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耿集:文化義演接地氣 春風化雨入人心

2020-12-21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文化義演接地氣 春風化雨入人心

2018年新年伊始,在賈汪區「推廣馬莊經驗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的工作會議上,區委書記曹志親自為「耿集鄉賢文化藝術團」頒授「馬莊農民樂團一分團」團旗, 耿集鄉賢文化演出進一步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耿集鄉賢文化藝術團從2014年在耿集鄉賢協會的基礎上自捐自辦、自編自演,宣傳耿集本土特色文化。幾年來,藝術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生活中取材,自編自導自演接地氣、冒熱氣的文藝節目,以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向廣大基層群眾宣傳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傳播法律知識,倡導時代新風,以志願演出寓教於樂,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褒獎真善美,貶斥假醜惡,廣受好評。

自掏腰包,志願演出不後悔

說起鄉賢文化藝術團,還得從鄉賢協會的調解工作說起。鄉賢們在調解過程中發現,雖然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但是很多村民的思想觀念沒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為思想守舊、落後、愚昧、不講公德,導致的矛盾糾紛佔了很大一部分。鄉賢們深深感到不能被動地等著群眾來求助,更重要的是要主動對村民進行思想教育、政策宣傳和典型事例的感化,而利用文藝寓教於樂、春風化雨的特殊宣教作用,對促進鄉風文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於是,耿集鄉賢文化藝術團應運而生。

成立藝術團的前提要有活動經費,但是大家都是志願參加,經費來源就成了最大問題。沒有錢,大家湊。成立之初,鄉賢們紛紛慷慨解囊, 鄉賢協會會長耿德堂帶頭捐了500元,其他會員少則二三百元,多則一兩千元,一天功夫捐款近萬元,首先添置了必要的樂器、服裝、道具等,緩解了燃眉之急。藝術團成員全部來自耿集,現有團員19人,其中男團員7人、女團員12人,年齡最大的69歲、最小的26歲。大家排練演出的熱情都非常高漲,無論酷暑盛夏、數九寒冬,演員們都能克服重重困難,編選排練了一個又一個接地氣、高質量的節目。

藝術團的團員大多是在家種地或者做點小生意,還要接送孩子上下學,照顧家中老人,排練演出完全出於個人喜好和義務行為,大家依然樂於奉獻。在團裡,很多團員都是一專多能,年輕演員耿婷、曹香香不僅擔任的角色多,而且兼職主持,卻毫無怨言,努力把每一個角色演好,認真做好每一次主持。鄭彥、耿夫梅兩位具有大姐風範,從不計較個人利益,除了登臺演出,還兼顧樂器伴奏、劇務等工作。其他團員也都是克服各種困難堅持排練演出,執著精神讓人讚嘆。鄉賢藝術團在賈汪區「創建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會」文藝演出鄉鎮(社區)行、「美好生活德法相伴」法治文藝巡演鎮村行、賈汪區「124」國家憲法日暨法治宣傳等活動中,用文藝演出的形式,全方位傳遞社會正能量,傳播文明新風。全體團員憑著對文藝的熱愛,對文化宣傳的責任擔當,依然信念堅定、初心無悔。

取材生活,緊接地氣入人心

克服建團初期的壓力,鄉賢人立足實際,經不懈堅持,結合形勢共創新編排了近50個節目。這些節目都取材於生活,真實可信,群眾易於接受,也易於引起共鳴,演出效果很好。耿德堂告訴記者,團員們很注意搜集身邊的素材,節目編排也非常接地氣,對於好人好事,通過演出進行弘揚;對於壞人壞事,則通過藝術形式進行不點名批評,觀眾觀看節目,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到影響。

