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遊記】數碼影像這個市場,已經太久沒有出現過像現在這麼熱鬧的現象,今年多個廠商都選擇在相近的時間段裡面,發布全畫幅或者中畫幅的無反相近新品,一時間新卡口,新鏡頭像雨後春筍般迅速地冒了出來。當第一次聽到佳能的新品EOS R選擇了使用「專微」這個名詞的時候,筆者的第一印象是感到又驚訝,又興奮。驚訝的點是佳能選擇了一個很高的起點,而興奮的是市場終於迎來了一位很有實力的競爭者。
在佳能EOS R新品的詳情隨著發布會而全部公布之後,大家對這款機型基本上有了個初步的了解,就是性能指標設計定位還是相當的高的。可惜發布會上可供試用和體驗的環節還是相當的有限,很多的功能都無法現場做深入的試用,在相當一段時間裡面,筆者一直都有一個錯覺,就是佳能EOS R會是佳能EOS 5D Mark IV的無反相機版本,因為兩款機型在很多表面上的參數上都有比較大的相似之處,將它們聯想到一起是很自然的。
隨著對產品資料的深入了解,又發現其實差異和創新的點還是很多的,這讓筆者對新機型有了極大的關注度,一直希望想能找到評測樣機試用體驗一下。幸運的是,為了更好地向媒體和用戶傳達佳能EOS R和RF鏡頭的魅力,佳能在今年9月底組織了一場到佳能日本下丸子總部以及日本宇都宮工廠參觀的媒體研修活動,重中之重就是要好好地給大家介紹佳能EOS R和RF鏡頭的各項特點。正因如此,也就有了這次對佳能EOS R的深入試用和體驗。
我們下面的故事,就從佳能EOS R的樣機到達開始說起
由於我們PConline總部地點在廣州的原因,參加這次媒體研修活動需要用到的樣機是從北京快遞到廣州的。很驚險的點在於當時廣州地區正在颱風山竹肆虐的恐慌之中,筆者一直很擔心樣機是否可以平安順利地到達廣州。在臨出發的前一天,也就是颱風山竹最猛烈的那天,才收到快遞小哥冒著大風大雨送來的佳能EOS R,此時此刻真的深感快遞行業的各種不容易,也對快遞小哥的敬業精神肅然起敬。
第一批上市的佳能EOS R系列產品包括有機身,RF 24-105mm F4 L IS USM鏡頭,RF 50mm F1.2 L USM和兩款轉接環,其餘的產品都是稍後上市。所以筆者手上除了套機以外,還帶上了也是今年新發布的EF 70-200mm F4L IS II鏡頭,配合EF-RF轉接環以作長焦的補充。RF 50mm F1.2 L USM的鏡頭第一波樣機數量比較有限,將會在活動當中與其他媒體同行交換體驗。由於佳能EOS R採用的是UHS-II接口的SD卡,為了更好的體驗新機的高速傳輸,筆者也特別為新機裝上了高速的UHS-II型SD,以便不錯過任何高速功能的體驗。
還有一點必須要提一提的是,佳能EOS R採用了和之前的眾多佳能單反通用的LP-E6N鋰電池(5D4 6DII等通用),更重要的是其內置的Type C接口,支持使用PE-E1USB電源適配器進行充電(實測其實大部分第三方USB-PD的充電器或者充電寶協議也可以對其充電),這點對於佳能的全畫幅機型來說是首次裝備,也方便在戶外對佳能EOS R進行電力的補充。
好了,前言就說到這裡,帶齊裝備,出發。
我們行程的第一站,是佳能下丸子本部的探訪和參觀。
佳能下丸子本部是佳能集團的總部所在,這裡集合了佳能集團所有高層管理人員,以及有一個內容非常豐富的佳能展廳。我們在佳能下丸子本部的行程就從這個展廳參觀開始。
