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高鐵看中國‖行走哈大高鐵,乘高寒高鐵穿越東北糧倉……

2020-12-24 騰訊網

在華夏大地,一條條高鐵線縱橫穿越,連接起遼闊疆土的錦繡河山,見證著國家的發展前行。《新聞聯播》從10月1日起推出《「十三五」成就巡禮·坐著高鐵看中國》系列報導,沿著四通八達的高鐵網,講述神州大地的發展故事。東北地區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全國五分之一的糧食產自這裡。今年,東北地區的糧食將再獲豐收,國慶、中秋雙節長假的第三天,央視總臺記者帶你行走哈大高鐵,乘高寒高鐵穿越東北糧倉,看看東北黑土地的新變化、新發展、新面貌。

跟隨高鐵司機視角

體驗哈大高鐵速度

賊拉滴快!

01

走進世界首條高寒高鐵

哈大高鐵是世界上第一條高寒高速鐵路,北起哈爾濱、南至大連,縱貫東北三省,全長921公裡,運行8年成功抵禦百餘場風雪。

哈大高鐵形成以哈爾濱、瀋陽、長春、大連等城市為中心的2小時經濟圈;穿越東北平原糧食主產區,輻射黑龍江雙城和吉林德惠、四平等國家重要的東北糧食生產基地,為東北大糧倉鋪就一條高速「綠色人流傳輸帶」。

揭開「雪國列車」神秘面紗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鐵開通運營,姜宏巖作為首發列車長曾面對眾多質疑:「高寒情況下列車能否高速行駛?」「哈大高鐵到底穩不穩?」

當時她從容應答:「冬天的哈爾濱有零下40攝氏度,但列車經過技術突破可高速行駛,平穩度也是可以保證的。」這是鐵路人的底氣,也是中國人的底氣。

當被問到哈大高鐵內應急措施時,姜宏巖搖頭:「從來沒打開過。」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標準,380高寒車體在世界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這就是實現了技術突破的「380高寒車體」。

先進的高鐵融雪除冰裝置對動車組各重點部位進行低壓溫水噴掃,可全方位快速剝離、融解轉向架上的積雪結冰,全面清除動車組轉向架積冰積雪,加快動車組上線效率,為旅客提供充足運力保障。

02

銀龍穿越東北大糧倉

這是長年行駛在哈大線上的一名軌道車司機創作的說唱歌曲,記錄的是哈大高鐵開通後給東北地區發展帶來的變化。

國慶期間哈大高鐵每天開行動車組超150列,迎來送往的旅客量總計超過120萬人次。

高鐵不僅縮短了東北三省主要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也讓現代農業技術走進田間地頭。今年的國慶假期,農民企業家於偉是在一列列高鐵上度過的,他把育苗基地都建在了高鐵沿線。

乘著哈大高鐵一路向北,千裡沃野,稻穀飄香。位於松遼平原腹地的吉林省梨樹縣,玉米已經開始大面積收割,今年,吉林省玉米產量將連續八年達到700億斤以上。

今年,儘管經歷了疫情、洪澇、颱風等多重考驗,東北地區糧食總產量預計將達3500億斤左右,佔到全國秋糧比重超過1/3。

自哈大高鐵建成通車以來,瀋陽至大連線每年可增加超過1150萬噸貨運能力,瀋陽至哈爾濱段可增加1000多萬噸貨運能力。又到了一年中北糧南運的高峰期,這幾天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長春貨運中心副總經理杜永平尤其忙碌。

「東北的糧食連年豐收,從我們中心運往全國各地的糧食每年近15%的增長。」他說。

今年,鐵路部門首次開行了直達糧食班列,這趟即將發車的專列運到上海和華東地區只要5至7天。

國慶期間,每天,哈大線上有16萬噸糧食發運全國各地,與全國人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03

高鐵助跑老工業基地

鋼鐵是如何煉成的

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這些年也有了新發展。隨著國家高鐵事業的發展,高鐵鋼軌應運而生,全國鐵路網中,每10根高鐵鋼軌,就有7根產自鞍鋼。可以說,中國有鐵路的地方就有鞍鋼鋼軌。

在「一帶一路」沿線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鞍鋼生產的鋼軌都已經安家落戶。一根根鋼軌駛向高鐵施工現場,成為高鐵列車快速平穩運行的基石。

高鐵動車如何製造

高鐵列車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幾十萬個精密、複雜的零件是如何變成一列神奇、舒適的高鐵列車的?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來到復興號的「娘家」看看高鐵動車如何製造吧!

