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的地底下隱藏著最美的中國,因為它有個倒置的世界——溶洞!
在貴州綏陽縣的地下世界隱藏著中國最大的溶洞群,其中水洞、旱洞並存的雙河洞,堪稱是一座「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館」。
在2018年中法聯合探測工作中,雙河洞的最新測量長度達238.48公裡成為亞洲第一長的洞穴。從北京駕車到達河北省會石家莊的距離 也不過290公裡左右。
在遙遠的地質年代,由於地球的內力作用,白雲巖及白雲質灰巖的地層被撕裂,隨著「水滴石穿」的溶解 以及地層的多次抬升,雙河洞多達四層系統 其中它含有8條主洞通道、200餘條支洞,洞上有洞、洞中套洞,宛若一座迷宮。
繩降進入更加神秘的雙河洞,如果是雨季,這裡是一個壯觀的地下瀑布。
雙河洞超長的洞道容易形成了眾多小環境,這些小環境鮮有外界幹擾,完整地保存了遠古地質地貌特徵。古生物化石甚至是存活至今的古細菌,對於研究者來說,雙河洞就像一把鑰匙,打開遠古地球之門。
山王洞是雙河洞的重要支洞,內富含地下水大大小小的水潭形態各異。
這些水潭中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洞穴生物,有結構簡單的鉤蝦,也有脊椎動物紅點齒蟾的幼體。
水潭一個接一個,如同完整的生物鏈條。雙河洞的地下水潭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異常幽藍。
大地的傷疤——雙河洞內巨大的地下裂縫
富含碳酸鈣的水珠一滴一滴從石縫中溜出,經過千百萬年的作用,才最終塑造出千姿百態的地下世界。
雙河洞另一個重要支洞——皮硝洞,一條長約1300米 高20米的寬大洞道。
上世紀80年代,當地人在皮硝洞中採硝,億萬年形成的乳白硫酸鈣結晶被整塊敲下,以1塊8毛錢100斤的價格賣出,做成牆灰或者粉筆,破壞性的開採皮硝洞顯得異常荒涼。
由於洞口狹窄隱秘,石膏晶洞卻奇蹟般的保存下來,進入石膏晶洞 會讓人誤認為自己進入了北國,雪白的沉積物 ,是天然形成的石膏粉末,而不是雪花。
進入這裡的人無疑是幸運的,3萬多平方米的石膏沉積物堆積在800多米長的曲折洞道內。
石膏石筍、石膏鍾乳、石膏捲曲石,更有晶瑩剔透的石膏晶簇、晶花,如此種類齊全 面積巨大的沉澱景觀,在中國是獨一無二 在世界上也屬少見。
很難相信,這些精緻的沉積物都是「石膏」 絲狀石膏結晶成捲曲。
目前,雙河洞內的石膏晶洞已經被科學家秘密封閉,免於破壞。
複雜的溶洞結構,豐富了雙河洞的內部景觀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向上堆積的石筍,以及獨特而有神韻的石柱,在深邃而幽暗的雙河洞,交織出一幅瑰麗奇幻的地質畫卷!
「黃山歸來不看嶽 ,織金洞外無洞天」,畢節織金洞的壯美 ,足以滿足人們對於溶洞的所有幻想。
它是貴州成名最早的洞穴,總容積約500萬立方米的織金洞,長約6.6公裡,最寬處竟達175米!《中國國家地理》曾經評選其為「中國最美洞穴」冠軍。
實至名歸,織金洞內一座宮殿挨著一座宮殿,無數的絕品巖溶奇觀,隨便拿出一件
便足以充當其它溶洞的鎮洞之寶了的。
溪流、地下湖泊錯置其間,將溶洞切割成線條縱橫的奇幻世界。經由上億年時光的衝刷,洞內的巖石被時光「雕刻」成形態各異的石筍、石芽、鍾旗等四十多種「雕塑作品」。
這些大自然的「傑作」栩栩如生,傾註上人類的想像力,幻化成神秘莫測的「凌霄寶殿」、冷清神秘的「廣寒月宮」 、凜然壯觀的「百尺垂簾」,一幅幅壯美的畫卷坐實了織金洞「地下天空」的美譽。
在織金洞內遊覽時,我並沒有跟隨嚮導,而是等待熄掉燈效時,獨自一人去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微光中 。能看見巖溶立柱的立體感,安靜下來後,能聽見水滴落下的聲音,那才是溶洞真正的生命。
位於貴州納雍大方兩縣交界處的九洞天溶洞,不同於大多溶洞常規意義上的幽暗深邃,展示了貴州喀斯特的另一種模樣。
大方九洞天,泛舟洞中暗河,九個巨大天窗依此射下光束,就像神諭!
