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香港書展,張艾嘉講座、黃霑書房、金庸小說和你雲上見

2021-01-20 原版圈

雖然今年全球範圍內都多災多難

但就像毛姆所說的: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萬幸,一年一度的書香盛宴

2020香港書展如約而至!

2020年第31屆香港書展

「從香港閱讀世界」

將於7月15日-21日

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

雖然今年因為通關政策原因

內地讀者暫時不太方便去到現場

但這難道就能熄滅我們逛展的熱情嗎?

今年,我們開通

2020香港書展線上直通車

-名家講堂-

-新書前沿-

-重點好書-

我們為你一網打盡

沒去現場,能逛得比在現場更深入

那麼,本屆書展亮點究竟有什麼呢?

先來一睹為快!

——SPOTLIGHT ——

如果你是電影迷

張艾嘉、許鞍華線上與你相聚

我們更會帶你雲上逛

李小龍80周年珍藏品紀念展

如果你是書迷

我們帶你體會金庸小說裡的中國文學

探尋香港才子黃霑的「私家書房」

如果你什麼都迷一點

從詩歌到小說

從設計到歷史

我們將為你呈現香港書展最精華的部分

鑑於今年的疫情,本屆香港書展能如期舉行

對於每個愛書之人來說都難能可貴

事不宜遲

先來看看幾個你肯定關心的【關鍵詞】吧

年度主題 -心靈勵志-

今年書展以「心靈勵志」為年度主題,並以「從香港閱讀世界洗滌心靈,鼓舞人生」點題,向讀者推介一些經典的心靈勵志作家及書籍,希望藉此為市民帶來一片心靈綠洲,鼓勵大家閱讀更多優秀心靈勵志作品,凝聚前行力量,為未來挑戰抖擻精神。

為配合這個主題,主辦方邀請到10位年度作家助陣香港書展,包括:阿濃、鄭國江、李焯芬、蔡元雲、胡燕青、羅乃萱、陳美齡、沈祖堯、素黑、陳塵(排名不分先後)。其中不少都已經是我們的老朋友,這次重遇讓人激動萬分!

阿濃
鄭國江
李焯芬
蔡元雲
胡燕青
羅乃萱
陳美齡
沈祖堯
素黑
陳塵

為配合年度主題,多位年度主題作家更將出席年度主題「洗滌心靈 鼓舞人生」講座系列,與讀者交流。

文藝廊 -三大文化展覽專區-

「從心『書』發」專題展覽

為配合年度主題,「文藝廊」特別呈獻名為「從心『書』發」的專題展覽,介紹年度主題作家與他們的精選書目、藏品及作品。

其中包括書法作品、絕版精品、填詞手稿、絕少曝光的讀者來信、電影特刊,以至沙士期間前線醫護衣物及口罩等,讓讀者多角度了解心靈勵志書籍及作家的創作歷程。

我們的快樂回憶 — 兒童樂園

《兒童樂園》於50年代創刊,是香港史上最長壽的兒童讀物,陪伴許多香港人成長,其主編羅冠樵更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人物。

《小圓圓叢書(一)沙灘奇遇》

《兒童樂園》創刊號

而本年度文藝廊設有「我們的快樂回憶 — 兒童樂園」展區,展出不同年代的《兒童樂園》、畫作原稿及相關精品,讓參觀人士重溫這個樂園為大家帶來的積極價值觀及重拾昔日童真。

不朽巨龍:李小龍傳奇80載

適逢今年是香港武打巨星李小龍誕辰80周年,香港書展與李小龍會攜手合作打造「不朽巨龍: 李小龍傳奇80載」展區。

60年代李小龍攝於美國

1971年《唐山大兄》電影海報

現場將會展出珍貴的李小龍照片、剪報、相關藝術作品及收藏品等,與參觀人士重溫李小龍精彩的傳奇人生。

本次展覽匯聚收藏家借出有關李小龍的珍藏,當中更有不少展品是首度曝光!如果你是懷舊電影發燒友,這個展覽絕對不能錯過。

八大講座 -名家面對面-

今屆書展繼續設有八大講座系列,包括年度主題「洗滌心靈 鼓舞人生」、「世界視窗」、「本地文化歷史」、「英語及外語」、「寫意生活」、「心靈勵志」、「兒童及青年閱讀」以及「名作家」講座系列。