藝術團有不少經典的節目,比如《老兩口看新聞》《三個兒媳》《走閨女》等,都是緊貼時代主題,宣傳核心價值觀,讓觀看演出的群眾讚不絕口。宋克義原是耿集中學的校長,後又到賈汪區教育局工作,退休後不忘發揮餘熱,他如今也是耿集鄉賢協會副會長,同時還是藝術團團長。他告訴記者,《老兩口看新聞》是宣講十九大精神,通過老兩口看「新聞聯播」這種接地氣的形式,將與群眾息息相關的好政策藉助「老兩口」的聊天傳達給臺下的觀眾;《三個兒媳》講的是家庭內部孝敬老人的事;《走閨女》反映的是清正廉潔、傳承好家風的主題。「節目貼近生活,老百姓看了都很有感受。

藝術團團員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最近他們創作的新小品《婆婆也是娘》,節目以婆媳關係為主線,講述在城裡居住的兒媳婦對從農村來的婆婆嫌棄,後來媳婦的親娘知道後,對自己閨女進行教育,使她意識到「婆婆也是娘」的道理。耿德堂說,這個小品每次演出,都有老人在臺下抹淚,就連他自己每次看都很感動。

百場演出,傳播文明新風尚

幾年來,鄉賢藝術團志願演出百餘場,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15年進行賈汪區農民文化藝術節專場演出,2016年5月參加區「江蘇鄉村旅遊節」匯演,還參加了賈汪春晚海選。2017年開展了「創建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會」賈汪區文藝演出鄉鎮(社區)行、「美好生活德法相伴」賈汪區法治文藝巡演鎮村行、賈汪區「12·4」國家憲法日暨法治宣傳活動文藝演出等專場演出30餘場,還參加央視七套「鄉約」欄目組的錄製。連續3個春節「送戲下村」,為奮戰在建設工地的職工慰問演出。目前鄉賢藝術團已經和區委宣傳部達成意向,參與全區「送戲下鄉」的演出活動。鄉賢藝術團以細雨潤物、潛移默化的穿透力,促進鄉風文明,助推社會和諧。

去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賈汪時,饒有興趣地觀看了馬莊農民樂團表演的文藝節目後深情地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這也讓鄉賢藝術團的團員備受鼓舞,今年初耿集鄉賢文化藝術團又成為「馬莊農民樂團一分團」,這更讓他們對藝術團的發展充滿信心。他們將堅守熱愛的文化陣地,繼續用文藝演出的形式傳播文明新風尚。

(責編:耿志超、張鑫)

