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歌唱到:「斬料,斬料,斬大舊叉燒,譁!油雞滷味樣樣都要,斬大舊叉燒……」。可想而知,叉燒在粵菜中的地位何等重要,叉燒可謂是廣東人飯桌上重要的角色。甚至廣州吖媽教訓仔女時,都會爆一句:「生舊(粵語,一塊的意思)叉燒好過生你!」。
在珠江頻道的熱播短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康家每次來客人,康嬸康伯都要出去「斬料」。意思是上街買燒臘加菜。「加餸」在粵語中是加菜的意思,而「斬料」指的就是燒臘。粵語中的「料」字意味深長,是一個意味著充實可靠的名詞。舊時廣州人家碰上節日,或者家裡來了客人,就會「落街斬料」。不過價格畢竟不算便宜,一般在重要場合,體面的燒臘才會出現。所以每次「加菜」,就是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光,現在生活富足,「落街斬料」早成為廣州人的常態了。
「斬料」一般斬什麼?這就要了解到廣東燒臘的一些基本菜式了。燒鴨燒鵝最經典,白切雞豉油雞最常見,脆皮燒乳豬最豪橫!尋常來客,主人家一般都會「斬料」招待,廣州人尤其喜歡吃嫩滑的燒鵝肉,康家的阿光就多次斬料打包脆皮燒鵝。廣州人講究「無雞不成宴」,白切雞是家庭聚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現在普通人家一般很少自己買雞宰殺,每逢過節一般是在外面燒臘店打包一整隻白切雞回來吃。燒乳豬則是一些正式場合才會吃的菜式了。
「斬料」即加菜,代表了廣東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了解廣東文化,建議先從學習廣東燒臘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