<< 往年講座盛況 >>

今年大會繼續與《明報》及《亞洲週刊》合作,邀請多位著名華文作家,與讀者面對面交流。

張艾嘉
許子東
許鞍華
雙雪濤
樊錦詩
楊凡

香港書展從來都是一個融匯東西的國際性盛會,本次大會亦邀請了不少外國作家參加系列分享會,包括Peter Gordon、Juan José Morales、Gillian Bickley 及 Mark O'Neill。

Peter Gordon
Juan José Morales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不能到現場,

本次線上書展,你可以做什麼?:

-- 跟隨我們的報導,了解本屆書展的前沿新書、重點好書;

-- 看上喜歡的書,在我們的香港書展專區實時下單;

-- 在線觀看香港書展現場的名家講壇,感受大師風採。

今年的香港書展,雖然不能親臨現場,但躺平在家,避開人山人海,慢悠悠地在手機端專區一本本瀏覽原版好書,是不是也多了一分難得的從容和安靜?

在本次書展的7天時間中,主辦方在現場安排了上百場活動,而我們則選出了其中最精彩的9場,在線為你同步轉播。(詳情請關注原版圈公眾號)

重點推薦講座

嘉賓:張信剛

主題:中土與西域的千古風塵─絲路文明交流史

時間:7月15日

相關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

內容: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張信剛用雙腳丈量絲路,全面梳理絲綢之路沿線文明脈絡,縷透「絲綢之路」在貿易要道之外,作為東西文明通道的重要角色。

嘉賓:黃金

主題:畫師之路─黃金的藝術人生

時間:7月16日

相關出版社:中華書局

內容:劇院廣告畫師黃金前半生投身廣告繪畫,八十年代淡出行業後,轉攻人像畫。從商業走到藝術,他創作了大量電影廣告作品以及人像畫。

嘉賓:陳國球、陳智德、鄭政恆

主題:1950-60年代香港新詩及詩論

時間:7月17日

相關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內容:第二輯《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十六卷今年起陸續出版,幾位主編將與讀者一起探討50-60年代的香港新詩及詩論領域。

嘉賓:鄭寶鴻

主題:冷月照香江:日據及前後時期的景況

時間:7月17日

香港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內容:1945年8月15日,香港重光,結束了日軍佔據下令人難忘的三年零八個月。本地歷史專家鄭寶鴻透過舊報章文獻和大量老照片,幫您重新回顧這段歷史。

嘉賓:楊凡、張艾嘉

主題:繼園臺寄來的情書

時間:7月18日

相關出版社:三聯書店

內容:導演楊凡和藝人張艾嘉現身說法,《繼園臺七號》以60年代相關為背景,講述一對母女同時愛上一個男孩的故事。動畫製作嚴謹,充分體現導演和編劇楊凡追求完美的個性,以及對昔日香港的一往情深。

