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鎮

2020-12-24 國民原創

來到甪直,所有人的第一個問題是:這裡為何叫做甪直?對此,民間有多種答案。一種是,因為有六條河流從鎮內穿過,三條橫向、三條縱向,這三橫三豎的河道交織一起,構成一個「用」字,沿著鎮的一側流過的吳淞江就像個「丿」,這樣的形成一個「甪」字,所以唐代時改名為「甪直」,「甪直」,「甪」的每一筆代表著小鎮的河漢一條。又有一種答案是,相傳古代獨角神獸「甪端」巡察神州在地,路經甪直時見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長期落在這裡。甪直因此得名,而且從此沒有戰荒,沒有旱澇災害,人們年年豐衣足食。

不論名字怎樣得來,「看水鄉,逛古鎮,不可不去甪直」。與其他江南水鄉古鎮不同,龍形水網的甪直古鎮,是因寺而興廟,走進它,就像走進樂府詩歌中。河撐起小鎮的主體結構,橋成了小鎮人往來交通核心。「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宋元明清四朝石橋原本有72麻,原是「五步一橋」;現在只有41座,卻也造型各異,拱形的、圓洞形的,單孔的、多孔的不一而足。石階埠頭下,婀娜多姿的船娘聲聲呼喚著客人遊湖觀景。河兩岸是刻有鳳凰、麒麟、花朵等各式圖案的河欄,不論晴天雨天,這裡總是有人依偎聊天,裝飾著河上人家的夢和想像。

甪直鎮現有主街道9條,街道兩旁店鋪林立,街面都以卵石及花崗鋪成。店家敞開著門板,擺放著精心製件的橙黃的南瓜糕、酥脆的鞋底酥,赤紅的醬蘿蔔、碧綠的薰青豆,香味瀰漫了整條街。民房大多臨河而築,前街後河,人在橋上走,船在水中行。這裡的民宅,無論臨河還是臨街,都是黛瓦粉牆、木門木窗、青磚脊、出簷平直,大多為明清時代的房子。明代的宅第建築,有嚴格的規定,清代初期繼明制,到了後期,制度逐漸放寬了,只要屋主手中有錢,就可以隨心所欲、自由建造。目前,這裡保存得最好的明清住宅,就是大名鼎鼎的「蕭宅」和「沈廳」了。而最大的宅第,當推明代元曲家許中翰的「梅花墅」。它縱深若干進,各進為三間,從裡到外是平行三條軸線,另有魚池、環廊、小橋、竹林、梅園,環境優雅,裝飾精美。難怪明代詩人鍾惺在《梅花墅記》中,稱讚它:「不亞於拙政園」。

古銀杏樹也是甪直古老的象徵之一。目前鎮上有銀杏樹7棵,其中在保聖寺中四周有4棵,最大的一棵已有1300年的樹齡,高50米,樹身三人合抱也圍不住,雖經千年風霜,仍挺拔健壯。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聖陶先生在甪直執教期間,因之寫下散文《高高的銀杏樹》,稱讚它「形象高大,意志堅強,氣魄宏偉」。葉老去世後,他的骨灰按其遺囑就被安放在四棵銀杏樹下。

除了古橋、古街、古民,這裡的名勝古蹟更是星羅棋布,雖然歷經歷史的磨難,但細細看來,仍能找出它們當年的風採。「萬盛米行的河埠頭,橫七豎八停泊著鄉村裡出來的船。船裡裝的是新米……」葉聖陶先生筆下的萬盛米行,幼時便因書本被記在心裡,本以為虛構的,不想它就在甪直古鎮。於是小說《多收了三五鬥》中,這農民搖擼糶米的場景也越發真實起來:埠頭上隨水蕩漾的小船,帳房裡帶鐵鉤的秤、量米用的鬥,甚至帳房先生的坐椅和櫃檯,竟和少年晨讀時的想像如此貼合。

「甫裡繁華照市明,況多人物負才名。」不知道是甪直水鄉的美景造就了這些名士,還是這些名士成就了甪直的名聲,總之甪直背後是一長串名士。首先是葉聖陶先生與吳東地區首屈一指的老字號萬盛米行,當年甪直及周圍十多個鄉鎮的糧食集散中心,若沒有這位文學家、教育家的筆,恐怕不會進得中學教科書,也不會因此蜚聲海外。1917年後,27歲的葉聖陶在甪直甫裡小學執教5年,他「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應該就是在這裡形成的吧,從而開啟了他後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小鎮因此記住了他,街上隨便問一下,人們談到他都是敬佩和尊重的。葉聖陶紀念館和別處的紀念館相比,似乎也要不寂寞許多。