04

G47次列車上的意外之喜

李雪琴等組團回東北

10月3日在哈大高鐵上,有一支由東北老鄉組成的「哈大高鐵探親團」,當中有一個「東北老妹兒」相當能嘮,她就是李雪琴。

「大家好,我是李雪琴。」一段經典開場,雪琴閃亮登場,今天她坐著哈大高鐵列車回老家看看老媽,順便跟網友們嘮嘮嗑。

同樣是東北人的央視記者顧國寧和「普通話專業八級」的李雪琴交流起來完全不費力。李雪琴說:「大學四年,我周圍所有人都學會了東北話。」她說自己特別愛坐高鐵,因為「舒服,光景還好」。

車廂裡的「年代秀」換裝

大連開往哈爾濱的G47次列車上,央視新聞主播、黑龍江小夥兒顧國寧現場換裝鐵路制服,與乘務員聊聊那些你不知道的「鐵路記憶」。

從上世紀60年代

「鐵路藍」軍裝式制服

到上世紀80年代

西服樣式的制服

再到90年代的「94式路服」

路服設計、做工越來越精良

在「94式」路服的基礎上,鐵路制服又歷經了98式、2002式、2006式三次小改款,更顯穩重大氣,更加順應時代的發展。

2015式鐵路制服肩章及領花被取消,襯衣變成了白色,帽子以及帽前路徽也有了不同設計。

從「軍裝款」到「國際範兒」,鐵路制服越來越有時代感,但那抹「鐵路藍」仍是幾代人割捨不掉的美好記憶。

2020年,襯衣顏色從白到藍,肩章回歸,搭配定製路徽紐扣,新款「鐵路藍」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心中深藏「鐵路藍」情節的鐵路人見證了中國鐵路發展壯大,制服多變,但鐵路人服務人民的初心不變。