相關焦點

  • 反映徐州賈汪區耿集農忙時借計劃生育斂財
    原標題:反映徐州賈汪區耿集農忙時借計劃生育斂財 投訴報料: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耿集計劃生育農忙時大肆攬財  耿集計劃生育辦公室4月30日給05後出生兒童家庭均發了一張通知書,一張小白紙,無任何計劃生育相關法律條例,只寫了5月3日前補交3萬元
  • 文明實踐沐鄉野 春風化雨潤人心
    文明實踐沐鄉野 春風化雨潤人心 2020-12-22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風化雨 法潤人心 江西「七五」普法走出特色新路徑
    春風化雨 法潤人心 江西「七五」普法走出特色新路徑 2020-12-18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州賈汪區新聯會中秋節前走訪慰問耿集辦事處鄭莊村困難村民
    賈汪區新聯會中秋節前走訪慰問耿集辦事處鄭莊村困難村民 >記者:魏巍(江蘇)(記者:魏巍)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之際,為了讓貧困家庭享受到社會新階層人士的濃濃關愛,9月24日,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新聯會各分會會長等一行10餘人來到耿集辦事處鄭莊村,對三十餘戶貧困家庭開展中秋節走訪慰問活動,給他們送去慰問金以及過節禮品,贏得駐村幹部及群眾的感謝和好評
  • 徐州市雲龍區基督教舉行公益慈善義演
    為貫徹落實國家宗教局開展公益慈善號召和全國基督教兩會的倡議,弘揚扶貧、濟困、救災、助學、養老、義診等愛心義舉,見證基督信仰,徐州市雲龍區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於2012年9月22日上午在東苑綠地社區廣場,舉辦了一場「讓愛走動」公益慈善義演,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教會信徒前來觀看,徐州市雲龍區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民宗局局長田軍,徐州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王朝選牧師等領導和教會牧長也應邀參加了本次活動
  • 徐州賈汪:農房改善有「顏值」更有「精氣神」
    農房改善項目耿集小區二期近年來,賈汪區把農民群眾「住得好、過得好」作為工作目標,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為加快全區高質量轉型發展、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奠定堅實基礎。建新居 配套齊全聚民氣大泉街道大李莊村農房改善項目從實施前期就開展民意調查,按照村民意願設計戶型方案,把農房改善這件好事辦好,讓群眾滿意;馬莊村搶抓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創建契機,改善馬莊、真旺村兩個集聚居住區農房430戶,形成優美豐富的村落景觀,提升了村莊整體風貌;位於徐州工業園區的翠湖嘉苑二期項目
  • 徐州最接地氣的三種美食,遊客必須品嘗一下
    中國烹飪鼻祖是彭祖,而做為「彭祖之鄉」的徐州,歷史悠久,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因此匯集南北的美食,這些美食經過徐州本地化的演變,逐漸形成了豐富而獨特的徐州美食文化,像有「中華第一名菜」的羊方藏魚,就是其美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今天想介紹的是最具平民氣息的幾種徐州美食。
  • 【徐州】「小草莓」做成「甜蜜」大產業
    一座座溫室大棚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一筐筐草莓在露水的映射下,鮮豔欲滴;一群群忙碌的農民喜笑顏開……在賈汪區耿集辦事處鄭莊村,好一派繁忙的景象。「徐州草莓看賈汪、賈汪草莓看耿集、耿集草莓看鄭莊」已成為業內共識。日前,賈汪區耿集辦事處鄭莊村被徐州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鄉村振興先進村。鄭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偉說,鄭莊村草莓產業鏈條日趨完備,成為帶動農業增效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促進農民增收的「拳頭產品」,鄭莊村將充分發揮資源等優勢,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鄉村振興「鄭莊樣板」。
  • 泰迪熊移動以科技促「相信未來「義演 「大麥「成功「
    日前,由大麥聯合微博、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等多家平臺共同發起,高曉松擔任總策劃,並由大麥總統籌執行、優酷製作的「相信未來」在線義演,讓華語樂壇再一次火爆全網,引起轟動。用音樂溫暖人心5月4日至5月10日,「相信未來」三場義演及「未來有約」專場演出落幕,這場由高曉松擔任總策劃、130餘組華語音樂人接力上陣的演出,4場演出累計播出長達10個小時,共吸引了4.4億人次在線觀看,堪稱中國音樂史上最大規模的線上義演,給全國網友留下了許多難忘瞬間和美好回憶。
  • 網易雲微博等4大平臺發起的這場華語樂壇義演,為何值得期待?