紫雲格凸河,更是世界級的探險聖地!全球各地的攀巖大神都在這裡朝聖。
一整座山上全是巨大的穿洞、暗河似乎能夠漂流到地球的中心,這是只有科幻電影裡才敢發揮的想像力。
紫雲格凸河,一人一艇就可以闖入隱秘之地。
由山川孕育的溶洞,自帶冷淡氣質。事實上,清冷無光的溶洞也是許多生命孕育的溫床。
相較於人類離不開氧氣,陽光是許多植物生存的基石。在光線相對充足的溶洞洞口一帶,多數綠色植物生機盎然……
「黔地無閒草 龍宮多靈藥」。在貴州安順的龍宮溶洞生長著銀杏、木槿、金銀花等,天然中草藥植物達1200餘種,儼然是一座中草藥寶庫。
「覽龍宮知天下水洞,蕩輕舟臨人間仙境」。作為中國最長的水溶洞,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的龍宮,植被蔥鬱茂盛,行至洞內,細嗅仍能聞到洞口植物的草本清香。
在貴州,無洞不成山,由喀斯特發育而成的溶洞早已和貴州人的文化融為一體,深入到最日常的角落。
貴州的許多地名都帶有「洞」字或者「洞」的近義詞,如擺桑、擺省之類的地名,在苗語中「擺」就是洞的意思。
居住是溶洞和人類最初的關係,天然的洞穴宛若一處房屋,是早期人類遮風避雨的庇護所。
「北有周口店 ,南有觀音洞」。貴州黔西縣的觀音洞,曾閃現過貴州最早的文明曙光。
在這個狹長的石灰巖溶洞裡,舊石器時代早期的觀音洞人,製作石器處理狩獵的獵物留下的大量化石,包括猩猩、東方劍齒象、犀牛等25種哺乳動物。
乃至今日,仍有一群人生活在貴州的溶洞之中。
在貴州紫雲縣的險峻筆架山上,它們從高至低分布了三個山洞 ,上洞和下洞之間有一處高50米、寬115米的巨型洞穹。中國最後的穴居部落就居住在三個山洞中間的中洞之內。
據中洞苗寨的老人講述,大約在70多年前 ,為躲避匪患 20多戶人家遷居此處,他們過上了「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的「仙居」生活。
站在中洞洞口,很難不生出「武陵人」的錯覺。密集的蜂窩洞頂,終年不斷地滲出清冽的泉水。
山泉水滴落,順著小竹槽徑直流入過濾水池,足夠洞中人家飲用。
在溶洞中,他們用玉米杆和木頭搭建房舍,戶與戶之間用籬笆隔開,生活自得其樂。
儲藏是溶洞和人類的另一層關係。在神話傳說中,藏寶圖的終點往往是某處洞穴,大約是幽暗深邃的洞穴,讓人天然不敢輕易接近,苗疆人民同樣喜好將貴重物品存儲於洞穴之中,以防遺失。
儲物之餘 ,儲酒在貴州更為常見,苗族先民們特有的釀酒洞藏方式也使得後代們受益無窮。
在貴州東部的鎮遠,甚至出現了多個依穴而建的酒廠 ,利用洞穴釀造口味獨特的白酒口味。
溶洞庇護了今人鮮活的生命,也為逝者的靈魂提供了一處棲息地,黔地的苗家人,自古有「洞葬」的習俗。
他們會選擇一處隱蔽的洞穴,放入祖祖輩輩的靈柩,好幾百具木製靈柩被各自安放在「井」字形的木架上。越往下疊放的棺材,代表的年代越為古老,幽暗的深洞氣氛尤為肅殺。
由「洞葬」衍生出來的跳洞節,如今是苗家人心中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每年的正月初四至初九,九村十八寨的人們盛裝打扮,祭洞神、 唱古歌、 跳蘆笙舞。他們以此懷念祖先創業的艱苦期盼來年的五穀豐登……
跳洞節時,附近的苗家人往往會走十幾裡山路,聚集到一座苗寨裡,而後每日輪換一個寨子連跳六日。
無論到達哪一個寨子 跳洞都是頭等大事,年輕的姑娘小夥子率先進入寨子附近最大的溶洞,他們先是 吹蘆笙、唱歌、跳舞,等到人越聚越多的時候,洞裡實在沒有足夠的空間時,然後轉移到洞外繼續歌舞狂歡。
溶洞,是世界倒置的美,自發現溶洞,認識溶洞,到與溶洞相處,貴州人與喀斯特的故事說也說不完。
在貴州,隱藏著最美的中國,它是個集喀斯特之大成的地方,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省內處處皆是峰林瀑布、巖溶洞穴、天坑地縫、鈣華臺地、漏鬥森林、地下湖泊……
旅遊目的地,我個人分兩種:
第一種:去一次,再也不想去第二次;第二種:去一次,肯定想去第二次的。
顯然,我本次的貴州之旅,給了我第二個答案。
因此,我本人極力給你們推薦一下——醉美多彩的貴州!
(文中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