另一位甪直名人也享有同樣的殊榮,他便是王韜。因為太平天國出謀劃策而背井離鄉、流亡香港的王韜,是中國新聞學的奠基人、西學傳播的主將之一。他中年漫遊西歐,是中國知識分子實地考察歐洲第一人;此後,又創辦《循環日報》,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新聞報紙之父」。他的紀念館在城區的幽深處,連同陳列室、故居、弢園在內,共有800平方米,氣勢是十足的宏壯。雖然當地人並不見得知道他的意義,但不妨礙對他的尊重。忠厚傳家久詩書禮儀長,一家人的門聯反映了用直人的價值取向。

晚唐詩人散文家陸龜蒙則直接開啟了甪直的文化淵源。號稱甫裡先生的他,屢試不第,後來雖做了一些刺史幕僚這樣不痛不癢的小官,但總是意難平。於是和歷史上多數失意文 人一樣,這位頗有才情的詩人便在甪直置辦了幾百畝土地,一心想做個快樂地主。可這水鄉澤國哪裡是良田,大雨之後,收成稀薄,甫裡先生也能想得開,便養鴨為樂。閒時常與農民一起耕種,甚至研究起農具來,還發明了牛犁,出了《宋朝經》介紹農具。古書記載他:「有田數百畝,屋三十櫥,田苦,雨潦則與江通,故常苦飢,身備插襪刺無休時」,可見這個地主並不輕鬆。不過因為他那些美妙的詠景詩,投資失敗的他也就成了這古鎮文化的開創人,此後皮日休、羅隱等文人學士慕名而來,與之相遊唱和,盛極一時。甪直濃鬱的人文風氣因此漸成。陸龜蒙的墓便在「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保聖寺內,相伴這愛鴨之人的還有「鬥鴨池」,頗有些「一人得道,雞犬升」的味道。

看過小橋流水,體味其中清風明月。甪直的感官是如此完美,連味覺也不曾放過。它獨樹一幟的飲食文化在江南也享有盛譽:「甫裡鴨」的名字暗示著它和1000年前養鴨為樂的甫裡先生有若有若無的關係,為了強調這一點,「甫裡蹄」還取了別名「龜蒙蹄」。許多宣傳材料裡,更煞有介事地指出甫裡鴨、甫裡蹄源於陸龜蒙的菜單,它們是詩人隱居甫裡時宴請各地來訪文人墨客的主菜。兩道色澤清爽的江南名菜竟也沾染了如此多的文化氣息,穿腸而過的酒肉竟也散發著古韻,遊人自然口齒生香。甪直農村婦女的服飾,也是古韻悠然。此處的農村婦女,歷來以梳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襠褲、束裾裙、著繡花鞋為服飾的主要特徵,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鄉風格,因此被稱為「蘇州的少數民族」。今天,西部地區40歲以上的婦女,仍保留著這種傳統特色的民族服裝。

古鎮區不過一平方公裡,繞城一周不過「一袋煙」的工夫,難以想像這曲折的窄巷中竟走出如此多的文化名士。也曾有過倉惶夜奔,也曾有過饑寒所困,這裡記錄的歷史和現實卻都如穿橋而過的溪流,平緩安詳;一如那吳儂軟語,不急不躁。也散著書卷的韻味,也散著墨香,就連路邊普通的茶館一間都會取名「未厭」。