05

鐵路變遷見證中國發展

現在與過去相比,鐵路的變化真是太大了,高速、舒適、便捷,已成為高鐵時代最亮眼的鐵路客運標籤。

蒸汽機車的濃煙滾滾

內燃機車的馬達轟鳴

電力機車的功能強勁

到「和諧號」動車的輕盈快捷

再到「復興號」國字品牌的華麗登場,中國高鐵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

火車站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哈爾濱站

現在的哈爾濱站

大連站

現在的大連站

長春站

現在的長春站

瀋陽站

現在的瀋陽站

過去的人工檢票

現在的智能化自助檢票系統

過去排隊購票難

現在線上線下智能購票

過去人工手檢

現在機器智能檢測

過去的餐車

現在的餐車

過去的送水服務

現在車上熱水不間斷

過去的車廂

現在的車廂

還有他們,也變了模樣

過去的機車司機

現在的機車司機

過去的車站值班員

現在的車站值班員

過去的列車乘務員

現在的列車乘務員

從當初「走得了」,到現在「走得好」

鐵路見證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回顧鐵路百年歷史

見證時與速的變遷

編輯:史笑雨

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鐵道、澎湃新聞、現代快報微信公眾號

可能你還想看

點個讚再走吧

相關焦點

  • 坐著高鐵看中國 | 哈大高鐵:龍江大糧倉的豐收之旅
    今年國慶中秋體驗一次特殊的旅程坐著高鐵看中國你坐過哈大高鐵嗎是世界上第一條高寒高速鐵路穿越東北平原糧食主產區乘上北糧南運的「糧食班列」就可以領略糧食生產基地的收穫景象坐著哈大高鐵穿越「中國糧倉」看豐收中國感受生活的便捷和美好收穫無數喜悅與感動
  • 【坐著高鐵看中國】第三天:哈大高鐵——龍江大糧倉的豐收之旅
    今天哈大高鐵體驗穿越中國糧倉的豐收之旅你坐過哈大高鐵嗎是世界上第一條高寒高速鐵路穿越東北平原糧食主產區乘上北糧南運的「糧食班列」坐著哈大高鐵穿越「中國糧倉」看豐收中國感受生活的便捷和美好收穫無數喜悅與感動
  • 坐著高鐵看中國 | 老帶勁了,龍江大糧倉的豐收之旅
    哈大高鐵北起哈爾濱、南至大連,縱貫東北三省,全長921公裡,是世界上第一條高寒高速鐵路,運行8年成功抵禦百餘場風雪。中國高鐵到底有多能?啥也biè說了,看就完了!今年國慶中秋體驗一次特殊的旅程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帶你走遍大好河山
  • 10月3日,坐高鐵看中國!登上哈大高鐵,我們不見不散~
    10月3日,坐高鐵看中國明日哈大高鐵體驗穿越中國糧倉的豐收之旅相約央視13頻道新聞直播間10月3日7:30—12:30相約央視新聞客戶端你坐過哈大高鐵嗎
  • 坐著高鐵看中國,前方到咱吉林省~
    一首東北話rap 唱出了#中國高鐵有多能#跟隨央視新聞一起體驗一趟特殊的旅程——坐著高鐵看中國走進哈大高鐵帶你體驗一次穿越中國糧倉的豐收之旅全景式展示中國之美帶你走遍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感受不一樣的北國風光看看咱大吉林的新變化、新發展、新面貌走起~你坐過哈大高鐵嗎?
  • 坐著高鐵看中國:哈大高鐵看東北
    這就是哈大高鐵,世界上第一條投入運營的高寒地區高鐵的速度和廣度。早晨在哈爾濱吃紅腸大列巴,中午到大連看海吃海鮮,下午到瀋陽逛街,晚上在長春聽二人轉,午夜在回到哈爾濱賞冰雪,東北三省之間城市 5小時暢行,高鐵速度跑出了生活的便捷和美好……哈大高鐵開通距今已有近8年的時間,這8年,是東北經濟快速增長的8年,是東北百姓出行愈發快捷便利的8年,是東北百姓生活越來越幸福的8年。
  • 坐著高鐵看中國:北國風光看哈大 描摹東北新藍圖
    今年「十一」假期,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導《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中國鐵路日新月異的背後是中國高速發展的縮影,高鐵像一條銀線,串起了中國經濟版圖上的一顆顆「珍珠」,從高寒之地到熱帶島嶼,從西北風區到崇山峻岭,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高鐵把中國帶入全新時代。
  • 高鐵回「娘家」!坐高鐵來長春,瞅瞅「復興號」是咋造的
    說起東北三寶,大家都知道:人參、貂皮、鹿茸,除了東北三寶,黑土地還有啥寶貝?哈大線沿途又有哪些看點? 央視新聞帶你體驗一趟特殊的旅程——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中國之美,帶你走遍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
  • 聽雪琴嘮嗑、看景 坐著哈大高鐵回東北老家
    10月1日至8日,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導《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8天8條線,帶你走遍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10月3日12時06分我們搭乘世界上第一條高寒高速鐵路——哈大高鐵走過東北三省 途經3個省會城市 穿越東北平原糧食主產區
