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論書絕句百首》:22 朝侯小子殘碑

2020-12-20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

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

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二十二首,啟老在自注中點了題。此首主要說:朝侯小子殘碑。

【詩文】

二二、朝侯小子殘碑

筆鋒無恙字如新,體態端嚴近史晨。

雖是斷碑猶可寶,朝侯小子爾何人。

詩文一人注釋:啟老誇讚,朝侯小子殘碑上面的字很好。雖然殘缺,但也很珍貴。

【啟功自注】

朝侯小子殘碑。

碑石上半殘失,首行起處曰「朝侯小子」云云,不見碑主姓名,世遂以朝侯小子名之,或曰小子碑。

其石舊藏周季木先生家,曾印入《居貞草堂漢晉石影》中。顧鼎梅先生亦曾輯入《古刻萃珍》。近年石歸故宮博物院,不輕易捶拓,墨本不易得矣。

【一人簡說】

這一部分,啟老敘述朝侯小子殘碑的現狀,目前此碑存於故宮博物院。

朝侯小子殘石:碑高84.3cm,寬81.6cm。拓本隸書,裝裱成軸,縱74cm,橫78.5cm,存196字。錄文16行,每行十四、五字不等。碑陰漫漶,有「種樹」等字數行。無年月。碑以首行有「朝侯之小子也」幾字而得名。

上圖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近拓本,拓墨精良,字口清晰,並鈐有「愛古山房初拓」等印。

如上圖,右起第一列,「朝侯之小子也」。

此碑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拓碑是會損傷碑的,有些是無意有些是故意。

周季木:周進(1893-1937),字季木,室名居貞草堂,安徽至德(今東至縣)人,清兩江總督、揚州小盤谷花園創建人周馥之孫,周學海四子,著名歷史學家周一良之叔,周叔弢之弟。出身於封建官宦家庭。著名收藏家、考古學社員。

顧鼎梅:顧燮光(1875-1949),字鼎梅,浙江會稽人。民國時期著名金石收藏家。顧氏家藏碑帖很多,著有《夢碧簃石言》。

周進和顧燮光都是見過碑原石的人,啟老舉的例子,可見啟老也是花過時間研究的。

【啟功自注】

此碑點畫工整妍美,極近史晨一路,在漢碑中,應屬精工之品。昔鄭季宣、楊叔恭諸殘碑,以出土時早,曾經乾嘉名輩品題,遂得煊赫於世,而小子碑字跡、鐫工,俱無遜於鄭楊諸碑,而名不加著者,出土年近而品題者少耳。不佞嘗為友人題此碑,戲云:既為此碑吐氣,我輩亦須各自奮勉。假令吾二人得為翁覃溪、黃小松,則小子碑亦可儕於鄭楊諸石。假令得為歐趙諸洪,則此拓本可值重金,其斤兩將逾碑石矣。

【一人簡說】

這一部分,啟老分析朝侯小子殘碑中的字。評價說:僅僅拓本可值重金,其斤兩將逾碑石矣。

近看朝侯小子殘碑,如下圖。

史晨:史晨碑。參見論書絕句第二十一首。

啟老說朝侯小子殘碑像史晨碑。秦文錦論此碑時說:「書體在《孔宙》、《史晨》之間,遜其渾厚而勁力過之也,妙刻也。」

秦文錦(1870-1938年)無錫人,字絅孫、褧孫,號雲居士、息園老人,齋號為鉏彝齋、古鑑閣。清代著名畫家、篆刻家秦祖永之孫。

鄭季宣:《鄭季宣碑》,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刻,碑在山東濟寧州(今山東濟寧縣)。隸書18行,前15行是序,行37字,後3行是銘,行35字。碑陰橫刻篆書「尉氏故吏處士人名」8字。漢鄭季宣碑碑陽殘泐且距牆很近,只能摩挲而無法傳拓,早期拓本大多只有碑陰。

上圖為明拓本,十二開跋一開半,僅碑陰,缺下段。黃易鑑藏,鈐「小松所得金石」、「漢畫室」印。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楊叔恭:《楊叔恭殘碑》,漢隸碑刻,此碑今稱《漢沇州刺史楊叔恭殘碑》。東漢建寧四年(171)七月六日立,隸書,碑殘。石原在山東鉅野,清喜慶二十一年歸馬邦玉,後端方得原石。