佳能的下丸子本部展廳在2018年經歷過一次新的裝修和升級,分2層樓結構,在展廳首層展現的以佳能數位相機和鏡頭產品為主,入口展現的是一個由鏡頭和鏡子組成的無限循環裝飾藝術品。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雖然在這個裝置裡面真實的鏡頭只有30支,但是卻給人一種無窮無盡變幻的感覺,很有創意。
在展廳顯眼的位置,還擺放著佳能董事長及CEO御手洗富士夫先生對佳能集團的寄語,就是「讓我們用自己的技術,造出世界第一的照相機」
展廳內的宣傳資料上,還展示了佳能的自覺,自治,自發三自精神,人性尊重,技術優先和進取精神的企業DNA,還有以共生為核心的企業理念。
在過去的連續32年裡面,佳能在美國獲得的註冊專利數量一直排名在前五位,也是日本企業在美國註冊專利數量的第一名,在展廳裡面有列表展現最近5年來各類企業在美國註冊專利數量,2013到2017年間都一直排名第三,僅次於IBM和三星電子,超越了眾多知名企業如索尼,微軟,高通,Google,英特爾,LG電子等等。
展廳裡面用了一塊專門的區域,展示了佳能自創立以來曾經生產過的眾多經典產品,包括有很多膠片時代的單眼相機,旁軸相機等等,雖然年代久遠,但都很有代表性,也意味著技術的傳承。
展廳裡面用了一個特殊的區域來展示佳能創立以來生產的第一款相機。在1937年8月10日,一群年輕人懷抱著赤誠的理想,創立了佳能的前身「精機光學工業株式會社」而這裡展出的Kwanon觀音相機,就是佳能所生產的第一款相機,也是第一臺日本國產的35mm旁軸相機。
在這款相機機身的頂部刻有觀音的標誌,和Kwanon的字符。在這款相機上市以後不久,佳能的品牌名字就確定採用了Kwanon的變形Canon同時也將Canon註冊了商標,從此開始了佳能的發展之路。
除了經典的觀音機型以外,在展廳裡面還展示了當年佳能第一臺紅外線攝影相機的套裝。
佳能的影像技術還被博物館和科研機構用於複製和保存歷史文物。在展廳有一副江戶風俗圖屏風的複製品,就是利用了佳能相機和佳能印表機的超高精度配合使用而復刻的歷史文物,精度和還原程度都非常的高,用於博物館的替代真跡用於一般展出。
這就是這款複製的江戶風俗圖屏風,肉眼基本看不出來和真跡之間的區別。
在展廳的現場還設置了一塊區域,用於體驗和試用佳能目前正在發售或者即將發售的新品。在體驗區中間擺放了一組大型的建築模型,其中還有佳能總部的模型在裡面。
新推出的EOS R系統裡面的RF35mm F1.8 MACRO IS STM微距鏡頭也在這裡,這可是還未上市的新品呢
在體驗區的旁邊,有一個精心擺放的佳能EF 200-400mm f/4L IS USM EXTENDER 1.4x鏡頭的解拆圖。這是佳能所生產過的結構最複雜的鏡頭產品之一,擁有24組33片鏡片的超複雜結構,從此解拆圖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密。
除了有EF 200-400mm f/4L IS USM EXTENDER 1.4x鏡頭的解拆以外,佳能在展廳裡也展出了EF 11-24mm F4L USM鏡頭的鏡片解析圖。這款特殊的超廣角變焦鏡頭,使用了加工要求非常高的多枚研磨非球面鏡片,玻璃模鑄非球面鏡片,UD底色三鏡片和SuperUD超低色散鏡片,也是佳能最引以為傲的光學產品精華。
當然,現場還有大家都非常愛看的相機橫切展示圖,這裡分別展示了旗艦單反產品,微單產品和小型數位相機產品的切面圖,雖然體積和性能有較大差異,但是結構卻是大體相似的。
現場還展示了很多佳能鏡頭的對焦驅動技術原理,佳能目前最拿手的2大對焦驅動機構USM超聲波馬達和STM步進馬達大家也比較熟悉了,也都已經廣泛地應用在佳能的鏡頭產品上。