相關焦點

  • 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
    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守望於蘇州市吳中區的東方。蜿蜒清澈的吳淞江,環繞在她腳邊潺潺流淌;碧波蕩漾的澄湖,映照著她魚米之鄉的桂冠;在她東面,一小時車程就能到達國際大都市上海的虹橋機場;她西面18公裡,古城蘇州和蘇州工業園區,陪伴在她身旁。她交通便利,風情萬種,是個宜居宜遊的好地方。
  • 風情解江南,神州水鄉第一鎮,深秋古鎮行之甪直的味道
    甪直鎮與蘇州同齡,她萌動於春秋綿延於兩漢,繁華於魏晉,勃發於明清。據載,直原名為甫裡,因鎮西有「甫裡塘而得名。後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有如甪」字,故改名為「甪直。又傳古獨角神獸用端巡察神州大地,路經甪直鎮.見這裡是塊風水寶地,因此就長期落在甪直鎮,故而甪直鎮有史以來,沒有戰荒 ,沒有旱澇災害,人們年年豐衣足食。
  • 蘇州一座小鎮,很多外地人不知道怎麼讀,被贊「神州水鄉第一鎮」
    ,處於蘇州市區的東南部,地理位置優越,是吳中區的東大門,距離蘇州25公裡,距離上海僅有58公裡,與吳淞江、澄湖相接,當地歷史悠久,人文璀璨,是一座和蘇州古城同時期的古鎮,頗具江南水鄉的韻味,素有「神州水鄉第一鎮」的美譽,其面積120.81平方千米,人口約14萬,是省內一座規模中等的鎮。
  • 【水鄉風情】蘇州甪直 神州水鄉第一鎮
    甪直景點全攻略進出交通甪直鎮距蘇州約25公裡,每天蘇州與甪直之間往返的公交線路有鎮裡的公交線路有523、563,525、526路等,方便人們出行。東方大道、金雞湖大道非常方便人們出行。蘇州各個汽車站、輕軌站鍾南街站及出租等隨時隨地有去往甪直的車。現已與崑山連通,從甪直汽車站有公交直達崑山市區。非常方便親友往來。亦有旅遊巴士前往周莊古鎮,可謂是古鎮互通啊!
  • 你知道神州水鄉第一鎮是哪裡嗎
    甪直古鎮被譽為「神州水鄉第一鎮」。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以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甪直境內歸吳縣管轄。到武則天執政時期,吳縣下面還設有長洲縣,此時甪直境內歸長洲縣管轄。到北宋宋神宗時期,甪直境內分屬依仁鄉、吳宮鄉、蘇臺鄉。明洪武十四年後,境內分屬依仁鄉(仁義裡)、吳宮鄉(寶座裡)、蘇臺鄉(貞豐裡)。
  • 甪直被譽為神州水鄉第一鎮,水多、橋多、巷多、名人多
    甪直鎮原名甫裡,隸屬蘇州市吳中區,位蘇州市東南部,曾被費孝通譽為「神州水鄉第一鎮」,以水多、橋多、巷多、名人多而著稱,更因塑壁羅漢和水鄉婦女服飾聞名天下,有2500年的文明歷史。 甪直原因鎮西有「甫裡塘」的名,後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甪直」。
  • 國內旅遊:蘇州「甪直古鎮」——神州水鄉第一鎮
    國內旅遊:蘇州「甪直古鎮」——神州水鄉第一鎮現在越來越覺得時間不夠用了,學習和工作穿插在一起,讓我心累但充實。對此念念已久,在百度上我了解到:甪直鎮隸屬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吳中區,在鎮上的很多人文古蹟建築都很出色,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甪直鎮被稱為神州水鄉第一鎮,是吳中區的東大門,北接吳淞江,南連澄湖,西接蘇州工業園區,東銜崑山,這裡的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捷,高速和機場也在鎮的不遠處,很好的為來這裡的遊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服務。
  • 至今依舊保留著從春秋到清代的古蹟,譽為「神州水鄉第一鎮」
    甪直,著名江南水鄉古鎮,現隸屬蘇州市吳中區,位於蘇州市東部,西距蘇州城區18公裡,東距上海58公裡,全鎮總面積72平方公裡,古鎮區總面積1.04平方公裡。「杏花春雨小巷,梧桐細雨黃昏,小橋流水人家」,甪直具有醇正的江南水鄉特色,以水多,橋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而著稱,更因塑壁羅漢(天下羅漢兩堂半中的半堂羅漢)和水鄉婦女服飾而聞名天下,享有「神州水鄉第一鎮」的美稱。甪直與蘇州古城同齡,2500多年的歷史積澱為江南所罕見,擁有廣袤的沃野和眾多湖泊,因而自古以來以農業為主。
  •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系列報導(004-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
     甪(lù)直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城東南25公裡,被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費孝通譽為「神州水鄉第一鎮」,因唐代詩人陸龜蒙號甫裡先生隱居於此,古稱淞江甫裡。明代村落聚鎮改名甪直,傳古代獨角怪獸「甪端」用於此地意可闢邪鎮風。
  • 特色小鎮之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