嘉賓:潘步釗

主題:金庸小說裡的中國文學

時間:7月19日

相關出版社:三聯書店

內容:講者從金庸武俠小說的內容情節中提取其中的中國文學元素借題發揮,跟讀者介紹不同的中國文學體裁或各種的中國文學思想。

嘉賓:郭斯恆

主題:字型城市─香港造字匠

時間:7月20日

香港出版社:三聯書店

內容:這是關於香港城市字體的主題,透過與造字工匠的訪問,知道工匠的背景,並會深入了解造字的工具和製作過程等,以帶出城市的字體美學和獨特色彩。

嘉賓:梁款

主題:黃霑書房,15年後

時間:7月20日

香港出版社:三聯書店

內容:本書編者吳俊雄教授(筆名梁款)花多年時間研究,搜集黃霑書房的手稿,梳理出他對音樂、對粵語流行曲、對創作的心得和見解,是研究黃霑不可多得的全集。

嘉賓:劉小康

主題:劉小康決定設計

時間:7月20日

香港出版社:中華書局

內容:劉小康是香港著名的展覽設計師,其作品包括與香港社會發展脈搏相連的文化、商業及公共空間藝術等項目。作者有許多作為設計師的創作心路歷程和心得。

相關焦點

  • 金庸不能算是「香港四大才子」,倪匡和黃霑才符合標準,這是為何
    說起香港四大才子,可能如今的年輕人就不太熟悉了,他們四人分別是:金庸、倪匡、黃霑和蔡瀾,想當年他們四人的才華那可謂風靡整個華人圈。金庸的武俠小說自然不必多說;倪匡的科幻小說,可以稱得上是華語科幻小說第一人了;黃霑所作詞作曲的粵語流行歌,影響了整個華語樂壇;蔡瀾不僅監製了多部成龍主演的巨片,還是將香港美食傳遍世界的重要人物。
  • 黃霑帶小抄唱《滄海一聲笑》,羅大佑滿臉黑線:這可是你寫的歌!
    2018年5月31日,香江才女林燕妮的離世,引發整個香港文化界和娛樂圈的震動。6月26日,林燕妮小姐葬禮上,各界名流前來致意。香港四大天王中的劉德華、張學友、黎明,以及享譽整個華人文化圈的金庸先生向她致送花牌。
  • 從香港書展看兩岸三地文化差異
    調查發現,本屆香港書展入場人士平均消費為902元,與去年基本持平。最多參觀人士希望選購的書籍類型,分別是小說和文學。香港貿發局署理總裁周啟良表示:「今屆香港書展繼續得到市民大眾的支持,入場人次連續第3年突破100萬,真正體現香港人鍾愛閱讀及文化。市民來到書展,除了可以選購全球35個國家及地區640家參展商帶來的各類書籍外,同時亦熱衷於參與作家講座,與平日難得一見的作者近距離交流。
  • 一絲不苟的徐克如何成就了肆意而為的黃霑?
    《少林寺》劇照8年後,徐克監製了一部由金庸小說改編的武俠電影《笑傲江湖》,在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拍攝這部電影,可謂歷經坎坷。畢業之後,李小龍入了影視行業,黃霑則進了香港大學中文系讀書。黃霑進入廣告行業後,立刻大放異彩,成為首位獲得美國廣告界最高榮譽「基奧獎」的中國香港人,在業內留下了許多令人驚豔的廣告文案。之後,他與友人合作創立電影公司、與女友創立廣告公司,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與倪匡、蔡瀾、金庸四人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被認為是「通才」「全才」。
  • 臺北書展金庸茶館再現大師經典
    12日,臺北世貿一館內,金庸茶館入口處掛著這位武俠小說大師的墨寶,吸引許多武俠迷拍照。資料圖:金庸。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第27屆臺北國際書展當天開幕,吸引52個國家和地區的735家出版社參展。書展特別設置了金庸茶館、書展大賞館等十大主題館。金庸茶館的布置別具一格。
  • 葉輝:大陸和香港書展都不如臺北
    核心提示:參加2010年香港書展的香港著名詩人葉輝接受鳳凰網採訪表示,他會在講座上向公眾介紹年輕作家如潘國靈等人。此外他認為香港書展仍是一個商業活動,「臺北在文化推廣方面做得比較成熟」;葉輝還比較了內地與香港的文學市場,他認為大陸文學重於憂患意識,文化傳承深厚,而香港則更傾向於現世。