在相機產品展廳還展出了很多佳能相機機身以及鏡頭的原型模型。每一款新品在商品化之前都要經過嚴格的人體工學設計驗證,以確保產品提高消費者們的用戶體驗。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佳能總部展廳的第二層,這裡給大家展示的更多是佳能相機以外的產品線。
首先看到的是與相機產品關聯性最大的專業攝像機產品。佳能在專業攝像產品的研發上也有巨大的投入,C系列的專業攝像機具有高畫質和可換鏡頭的優勢,被各種視頻工作室和影像製作公司廣泛使用。
就算是最常見的5D系列單眼相機,目前市場上也有大量的專業用戶將其用於視頻拍攝,佳能產品在視頻拍攝領域絕對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OA辦公產品是佳能另外一塊非常重點的產品線。佳能的印表機,複印機和各類辦公自動化產品早就已經被個大企業廣泛應用,但由於OA線產品並非本次參觀的重點,所以筆者就只在這裡簡單地參觀了一下。
展廳二層的另一邊展示的是佳能的網絡影像解決方案產品,簡單來說就是包括安防,工業監控和視頻大數據分析等產品,小至家用的迷你攝像頭,大到全畫幅的專業工控攝像機,各種各樣規格的產品一應俱全。
在展廳裡面展示了佳能的店鋪監控攝像頭的解決方案,這套解決方案並非僅僅為了防盜而設計,而結合的大數據的功能,能自動識別並判斷每天到店的顧客的性別,大概年齡等等信息,為店鋪的優化分析提供數據基礎
佳能的視頻監控方案能還能通過分析顧客的視線注意力方向,統計出店鋪目前貨架上擺放的各類商品對顧客的吸引力,更好地優化店鋪內貨架和商品的擺放。
同時佳能也同步提供了雲端分析和同步功能,方便進行店鋪的零售管理。
在展廳的最後一部分,展示的是佳能醫療科技產品線的產品。由於佳能有豐富的光學技術儲備,所以在生產一些眼科用的視力檢測儀器,醫用的超聲波,X光,CT,核磁共振等產品都有先天的優勢,也是佳能高附加值商品的主要組成部分。
例如這款佳能的核磁共振儀器,還工作區域還提供了供患者放鬆緊張的心情用的視頻顯示屏和揚聲器,這樣人性化的設計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慮心情,使到檢查更加準確和有效。
好了,我們對佳能展廳的參觀環節就到這裡結束了。接下來還是繼續留在佳能總部,馬上就到了大家最感興趣的,對EOS R產品的採訪問答環節。
對於這次中國媒體的來訪,佳能集團從上到下都給予了非常高的重視,佳能集團代表取締役社長兼COO 真田榮先生也到場給大家致辭歡迎並對佳能集團做了簡要的介紹。
佳能集團代表取締役社長兼COO 真田榮先生
而對於我們這次行程的重點關注對象EOS R和EF鏡頭系統,則由負責影像信息產品事業本部的本部長戶倉先生來做主要介紹,現場到場的佳能高層領導還包括有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小澤先生,負責鏡頭產品的ICB光學事業部長金田先生,負責機身產品的ICB影像事業部長溝口先生,和來自ICB光學開發中心的柏葉先生等等。
佳能影像信息產品事業本部 本部長戶倉先生
可以說基本上佳能集團跟數位相機產品相關的高層人士都到了現場接受大家的提問,在整個QA 過程中針對佳能RF產品大家都提出了很多用戶非常關注的話題。