    1950年3月,淞南區改名甪直區,區政府駐在甪直鎮。1954年11月,劃吳縣甪直區管轄的甪直鎮為縣直屬鎮,建甪直鎮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撤鄉並鎮,淞南鄉與甪直鎮合併成立吳縣淞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61年10月,鎮社分開,劃吳縣淞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管轄的甪直鎮為縣直轄鎮。
  • 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古鎮
    甪直古鎮水上的觀光船 (圖片來源:微圖)  甪直古鎮門票:    古鎮景區聯票:78元 張林園:20元    甪直景區官方網站訂票:60元/人  甪直古鎮交通:    甪直鎮內交通工具為觀光三輪車
  • 神州水鄉第一鎮——蘇州甪直古鎮
    甪直古鎮,位於蘇州吳中區,郭沫若稱它為「這是有點物外的桃源」,費孝通贊它「神州水鄉第一鎮」。兩千五百多年的光陰薈萃,延伸出豐富燦爛的文化底蘊。它有著江南水鄉的特點和特色美食,又有著自己的味道。來甪直是古橋之鄉,被茅以升稱為「中國橋梁歷史博物館」。現存四十一座,一定要記得踏上那一座進利橋,它是鎮上影視劇取景最多的橋,86年版《西遊記》就取景此處。
  • 江蘇這座古鎮 風光不輸周莊 被譽「神州水鄉第一鎮」卻少有人知
    江蘇蘇州,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境內山水秀麗、園林典雅,尤以「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鎮聞名海內外。據《甫裡志》記載:甪直鎮始建於秦朝,與蘇州古城同齡,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古鎮原名「甫裡」,因鎮西有「甫裡塘」而得名,後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如「甪」字,故更名「甪直」。從這個天生自帶特色的鎮名上,不難看出蘇州人內斂的傳統觀念和悠久的歷史文化。
  • 神州水鄉第一鎮,江南甪直古鎮最特別,遊客以為老眼昏花少了個勾
    甪直古鎮是具有2500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水多,橋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點有保聖寺、葉聖陶紀念館、江南文化園等。甪直[lù zhí ],古稱甫裡。到清代才改稱甪直。甪直;來源於「六直」。所謂「六直」,是指古鎮東邊的大直、小直、直上涇三條河道可以通達六處的意思。
  • 專訪甪直鎮黨委書記姚東
    >首批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國際慢城   江蘇省第二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   素有「神州水鄉第一鎮」的美譽 、幸福城鎮「四鎮建設」的特色發展之路。
  • 吳中區甪直鎮三級人大代表的防疫「十二時辰」
    >支桃仙 吳中區人大代表、甪直鎮澄北村村民 丑時(1:00—3:00) 徐喜文 甪直鎮人大代表、甪直鎮前港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主任
  • 「蘇州市甪直鎮總體規劃」修改通過專家論證
    為滿足新時期甪直鎮發展訴求,落實省級重大建設項目蘇州市現代農產品物流園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強化與上位規劃的銜接,甪直鎮人民政府在不突破原有規劃期限和建設用地規模的前提下,開展了《蘇州市甪直鎮總體規劃(2011—2030)》的修改工作。
  • 吳中區甪直鎮對全部通報問題立行立改
    近日,市「263」辦對吳中區甪直鎮相關區域綜合環境問題進行了通報。6月8日,記者前往甪直鎮看到,原來直排強鹼性廢水的博勝鏈條廠已經停產整治,汙水排口已經封堵,廠外的楓莊河正在實施清淤整治。近日,市「263」辦通報了吳中區甪直鎮一些相關節點區域的綜合環境問題。
  • 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
    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 2017年09月18日10:24 來源:中國網 2016年10月,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
  • 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古鎮
    甪直,著名江南水鄉古鎮,現隸屬蘇州市吳中區,位於蘇州市東部,西距蘇州城區18公裡,東距上海58公裡,全鎮總面積72平方公裡,古鎮區總面積1.04平方公裡。「杏花春雨小巷,梧桐細雨黃昏,小橋流水人家」,甪直具有醇正的江南水鄉特色,以水多,橋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而著稱,更因塑壁羅漢(天下羅漢兩堂半中的半堂羅漢)和水鄉婦女服飾而聞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