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扒歷史與現實(本文為深扒歷史與現實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複製或轉載)
林黛玉結局:嫁北靜王做名副其實的「瀟湘妃子」
大家都知道《紅樓夢》被稱為名著之一,自然有很多研究這本名著的人,但是相比之下研究紅樓夢的人比其他幾本名著的人更多,甚至還自成一派稱為「紅學」,一是因為這本書確實環環相扣,盤根錯節都傾注了情感與線索,引得人可以反覆研究,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原著的後四十回消失,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高鶚續寫的。
因此很多人根據曹雪芹寫的前八十回來推測後面的情節應該到底如何。
特別是關於賈寶玉與林黛玉兩人的情感線索,賈寶玉到底有沒有娶了薛寶釵,林黛玉是否真的已經死去等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林黛玉平時就愛和賈寶玉鬥氣,不過是因為看他對自己的態度,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吃醋,假如賈寶玉真的娶了薛寶釵,可能真的會絕食而亡。
但是小編覺得林黛玉是個清高的人,她鄙夷世俗,因為賈寶玉懂她,所以二人才心意相通。賈寶玉不會去娶別人,而林黛玉也不會為了一個男人就自盡,因為賈寶玉雖然多情,但是他更專情。林黛玉雖然多愁善感,但是她更清高。
其實連薛寶釵應該也不會願意當別人的替代品,她很聽話,但是她更懂得大局。懂得賈寶玉和林黛玉二人之間的感情無人可跨越。這麼聰明的女人何苦要自己為難自己呢?你若說是為了賈府的富貴,她薛家就缺這點錢嗎?
賈府人雖然大多很勢力,但是不至於為了賈寶玉和薛寶釵在一起,把林黛玉給活活餓死。所以高鄂在續寫到二人成婚之後,很快就寫到了賈府沒落。顯得很侷促,就是因為他把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之間的感情給寫死了,就好像是故意為難人一樣,硬生生把一對有緣人拆散,把兩個心意不通的人湊在一起。其實我們可以推測一下,林黛玉並沒有死,而是有了別的去處。至於是去了何處,可以從下面這個線索看出。
在第37回中,探春組建過一個詩社,組建之前要給每個人都取一個稱號,而探春就給林黛玉取名瀟湘妃子。這裡就是一個線索,因為賈寶玉曾經把蔣玉菡的汗巾子給了襲人,沒想到就成全了兩人的婚事。所以說曹雪芹的書中,處處是線索。
那麼這個瀟湘妃子肯定不是這麼隨便就叫的,瀟湘是因為她住的是瀟湘館,那「妃子」一般人是不敢輕易叫的,只有王爵以上的才能稱為妃。那林黛玉極有可能要嫁給一位王爺了。
在書中,和林黛玉有過間接接觸的要數北靜王了,北靜王見賈寶玉的時候送了他一塊念珠,這串念珠十分珍貴,寶玉把它送給黛玉過,只是當時黛玉在心裡只有寶玉,在還沒有見過北靜王這個人就斷定人家是臭男人,也就沒有接受。
只是這樣一個細節的安排不可能沒有道理,再加上林黛玉的名號(瀟湘妃子)的線索。而且還有一個線索,就是賈母慶祝大壽的時候,北靜王妃、南安太妃等人來到賈府,突然問起賈府那些姑娘們來。賈母當然知道她有何意,就把寶釵、抱琴和黛玉湘雲,最後還有一個探春,總共就這5人來見。還分出了正好5樣禮物。
這就奇怪了,明明賈府裡的姑娘可不僅僅這5位,迎春和惜春怎麼不見出來呢?問題關鍵就在這,迎春大家都知道,她有個綽號,連僕人們都私下叫她「二木頭」,就是不會為人處事,後來就被許配給了父親的債主,受了一年凌辱而死。而惜春因為和道觀裡的妙玉走得過近,似乎暗示了她將來會成為尼姑,總結來說這兩個姑娘要麼是有婚約了,要麼是不願嫁人的,也就不被請去見北靜王妃和南安太妃。
這不恰恰說明北靜王妃和南安太妃此次名為祝壽,實則是來選妃的。不管怎麼樣,在這5人中,黛玉的風採自是不輸他人的,被選中的機會比較大。
總之黛玉是無法嫁給寶玉的,因為假如她真的如願嫁給他,也就不會進「薄命司」了。娥皇女英是思念丈夫,那麼林黛玉也應該是在某個地方終日思念丈夫,而不是簡單地一死了之。有專家研究北靜王是個忠正之士,他娶了林黛玉之後,在朝中受挫,效仿範蠡帶著黛玉泛舟西湖去了。因為林黛玉被稱作「顰兒」,意思是東施效顰的那個顰兒,她的模樣本就有西施之態,後來又像西施一樣過完餘生。這種生活並不算差。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各位看官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