這兩塊碑拓片,據說翁方綱和黃小松,做過題跋。

翁覃溪:翁方綱。啟老在論書絕句中多次提及。

黃小松:黃易(1744 —1802),號小松,浙江錢塘人,清代書法家。兼擅篆刻,與丁敬都並稱「丁黃」,為「西泠八家」之一。

歐趙諸洪:歐,歐陽修,著有《集古錄》。趙,趙明誠,著有《金石錄》。諸洪:洪适(kuò)等人。洪适著有《隸釋》。三人均為宋代金石家。

趙明誠是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丈夫。

為了研究漢隸,啟老翻看了大量收藏家的典籍。此首詩和自注,出現了大量的引用。

【一人有感】

漢隸千姿百態,各花入個眼。

想要分辨優劣,不能僅憑自己的喜歡。要像啟老一樣,多多查閱前人相關典籍,再做出自己的判斷。

言之有物,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啟功500個常用字楷書字帖欣賞,雋秀清雅自然疏朗,學啟體必藏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說「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啟功先生的書論的貢獻大過他的書法,書法說到底是審美的藝術,審美又不能只是專業人士自娛自樂,對於大眾來說,啟功的書法是一流的書法。啟功先生對近百年來的書法史,乃至整個書法史的一個極大貢獻,其實不是他的字如何,而是他能破除迷信。
  • 啟功先生的草書,我們了解的啟功太片面,這才是真水平
    作為清代皇室後裔,啟功先生從小經歷了正統的書法教育,啟功先生6歲入私塾,初學唐代歐陽詢楷書《九成宮》,11歲開始學習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20歲得到一本趙孟《膽巴碑》,學習了一段時間,由於當時啟功先生主攻中國畫,很多人對他的畫十分讚賞,但是繪畫上落款的書法水平卻一般。
  • 【收藏】陸遊絕句詩選二百首
    聽徹曉天鶯百囀,卻隨飛蝶度橫塘。 城北青蓮院方丈壁間有畫燕子者過客多題詩予亦戲作二絕句(宋·陸遊)明窗短壁拂蛛絲,常是江邊送客時。留滯錦城生白髮,不如巢燕有歸期。 城南尋梅得句四首(宋·陸遊)黯淡江天雪欲飛,竹籬數掩傍苔磯。清愁滿眼無人說,折得梅花作伴歸。
  • 書法答疑:啟功說的「透過刀鋒看筆鋒」「師筆不師刀」如何理解?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透過刀鋒看筆鋒」、「半生師筆不師刀」,是啟功先生《論書絕句》裡面的兩句詩,這裡的「師筆」、「師刀」是什麼意思呢?啟功先生對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以前沒有攝影、影印,碑上、帖上的字都是刻在石頭上,後代拓出來的。刻石的時候,一個筆畫,至少要上下左右四下而刻成,這是「刀法」,讓人看了覺得筆畫是方塊似的。實際上用毛筆寫的話只是一筆而成,這是筆法。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你最欣賞哪個
    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書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1、《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首詩可以稱得上古詩啟蒙必背之作,有多少人會背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這首呢?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的想像,更沒有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 歐陽詢《皇甫誕碑》:瘦硬挺拔,堪稱最險歐體!啟功卻指出一錯誤
    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之致。」歐陽詢《皇甫君碑》張懷瓘分別列出歐陽詢篆書、行書、楷書、草書的精髓,堪稱是唐朝「翰墨之首」,而在所有的書體中,歐陽詢最為擅長的莫過於楷書。
  • 啟功19件「範本佳作」亮相北京文津閣2019春拍!
    本次北京文津閣有幸覓得啟功書畫作品19件,並設「丹青功德—啟功書畫專題」版塊,讓我們得以盡覽啟功先生書法的淵雅古韻。 其中啟功先生書王澍集柳公權字《反經箴》一卷最為精彩,該卷書寫謹嚴頗具範本意味。
  • 【陝西文物覽】西安碑林——興福寺殘碑
    《興福寺殘碑》刊刻於唐開元九年(721)。碑殘高81釐米,寬104釐米,厚27 釐米。無題。碑文35行,3行無字,餘行23~25字不等,行書。撰者不詳,僧大雅集王羲之書,徐思忠刻字。此碑在北宋年間修城牆時被掩埋於地下,明萬曆年間在西安城南的護城河裡發掘出土,遂移入西安碑林。
  • 《唐詩三百首》中六首七言絕句,美得讓人心動!
    《唐詩三百首》中六首七言絕句,美得讓人心動!《下江陵》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節為古代節日,相傳為紀念春秋時晉國被火燒死的功臣介子推,俗禁舉火。但皇親國戚有皇帝御賜的蠟燭,作者是在感慨人世的不公平。一說為微諷唐朝宦官勢力日熾,可作為參考。此詩出名,在於首句,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