首先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是佳能這次推出EOS R的目的,大家都非常關心這次的新品推出主要原因是因為技術手段達到了,還是出於市場考慮。佳能的溝口部長解釋到,目前現有的EOS系列產品在擴大攝影表現方面,給用戶提供了很多解決方案。而新的EOS R提供了以往提供不了的解決方案。佳能確實感受到市場存在這樣的需求,所以推出了EOS R。經過研究,我們確定了大口徑、短後對焦距離和大容量數據傳輸這樣的規格設定。而短後對焦距離是藉助無反結構實現的。
同時,無反相機需要的AF技術(全像素雙核CMOS AF)和EVF技術這些要素,佳能也有了相應技術儲備,因此實現了這個產品化的目標。所以在開發出了這個EOS R的同時,我們也開發出了能夠提供新的攝影領域的鏡頭(例如RF28-70mm F2 L USM)。因此可以理解為是在技術上實現了突破,同時也有市場的需求的情況下推出了EOS R。
接下來提到的是關於數碼鏡頭優化(DLO)方面的話題,這項功能是佳能才有的光學補償技術。當被攝體光線進入鏡頭,像差等光學設定值是可以預先知道的(因為從鏡頭到圖像感應器等核心部件都是自行研發和生產),所以可以通過這個設定值反推劣化的數據,這是數碼鏡頭優化的原理。鏡頭像差的計算公式在相機和鏡頭之間交互,而EOS R的RF卡口一大亮點既是高規格的數據交互能力實現了這種瞬時性的交互。新的相機系統能實現實時的數碼鏡頭優化。
而對於全像素雙核CMOS對焦範圍的設定方面,用戶對佳能設定成100% x 88%的範圍存在疑問。這是考慮到為了要支持過去發布的眾多鏡頭產品,取其中最大兼容性的設定值為100% x 88%,這樣的設計能兼容大部分現有發售的鏡頭。另外還有4款現在售的鏡頭,部分已經停售的鏡頭和增倍鏡由於先天設計的原因暫時未能支持到100% x 88%的對焦範圍,分別是EF 200mm f/2.8 L II USM、EF 75-300mm f/4-5.6 III、EF 8-15mm f/4L USM 魚眼、MP-E 65mm f/2.8 1-5x微距,但這這些鏡頭依然能保留80% x 80%的對焦範圍,EOS R系統具有非常強大的兼容性。
對於這次新加入的M-Fn Bar,佳能的開發人員介紹到,它相比傳統按鍵具有很大的優勢。考慮到無反相機,考慮到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我們設計了這個新的按鍵。未來很多用戶可能開始拍攝視頻,他們需要無聲的按鍵設計,因此這個設計是提高了用戶的操作性和舒適性。而且通過自定義和滑動操作,能夠快速反應用戶的意識。當然佳能會根據相機的級別,給相機匹配不同的按鍵設計,也會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學習。
在防抖方面,我們一起溝通了為何沒有考慮在EOS R上搭載機身防抖,以及未來有沒有計劃搭載機身防抖方面的問題。對於此話題,佳能強調,無論是機身防抖還是鏡頭防抖,佳能都非常重視防抖的開發,也了解到其他產品有CMOS位移防抖的產品技術。但佳能也認為成像面上的防抖效果並不是萬能的。因此我們這次只採用了鏡頭防抖,並且EOS R通過相機CMOS傳感器,能檢測到低頻的相機抖動,結合鏡頭防抖,EOS R能實現雙重檢測IS功能。
至於未來的新產品是否搭載機身防抖,暫時還不方便透露未來的計劃。但出於對防抖技術的重視,在今後佳能也會繼續追求更高性能的防抖,或許包括機身防抖。
