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對自己十分想做但又舉棋不定的事,這個時齁你會選擇怎樣做呢?抽小紙條還時候扔骰子,把自己的決定牽繫在小小的隨機事件上,結果有很大的可能會錯失機會,讓它成為刺在心上的一個梗,心窩裡的一捧雪,經久不消,就比如說要不要趁年輕去體驗玩蹦極這件事,來回糾結就可能成為了遺憾。
面對這些猶豫不決的事情,大部分的人最後就都不會去做了,因為做決定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上的暗示或給人前進造成很大的阻礙。1945年,岡德哈格創造了4分零1秒跑完一英裡(約合一點六千米)的成績,但是大多數人認為,這個結果超出了人類的生理極限,甚至連生物學家也都提出假設,說明了這是人類生理和心理的極限,漸漸四分一英裡演變成為了體育界著名的「四分鐘障礙論」,而在那之後的九年裡,一英裡跑步的記錄始終徘徊於稍微超過四分鐘的位置。
然而1954年羅傑班尼斯特一3分59秒4的成績打破了這個「不可逾越的極限」,奇蹟在這一天出現了。更加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四分鐘障礙」神話被打破後的四十六天,又有一名運動員打破了班尼斯特的紀錄,從此之後四分鐘極限一次又一次被被超越,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有二十六名運動員突破了這一理論,到現在能夠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裡的人造就超過了數百人,不逼自己一把, 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大。
班尼斯特是僅僅比哈格快了兩秒嗎?他最大的成就就是突破了心理定勢的束縛。他的兩秒鐘證明了長久以來制約運動員速度的不僅僅是生理極限,還有人類心理的定見,首先吃螃蟹的人總是容易被人記住,也容易引領出潮流。世間的一些定見隨時間發展,總有會被打破的一天,不論什麼時候,只有那些敢於突破自我,挑戰自我,追求自己能力極限,享受在不斷突破的快感中的人,才有更大的機會。
追求心理上的襲擊好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就像你在偷偷看恐怖小說的時候,明明心裡怕得要死,但還是抑制不住想接著看下去的心情,哪怕知道晚上會怕得不敢出門,甚至還會越看越放不下。還有一些愛玩密室逃脫的人,享受在開動腦筋、突破極限、感受刺激的情感裡,觀眾愛看一些動作類的驚險大場面電影也是,現在人們更是找到了感受極限刺激的運動——蹦極。
假如每天的生活都異常平靜,如死水激不起一點波瀾,那麼生活一定會是超級黯然,人生的壯美就在壯闊的波瀾起伏中,歷奇探險蹦極就賦予你這樣急速起伏的體驗,在迂迴中感受生命的躁動,在寂然之中交織著奮起,平凡之中藏匿著神奇,這才是是充滿樂趣和活力的生活,越靠近極限,越體會到生命的精彩。
蹦極現在對部分人而言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挑戰項目了,但它仍然是幾句刺激趣味,試煉心理承受的絕佳利器,跳躍者站在約40米以上(相當於10層樓)高度的橋梁、塔頂、高樓、吊車甚至熱氣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長長的橡皮條綁在踝關節處或者正著系在身上,然後聽從教練的指導跳下去,第一次一般都是正系背跳,玩得多了可以嘗試拴著腳踝,頭向下那樣跳出去。
近年來歷奇探險又在蹦極的基礎上衍生出人體彈弓、空中飛人、速降等新潮極限運動項目,人體彈弓還有小孩子們玩的款式,下面是軟軟的蹦蹦床,腰間繫上安全帶,左右兩邊都有固定的撐杆,只要把安全帶系好,雙手握著兩邊的身姿就可以開心玩耍了,而且這種小孩子的遊玩設備都不會跳得很高,蹦床也足夠大,還不受場地的限制,框框的平坦地面就可以,這是超級安全有趣的一種小孩的人體彈弓了。
蹦極關鍵還是在跳出去那一步,隨著長大很多事情壓力都要自己面對,這時說我不可以,我怕,我做不到,一直待在舒適區不行的,舒適區不斷縮小也只能不斷讓步。我們只要敢於邁出第一步,那麼我們的能力就會發揮出來,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壓力大了偶爾也來玩次歷奇探險蹦極釋放自己。
動動手指幫忙突破點讚數量吧,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