  • 金庸雖離去,香港四大才子只剩下兩位,回顧他們齊聚香江時的瀟灑
    >這四位在當年的香港並稱香港四大才子,而如今四大才子裡面,黃霑早在2004年就已仙逝,而今年金庸也離我們遠去,但是他們留下的很多主流的文化財富,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現在的中國人。金庸其實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1924年出生於浙江海寧,這也影響了他第一部武俠小說的創作,也就是1955年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這部小說其實是金庸小時候在老家浙江海寧聽說的一個傳說。說的就是一個類似於『狸貓換太子』的故事。金庸就靠著這部小說的連載打開了他報紙的銷路。
  • 你一年一追的香港書展就快來啦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香港書展到今年也已經是第28屆了。回歸20年來,香港書展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整個粵港澳地區一年一度最大的圖書盛事。去年香港書展現場人潮如織。「今年香港貿發局更是在書展期間,舉辦首屆香港運動消閒博覽(7月21至25日),希望參與書展的朋友除了閱讀外,更可培養更多不同興趣和喜好,令生活更豐盛。」從左到右依次為韓少功、劉克襄、唐諾、朱天心、歐陽應霽。歷年,香港書展最引人關注的活動是「名作家講座系列」,主辦方請來眾多重量級名家主持講座,吸引香港及華南地區讀者注目。
  • 金庸手稿將亮相2019臺北國際書展
    2019臺北國際書展將於2月登場,期間舉行的「金庸茶館·武俠不滅」特展將有珍貴手稿亮相。  1月22日,臺北書展基金會在臺北舉辦記者會,介紹將於2月12日至17日舉辦的臺北國際書展。據介紹,書展期間策劃「金庸茶館·武俠不滅」特展,金庸珍貴手稿將亮相。
  • 從香港書展看港人閱讀文化
    閱讀世界文化之旅「文化沙漠」這頂帽子,香港已經戴了不知多少年。消費主義至上、實用主義為王的香港人,每日與時間競爭,什麼事情都追求快、快、快,忙到根本停不下腳步,靜不下心來讀書。放眼世界之餘,書展亦不忘宣傳香港本地文化,較有特色的展覽包括以《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主題的年度作家李歐梵專區、《詞情達意 香港粵語流行歌詞半世紀》展出才子林夕填詞作品及《筆生傳奇——金庸武俠小說創作60周年》展出武俠小說家金庸的真跡手稿、親筆題字以及載有其連載小說的報刊等,帶領讀者重遊他筆下的武俠世界。
  • 徐圖之∣香港書展及其以外的書店風景
    我本來不想去今年的香港書展,因為自從2009年起已經去過五次,心態從最初的興奮逐漸恢復平靜,何況那些年在廣州工作可以當天往返兩地,而自從去年起我已離香港有兩千裡之遙。但今年我還是去了,一來有書友初訪香港希望我帶路;二來在開幕前一周傳出消息,一批好書即將在香港書展首發,特別是著名冷戰史學者、檔案解密大家沈志華先生所著《最後的「天朝」》,在日文版、韓文版相繼出版後,終於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推出了簡體中文版。沈先生在書展前一天在香港中文大學還有一個講座,可惜我行程已定來不及更改,不過好在我和書友在書展第一天請他為新書籤了名。
  • 從香港書展看港人閱讀文化 揭秘香港讀書習慣
    香港本地的出版界也是卯足了勁,紛紛於書展期間推出主打新書。今年書展推出的新書,保守估計佔到了全年新書的一半以上;出版日期在過去12個月以內的,共有1.2萬本書。每年的書展重頭戲之一是名家講座系列,今年講者亦星光熠熠。
  • 香港書展將呈獻多國特色書籍和文化活動
