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四大皆空,佛教的用語,何為四大皆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道空、天空、地空、人空。誰能真正做到四大皆空,那麼也就可以一心一意去修佛了,佛教還講究「六根清淨」,四大皆空的人就能做到六根清淨。
那麼六根清淨是哪六根呢?六根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所引起的慾念,以達到無煩無惱的境界。誰能做到四大皆空,六根清淨,那麼看人不是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不會放在心上。
這種空,很多人在家裡也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這樣自己就不用煩惱,這樣看來好像很多人是因為心裡煩惱事填得太滿了,所以想要變空。但活在現實中,多少都要與人來往,能做到真正的四大皆空,六根清淨的人,真的很少。
更何況這就是真正的空嗎?其實在沒有讀劉慈欣的一段語錄前,我也會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空,空就是無的存在,是虛的,沒有的。但今天讀了劉慈欣的一段語錄,可以說讓我對空的這個概念完全又顛倒了,完全推翻了我以為所認為的空。
之前也知道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空杯,就如一杯子水一樣,只有空杯子才能裝水。這也是長輩們經常教我們的做人道理,讓我們常懷一個空杯的心,也就是謙虛,低調。其實劉慈欣的語錄中所認為的空,跟這段意思差不多,但劉慈欣說得更簡便利索,讓人更容易懂,更容易顛覆空的思想。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劉慈欣的一段語錄,這段語錄,就道出了什麼是「空」,讓人真的長知識了,文字如下:
空不是無,空是一種存在,你得用空這種存在填滿自己。——劉慈欣#劉慈欣語錄#
讀完劉慈欣這段語錄,相信很多人更喜歡這段語錄中對空的一種理解,讓空變得更高深莫測,更讓人喜歡這種空,或許這就是空的最高境界吧。讓空成了一種存在,用這種存在去填滿自己。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劉慈欣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泰戈爾說過,「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於偉大的時候。」
其實劉慈欣這段語錄中的空,就是一種謙卑的心態,空杯的心態,不驕傲自滿,不自高自大,泰戈爾這段語錄說,誰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離偉大的時候。可見這便是謙虛能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一個人只要謙虛起來,他就會得到很多人喜歡,很多人都願意去教他,帶他,幫助他。而一個人不知道謙虛,自高自大,就會遭到別人的反感。不過謙虛也有尺度,也有度,過分謙虛,就會成了一種驕傲。
因為有一種謙虛起來,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你看,大家都那麼不謙虛,獨我最謙虛,我比他們都高尚,我比他們都偉大。」其實他不知道,他這種謙虛,已經成了一種驕傲了,很多人現實中學習謙虛的精神,還真是這麼去學的,最後謙虛得讓人更討厭。
叔本華說過,「當謙虛成為公認的好品德時,
無疑世上的平庸之輩就佔了很大的便宜,因為每個人都應該謙虛地不表現自己,世人便都類似了。」可見叔本華這段語錄,就道出了我們人類不類似的原因,很多人很富有,有錢,就道出炫耀,道出顯擺,甚至還看不起人,瞧不起人,這就讓人也想要富有,導致很多人感到貧窮可恥,富有可貴。
倘若人人都如叔本華這段語錄所言一樣,都不去表現自己,都很謙虛,很有錢,也說自己很普通,沒有什麼錢,那麼沒有人炫耀的世界,誰還羨慕人家的寶馬洋房呢?現如今很多人盲目的崇拜,價值觀顛倒,大多數都是因為人缺少謙虛的精神,可見人們的品德已經下降了。
很多都是愛慕虛榮,活得很虛偽,喜歡打腫臉充胖子,死愛面子,很窮也要裝出一副不窮的樣子,這就是自尊心在作祟,說白了,就是很多人不夠謙虛,天天在炫耀,自己也不炫耀一下,活得精彩一點,會被人瞧不起。
其實有錢人不知道謙虛,不知道空杯的心態,處處露富,其實離窮也不遠,離災禍也不遠了。自己可以保證自己以身作則,不惹事生非,可以避免災禍,但是你能保證你全家人都像你這樣可以克制自己嗎?
人也只有學會了劉慈欣這段語錄中空的存在精神,才會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好了不起的,才會更加去學習,就沒有時間浪費,沒有時間去玩了。
所以說什麼才是「空」?多少修佛的人,都領悟錯了,獨劉慈欣說得很對!
一個人只要有這個特性,往往就能成功,林語堂的語錄說得很明白!
為什麼很多男人都喜新厭舊?林夕的一段語錄,道出了真實的原因!
喜歡把錢存進銀行為將來買房的人,讀完林毅夫的語錄,你會很後悔
列寧將奴才看得很透徹的語錄,揭露了奴才的真面目,警醒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