  • 東北這旮沓有啥寶貝?|跟李雪琴坐「哈大高鐵」溜達一圈
    穿越東北平原糧食主產區它途經3個省會城市串聯起東北糧倉和老工業基地是東北高速的信息橋梁它就是世界上第一條高寒高速鐵路「哈大高鐵」感受了世界上最長的高鐵——京廣高鐵的沿途美景體驗了世界上最快的高鐵——京滬高鐵的驚人「中國速度」10月3日7:00,《坐著高鐵看中國》繼續發車央視新聞將帶您搭乘「哈大高鐵」踏上豐收之旅感受不一樣的北國風光看看東北黑土地的新變化、新發展、
  • 世界第一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安全運營6周年
    經過6年的運營實踐,哈大高鐵形成了基礎設施、行動裝置、綜合檢測、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為一體的安全管理體系,建立了系統配套的高寒高鐵安全保障體系,確保了哈大高鐵的安全有序運營。  開通運營6年來,哈大高鐵旅客發送量實現了逐年增長。開通運營初期,哈大高鐵每天開行動車組列車67對,日均提供客座席位43101個;目前,每天開行動車組列車增加到109對,日均提供客座席位14萬個。
  • 我國首條高寒高鐵 哈大高鐵8歲了!
    12月1日,我國首條投入運營的高寒地區高速鐵路哈爾濱至大連高速鐵路迎來開通運營8周年紀念日。截至目前,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累計開行哈大高鐵動車組列車超過25萬列,發送旅客9742萬人次,運輸安全持續穩定,為推動新時代東北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 世界首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通車5年成功穿越百場風雪
    新華社瀋陽12月1日電(徐揚、洪可潤)世界首條高寒高鐵——哈爾濱至大連高鐵,12月1日迎來5周歲生日。至此,這條縱貫東北的大動脈,已累計安全開行動車組列車33萬列,運送旅客突破3億人次,成功應對102場風雪考驗,彰顯了中國高鐵的非凡實力。  在東北極寒地區,冬夏溫差超過70℃。
  • 東北這旮沓有啥寶貝?跟李雪琴坐「哈大高鐵」溜達一圈
    >穿越東北平原糧食主產區它途經3個省會城市串聯起東北糧倉和老工業基地是東北高速的信息橋梁它就是世界上第⼀條高寒高速鐵路「哈大高鐵」感受了世界上最長的高鐵——>京廣高鐵的沿途美景體驗了世界上最快的高鐵——京滬高鐵的驚人「中國速度」10月3日7:00,《坐著高鐵看中國》繼續發車央視新聞將帶您搭乘「哈大高鐵」踏上豐收之旅
  • 東北這地兒有啥寶貝?跟李雪琴坐「哈大高鐵」溜達一圈
    運行8年成功抵禦百餘場風雪,它縱貫東北三省;穿越東北平原糧食主產區,它途經3個省會城市,串聯起東北糧倉和老工業基地,是東北高速的信息橋梁,它就是世界上第條高寒高速鐵路「哈大高鐵」。感受了世界上最長的高鐵——京廣高鐵的沿途美景體驗了世界上最快的高鐵——京滬高鐵的驚人「中國速度」10月3日7:00,《坐著高鐵看中國》繼續發車,央視新聞將帶您搭乘「哈大高鐵」。
  • 「坐著高鐵看中國」國慶假期!我們約你坐著高鐵看中國
    2020年國慶長假期間,CCTV4推出《坐著高鐵看中國》直播報導,邀你體驗一趟特殊的旅程:八縱八橫,350公裡時速,3.6萬公裡,700多座高鐵客站,高鐵開起來,美麗中國走起來!關鍵詞經濟大動脈、區域一體化、最繁忙的高鐵。
  • 坐著高鐵看中國|哈大高鐵:展開黑土地的繽紛畫卷
    在吉林省公主嶺市,一列高鐵列車駛過水稻田(9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高鐵穿行在沃野千裡的黑土地上,車窗外是金黃色的稻田。連接哈爾濱和大連的哈大高鐵2012年開通後,不僅拉近了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間的時空距離,也向人們展開了東北三省發展的繽紛畫卷。
  • 坐著高鐵看中國丨哈大高鐵:展開黑土地的繽紛畫卷
    從事植保無人機銷售工作多年,孫成斌每年都要搭乘高鐵往返哈爾濱和大連之間多次。「從大連進貨,銷往黑龍江省多地,現代化農業的不斷發展保障了我的訂單,哈大高鐵則保障了我的工作效率。」坐在飛馳的列車上,孫成斌感慨道。這幾年,在黑龍江省的農田,有越來越多的無人機參與田間管護。「噴藥、施肥,現在都是用無人機,成本低、效率高。」
  • 坐著高鐵看中國坐最快的車,看最美的風景
    今年「十一、中秋」小長假,央視新聞主辦的坐著高鐵看中國,讓人們真正感受到了中國高鐵的快速發展,也讓人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 「十三五」規劃已來的偉大變化。眾所周知隨著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持續完善,各大鐵路線路的開通,乘坐高鐵出遊也成為了廣大旅客的首要選擇,各地「高鐵遊」也不斷升溫。
  • 哈大高鐵為東北振興注入新動力
    今年「十一」期間,通過觀看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的大型主題報導「坐著高鐵看中國」走訪哈大高鐵,內心非常激動,看到近年來哈大高鐵的安全運營,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所注入的生機與活力,作為東北人內心非常自豪、倍感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