    新華社香港7月17日電(丁梓懿 洪雪華)第二十九屆香港書展將於18日至24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今年共吸引39個國家及地區的約680家參展商,其中有33個國家的駐港領事館和文化推廣機構將亮相「國際文化村」展區,為書迷帶來多國別具特色的書籍和文化產品。  主辦方香港貿易發展局17日舉行傳媒預展。
  • 香港書展熱過七月天 香港人一年只買這一次書?
    書展被文化活動包圍  講座是香港書展每年的重頭戲。內地作家王安憶、吳稼祥、安意如,臺灣作家張大春、舒國治和席慕蓉,香港作家李歐梵、潘國靈等多位名家陸續登場。  7月17日,也就是香港書展開幕首日,參與《一代宗師》劇本創作的臺灣作家張大春就攜手導演王家衛進行對談,而臺灣知名作家席慕蓉也帶來講座《原鄉與我的創作》。
  • 第28屆香港書展年度主題聚焦「旅遊」
    (香港貿發局)助理總裁張淑芬28日蒞臨廣州推介香港書展。 屆時,會展三樓的「文藝廊」將設有「文遊四海」專區,介紹多位香港不同背景的旅遊作者,包括也斯(文學家)、西西(文學家)、古鎮煌(郵輪專家)、李樂詩(探險家)、吳瑞卿(歷史學者)、周軼君(戰地記者)、金鈴(小說作家)、鄭幗恩(寫攝人)和JasonWordie(歷史學者),通過他們的文字、攝影作品,以及他們周遊列國時所得的紀念品,引起讀者的興趣。
  • 黃霑寫一首萬般柔情的歌,張國榮聽到之後,開車哭了整整一路
    香港歌壇上,寫詞與黃霑齊名的,有盧國沾和鄭國江,並稱粵語詞壇三宗匠。殊絕於一生風流倜儻、無限風光的黃霑,遣詞風格灑脫不羈、恣肆汪洋。盧、鄭二人,也絕非浪得虛名,術業有專攻,三人填詞各有所長。盧國沾生性嚴謹深邃,著力於浮生多變夢如人生,詞作風格多樣而極富哲思。
  • 蔡瀾嘗遍天下美味還順便把錢掙了;金庸、黃霑,倪匡都不如他瀟灑
    蔡瀾不僅有食神的美稱,更是「情感導師」,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關於食物,蔡瀾這樣說:一切食物,淺嘗一下就夠了。不讀書無以明理;不出去走走,你以為眼前的就是世界。(你的見識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二,香江四大才子之一蔡瀾。1963年,22歲的蔡瀾定居香港,任邵氏製作經理,10多年後任嘉禾電影公司副總裁。
  • 香港書展重磅新書首發一籮筐
    另一個驚喜,是香港的兩個文壇女神都出新書了。當年憑藉《停車暫借問》轟動一時的香港女作家鍾曉陽,已經18年沒有提筆寫小說了,現在,她帶著新作《哀傷紀》回來了,這是她以前作《哀歌》為藍本的延續;另一位充滿才情的香港女作家黃碧雲,也推出了最新小說《微喜重行》。
  • 香港書展落幕 小說、文學及旅遊書最受歡迎
    7月25日,讀者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第二十八屆香港書展上選購書籍。新華社記者 劉昀 攝  新華社香港7月25日電(記者丁梓懿)第二十八屆香港書展於25日晚閉幕。儘管受颱風影響,為期七日的書展仍吸引近100萬人次入場參觀。主辦方香港貿易發展局進行的一項調查表示,小說、文學及旅遊書籍最受歡迎,參觀者在書展的平均花費預算為每人812港元。  主辦方在書展期間訪問了超過800名參觀人士。結果顯示,有42%的受訪者表示有因為大會選定「旅遊」作為年度主題,而有多留意相關書籍。78%的受訪者打算來書展購買最新書籍,也有一半的受訪者希望享受購書折扣優惠。
  • 2018香港書展:「愛情文學」主題引爭議
    今年的書展,港中大出版社也創新形式,在自家攤位上組織了數場小型研討會,請新書作者與讀者進行交流,成效顯著。2018香港書展現場和往屆書展一樣,今年的書展,人們依然無法忽略眾多拖著行李箱掃貨的香港市民。適逢暑假,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購買教輔資料和童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