越大峽谷,連接新、舊兩市區;支撐橋梁的拱門左右對稱,是歐洲傑出的建築物之一。
盧森堡古堡是盧森堡最具歷史的史物,建於1644年,40年後才由法國軍事工程師指導擴建其建築網絡,隨後才由奧地利人補建完工。古堡下面修建有20多公裡長的地道、暗堡,是從堅硬的巖中開鑿,工程頗為艱巨。
盧森堡大公府,建於公元1244年並於16世紀重新建築,西班牙摩爾式風格的3層官邸,據說內部裝飾十分精緻,但從外觀看與其他歐式建築沒有什麼明顯差別,不僅規模很小,而且非常普通,如果沒人指明,旅遊者絕不會想到這就是從1890年以後歷任盧森堡大公辦公和居住的地方。
北聖母大教堂,以盧森堡市羅馬天主教大教堂而聞名。原本是一個基督教教堂,是晚期哥德式建築的典範。
下午1:45進入德國境內,約4點左右到達法蘭克福市中心。
德國法蘭克福羅馬廣場是德國最重要的城市廣場,修建於歐洲中世紀時期,位於法蘭克福老城的中心,美因河鐵橋以北,西側為市政廳,東面200米外就是該市的發源地法蘭克福大教堂。每年聖誕節期間,此處也是法蘭克福聖誕市場的所在地。
法蘭克福大教堂位於位於羅馬廣場以東,是13至15世紀的哥德式建物,又稱為皇帝大教堂及加冕教堂,德國皇帝曾在此加冕。從14世紀迄今,已有600年的歷史,雖幾經戰火,仍能倖免於難。主樓是壯麗的十五世紀哥德式塔樓,高95米。
法蘭克福全稱叫做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美茵河為這座現代大都會增添了一份柔情。河的兩岸可以散步、運動,臨河也有露天咖啡座,河面上橫跨著著各類橋梁,其中最為知名的莫過於鐵橋,這座始建於1869年的新哥德式步行橋是美茵河上的重要地標。
馬不停蹄,目不暇接,單憑記憶,印象混亂,僅以此文,錄以備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