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人。啟功先生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是我們當代非常優秀的書論。
此書不但有絕句百首,更是有啟功先生的自注。
本文是《啟功論書絕句百首》第二十二首,啟老在自注中點了題。此首主要說:朝侯小子殘碑。
【詩文】
二二、朝侯小子殘碑
筆鋒無恙字如新,體態端嚴近史晨。
雖是斷碑猶可寶,朝侯小子爾何人。
詩文一人注釋:啟老誇讚,朝侯小子殘碑上面的字很好。雖然殘缺,但也很珍貴。
【啟功自注】
朝侯小子殘碑。
碑石上半殘失,首行起處曰「朝侯小子」云云,不見碑主姓名,世遂以朝侯小子名之,或曰小子碑。
其石舊藏周季木先生家,曾印入《居貞草堂漢晉石影》中。顧鼎梅先生亦曾輯入《古刻萃珍》。近年石歸故宮博物院,不輕易捶拓,墨本不易得矣。
【一人簡說】
這一部分,啟老敘述朝侯小子殘碑的現狀,目前此碑存於故宮博物院。
朝侯小子殘石:碑高84.3cm,寬81.6cm。拓本隸書,裝裱成軸,縱74cm,橫78.5cm,存196字。錄文16行,每行十四、五字不等。碑陰漫漶,有「種樹」等字數行。無年月。碑以首行有「朝侯之小子也」幾字而得名。
上圖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近拓本,拓墨精良,字口清晰,並鈐有「愛古山房初拓」等印。
如上圖,右起第一列,「朝侯之小子也」。
此碑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拓碑是會損傷碑的,有些是無意有些是故意。
周季木:周進(1893-1937),字季木,室名居貞草堂,安徽至德(今東至縣)人,清兩江總督、揚州小盤谷花園創建人周馥之孫,周學海四子,著名歷史學家周一良之叔,周叔弢之弟。出身於封建官宦家庭。著名收藏家、考古學社員。
顧鼎梅:顧燮光(1875-1949),字鼎梅,浙江會稽人。民國時期著名金石收藏家。顧氏家藏碑帖很多,著有《夢碧簃石言》。
周進和顧燮光都是見過碑原石的人,啟老舉的例子,可見啟老也是花過時間研究的。
【啟功自注】
此碑點畫工整妍美,極近史晨一路,在漢碑中,應屬精工之品。昔鄭季宣、楊叔恭諸殘碑,以出土時早,曾經乾嘉名輩品題,遂得煊赫於世,而小子碑字跡、鐫工,俱無遜於鄭楊諸碑,而名不加著者,出土年近而品題者少耳。不佞嘗為友人題此碑,戲云:既為此碑吐氣,我輩亦須各自奮勉。假令吾二人得為翁覃溪、黃小松,則小子碑亦可儕於鄭楊諸石。假令得為歐趙諸洪,則此拓本可值重金,其斤兩將逾碑石矣。
【一人簡說】
這一部分,啟老分析朝侯小子殘碑中的字。評價說:僅僅拓本可值重金,其斤兩將逾碑石矣。
近看朝侯小子殘碑,如下圖。
史晨:史晨碑。參見論書絕句第二十一首。
啟老說朝侯小子殘碑像史晨碑。秦文錦論此碑時說:「書體在《孔宙》、《史晨》之間,遜其渾厚而勁力過之也,妙刻也。」
秦文錦(1870-1938年)無錫人,字絅孫、褧孫,號雲居士、息園老人,齋號為鉏彝齋、古鑑閣。清代著名畫家、篆刻家秦祖永之孫。
鄭季宣:《鄭季宣碑》,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刻,碑在山東濟寧州(今山東濟寧縣)。隸書18行,前15行是序,行37字,後3行是銘,行35字。碑陰橫刻篆書「尉氏故吏處士人名」8字。漢鄭季宣碑碑陽殘泐且距牆很近,只能摩挲而無法傳拓,早期拓本大多只有碑陰。
上圖為明拓本,十二開跋一開半,僅碑陰,缺下段。黃易鑑藏,鈐「小松所得金石」、「漢畫室」印。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楊叔恭:《楊叔恭殘碑》,漢隸碑刻,此碑今稱《漢沇州刺史楊叔恭殘碑》。東漢建寧四年(171)七月六日立,隸書,碑殘。石原在山東鉅野,清喜慶二十一年歸馬邦玉,後端方得原石。
這兩塊碑拓片,據說翁方綱和黃小松,做過題跋。
翁覃溪:翁方綱。啟老在論書絕句中多次提及。
黃小松:黃易(1744 —1802),號小松,浙江錢塘人,清代書法家。兼擅篆刻,與丁敬都並稱「丁黃」,為「西泠八家」之一。
歐趙諸洪:歐,歐陽修,著有《集古錄》。趙,趙明誠,著有《金石錄》。諸洪:洪适(kuò)等人。洪适著有《隸釋》。三人均為宋代金石家。
趙明誠是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丈夫。
為了研究漢隸,啟老翻看了大量收藏家的典籍。此首詩和自注,出現了大量的引用。
【一人有感】
漢隸千姿百態,各花入個眼。
想要分辨優劣,不能僅憑自己的喜歡。要像啟老一樣,多多查閱前人相關典籍,再做出自己的判斷。
言之有物,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