    人們免不了將相信未來義演與之對比,從演出陣容、活動規模與意義上,這次義演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華語音樂產業的希望,更看到了網際網路時代超越音樂範疇、以文化軟實力和高度社會責任感影響全球的中國力量。
  • 驛站文化之旅——武威市青年音樂家協會宣揚八步沙精神義演活動...
    為深入宣傳和弘揚「八步沙」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新時代武威精神,8月8日,由甘肅公航旅黑松驛文化旅遊公司主辦、古浪縣黑松驛鎮人民政府和武威市青年音樂家協會協辦的「驛站文化之旅---武威市青年音樂家協會宣揚八步沙精神義演活動」來到了黑松驛鎮公航旅自駕遊房車營地。文化義演活動在精彩的男女生五重唱《我和我的祖國》表演中拉開帷幕。
  • 四川文藝在行動動態(36)|四川柬埔寨文化項目義演募捐40萬支持中國...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2月28日晚7時,封面新聞記者從柬埔寨暹粒省獨家獲悉,2月27日晚,四川省首個落地柬埔寨的「一帶一路」文化項目大型史詩舞臺劇《吳哥王朝》,在柬埔寨暹粒暹粒省舉辦了支持武漢抗擊疫情「愛心義演」募捐活動。
  • 徐州沒上牌的電動自行車車主抓緊了...
    >四、郵政上牌點11、徐州市金山橋郵政支局:徐州市開發區馱藍山路6號 鼓樓區:一、公安上牌點12、徐州市鼓樓交警二中隊:徐州市原市立醫院內13、徐州市鼓樓交警東站崗:徐州市復興路與淮海路交叉口14、徐州市鼓樓事故中隊:徐州輕工路
  • 春風化雨 弦悅化州——慈善音樂會助千名化州貧困學生
    春風化雨 本屆音樂會是為化州貧困學生募捐專場,化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周太強到場發表了講話,感謝恤孤助學會和社會各界對化州貧困學生的幫助。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政府和社會組織的有機結合,社會組織與媒體的有效聯動,正是這點點滴滴,通過眾人的合力才能完成此次1135名學生的籌款目標。
  • 群星璀璨為愛獻唱《相信未來》義演5月4日酷我音樂隆重同步直播
    由高曉松發起、百位華語流行樂壇頂級歌手傾情獻唱的《相信未來》在線雲義演將於5月4日上線,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酷我音樂作為義演發起單位和聯合播出平臺將於當晚19:30分同步隆重直播,所有歌曲音源獻給抗疫天使,獻給各行各業的普通人,鼓舞大家努力復產,積極迎接疫情消散,相信並擁抱未來。據悉,本次義演將擯除一切商業元素,不要音樂版權,不設任何藩籬。
  • 搭建鄉村文化大舞臺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本報訊(記者黃紅立通訊員葛高遠王芳)絲竹聲聲入耳來,歌聲陣陣醉人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7月29日晚,伊川縣文化廣場,群眾自發排練的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拉開了該縣2019年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文化大舞臺的序幕。
  • 徐州市耿集張寨入選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鄭薇 通訊員 王春生) 近日,國家農業部發布第七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我市賈汪區耿集辦事處(草莓)、沛縣張寨鎮陳油坊村(陳由方葡萄)榜上有名。 至此,我市共有11個村鎮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稱號,數量居全省前列。
  • 義演3.0鏡頭下的女星:那英膚色暗黃顯蒼老,張碧晨臉上爆痘搶鏡
    "相信未來"線上義演,作為一個堪稱中國音樂史上最大規模的線上義演,不僅是優秀的華語音樂人天籟歌聲引人注目,各路明星主演們的居家造型更是一個比一個吸引眼球。5月9日晚,相信未來義演3.0再次準時開唱。那英作為重量級嘉賓,開場給大家帶來了經典歌曲《默》和《春暖花開》,視頻中她穿著打扮十分接地氣,一身簡單的運動套裝,臉上粉黛未施。不知道是不是光線的問題,如今已經52歲的那英,顯得有些憔悴蒼老,膚色也蠟黃不已,不得不感嘆一句歲月不饒人啊!
  • 徐州,對羊肉痴迷的城市,僅追求一個「鮮」字了得
    在徐州味道中這是相當於北京烤鴨,重慶火鍋,蘭州牛肉麵的存在。江蘇這個城市,地地道道痴迷羊肉,彭祖飲食文化的根源。徐州人的烙饃饊子歷史悠久,據民間傳說是西楚霸王和劉邦爭天下的時候誕生的美味,一直受徐州人的愛戴。饃是用未發酵的柔軟面做成,烙饃擀的要圓、薄、勻,然後入鏊子烙熟。地道的徐州人烙饃會翻得很準時,手法很快,這樣烙出來的饃生熟均勻,鍋巴剛好。
  • 唐宋文人與徐州歷史文化
    徐州古稱彭城,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之所。唐宋時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文人匯集,使其在楚漢文化的厚重底色上增添了一抹靈動的色彩。唐宋時期許多詩文大家都與徐州有著深厚淵源,像唐代的李白、白居易、韓愈、劉長卿等,宋代的蘇軾、蘇轍、陳師道、賀鑄、文天祥等。其中,尤以白居易和蘇軾與徐州的交集最為密切,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大量的名勝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