  • 自稱啟功「門下」,模仿啟功行書,幾乎亂真,為何被評東施效顰?
    近代名家啟功先生,學識淵博,寫出來的書法書卷氣十足,風格別具,非常符合當下大眾的審美。有人曾評價啟功的書法說:「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我覺得這句話說得非常到位。今天就給大家一位學習啟功的高手,啟功的學生秦高忠,自稱啟功「門下」,模仿啟功行書,幾乎亂真。遺憾的是,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評價說:僅得其形,而無其神,東施效顰,沒啥意義。說了這么半天,秦高忠的書法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下圖就是秦高忠模仿啟功筆意寫成的作品,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有點啟功的意思?
  • 陳麥青︱故宮本明拓《天發神讖碑》舊藏者「介侯」考辨
    楊振麟題跋中所記囑其校碑之「介侯」,應該與楊氏有交往。經過查考,楊氏友人中確有一位號「介侯」者,且在楊氏題跋時的道光己亥(1839)也住西安,但非楊姓,而是姓張名澍。張澍(1776-1847),字伯瀹,號介侯、介白,甘肅武威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舉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充實錄館修纂。
  • 從錢幣到繪畫,「瘦金書」對於後世的影響
    大觀年間又開始鑄行「大觀通寶」錢,此後的「政和」、「重和」、「宣和」等統稱為「三和錢」,這是宋徽宗朝鑄錢的經典之作。崇寧通寶宋徽宗書「崇寧通寶」折十二大錢時,年僅22歲,少年天子,風華正茂,筆勢勁逸,意度天成,此錢被世人譽為「宋代第一泉」,與王莽統治時期的懸針篆書並稱為古泉書法藝術中的「二聖」。
  • 《唐詩三百首》大全集 下卷(171—300篇)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五言絕句,被譽為千古絕作
    在經典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五言絕句一卷僅僅收錄了三十餘首,其中王維就有5首,李白劉長卿都有3首之多。其餘諸如盧綸的《塞下曲》、崔顥的《長幹行》、孟浩然的《春曉》等等也都被收錄其中。
  • 啟功十年祭:被評中國傳統文化自覺的堅守者(圖)
    於是,教育部、文化部要字,校長辦公室主任侯剛就擔當起直接與啟功打交道的任務。侯剛去啟功家裡拿一幅字,要送給日本人,而他就想留個資料,怎麼留呢?他就去《師大周報》找李強或別的同事:「你們誰能給我照一下?」  李強們給侯剛照了,把底片給他,啟功送出去的字就在侯剛手裡有了一份底兒。後來,校長辦公室有了複印機,侯剛就用複印機留底了。李強說:「複印件雖然效果差,但起碼樣子留了下來,相當於拓片。
  • 絕句五首,這五首絕句,特別是最後一首堪稱絕句中的樣板
    同樣是絕句為何他的絕句就這麼絕,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導致他能寫出這麼絕的詩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研究研究,欣賞欣賞:1、絕句矯健英姿如旭日,三軍列隊貫長虹。5、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首詩記述了作者一次遊覽的過程,運用擬人手法表現了春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
  • 細解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除了解釋為什麼這首詩不符合格律外,把《唐詩三百首》裡的29首五言絕句作了分類,有助於大家更清楚地理解這本書。第一部分 不僅僅這一首首先這個問題說得沒有錯誤,如果不知道李白《靜夜思》不合平仄(格律規則之一)的話,應該謝謝對方告訴您這個知識。唐詩三百首中的五言絕句有29首,不合格律的不僅僅是李白的靜夜思這一首。
  • 書法大家張雪明,40幅啟功書體字帖欣賞,網友:源於啟功勝於啟功
    主要求字兒的人太多,但啟功先生的總體書法布局是嚴格按古帖訓練的,那些字兒大,那些字兒小,字兒字兒之間的呼應,是按古貼的套路,下了極深的功夫,看他年輕時的作品許多布局模仿董其昌,米元章,還有趙孟。一看都是用心嚴格訓練來的,那些說啟功書法一般的,說不懂書法一點不為過。。書法不但看字形和用筆,布局才是最難的。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就是啟功書體的傳人,張雪明先生的書法作品,希望您能喜歡。
  • 為書之體,若坐若行,若飛若動,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一、迷途(一)論書啟功先生《論書絕句》第九十三首,痛駁阮元「南北書派」之說,且謂世上各種學問,如醫術、烹飪、音樂等皆可驗證,「惟書道則不然。不識一丁者,亦可照貓畫虎,率爾操觚;略識之無者,更得筆舌瀾翻,逞其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