另外關於機身體積方面,大家都非常關注鏡頭的小型化解決方案。佳能給大家的答覆是請大家放心,未來一定會朝著小型化的方向發展的。目前大家看到的只有4款首批推出的鏡頭,將來佳能會繼續推出更多,甚至幾十款。一定會有你中意的尺寸。包括鏡頭安裝在機身上,手柄處需要留出的空間也會考慮其中。目前已經發布的產品大家覺得大的可能是RF28-70mm F2 L USM鏡頭吧,但是要是沒有RF卡口的話,是實現不了這個規格的鏡頭的。如果在以往的EF卡口上做這支鏡頭可能要達到幾倍以上的體積。RF28-70mm F2 L USM其實和EF 70-200mmF2.8L IS III USM這支專業用戶常用的鏡頭重量相仿。恆定F2光圈的標準變焦鏡頭其實是實現了專業用戶的可操作性,以及新的拍攝可能性。
雖然這次QA採訪的時間非常有限,但大家都在一些關鍵性問題上獲取到了佳能高層官方的答覆,可以看出佳能對EOS R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我們在佳能下丸子本部的第一天行程到此也暫告一段落,第二天我們將前往L鏡頭的發源地,佳能宇都宮工廠參觀L鏡頭的誕生過程。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集合出發,往佳能宇都宮工廠的路上出發。宇都宮位於東京都附近的櫪木縣中部,是日本關東地方北部城市,距離日本首都東京以北約105公裡。
而佳能的宇都宮工廠是佳能非常重要的光學鏡頭產品開發和生產中心。宇都宮工廠一直以來都只生產佳能頂級的紅圈鏡頭產品,這次也是宇都宮工廠首次向中國媒體開放,這是一次對佳能鏡頭生產工藝進行深入研究的好機會。
佳能的宇都宮工廠由一整個佳能工業園區構成,包括有宇都宮工廠,宇都宮光學產品工廠和光學研發中心三大部分,主要承擔佳能光學技術的核心開發,設計,零件生產和產品製造的工作。
宇都宮工廠的業務範圍主要以L級別的鏡頭為主,包括EF鏡頭,攝像機鏡頭,廣播器材和投影機產品的鏡頭。
在這次的工廠參觀中,筆者主要參觀了佳能的L鏡頭在生產過程中的3個最主要的步驟,分別是鏡片的研磨加工,SWC亞波長結構鍍膜的過程,和鏡頭的組裝。在正式開始介紹參觀的內容之前,先跟各位科普一下之城佳能鏡頭開發的一些基礎技術。
首先是佳能對鏡頭產品的開發目標。佳能的產品一直追求的目標是開發理想的鏡頭,也就是說這個鏡頭需要能具備快速,快適(舒適)和高畫質,從光學性能,成本,自動曝光,輕量化,操作性,短片,自動對焦,圖像穩定,耐久度和規格十大方面都進行深入研究。
關於這個目標的話題,在現場筆者也跟佳能負責鏡頭部門的專家進行了探討,就是佳能堅持的開發目標是開發理想的鏡頭,但是也有一些競品的開發方向是朝著具有一些特殊的成效效果或者風格去進行差異性開發。佳能對此的回應是,追求理想的鏡頭是佳能公司的整體方向,佳能的產品核心是圍繞著快速,快適(舒適)和高畫質去走,但是如果市場有較大需求的特殊成像風格,佳能也會考慮在部分產品上有針對性地做出調整,就例如之前已經發布的EF 85mm F1.4 L IS鏡頭,就特別優化過它的焦外成像效果,適應市場和用戶的喜好和需求。
在這次宇都宮工廠的參觀過程中,佳能工廠的匠人們給我們演示了鏡片研磨的一些工藝步驟。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工匠文化的國家,在佳能宇都宮工廠裡面有大量鏡片加工的專家,他們經過數十年的磨練,成就了機器無法替代的,對鏡頭加工研磨的獨家絕技。
在鏡頭加工精度方面,佳能對鏡片加工的精度超過了其他同類競品的廠商,以普通的非球面鏡片距離,佳能對及格品的要求是表面的精度誤差要小於0.1微米,而表面彎曲的誤差更是要小於0.01微米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呢,舉個例子,如果假設中國國家大劇院的屋頂就是這片非球面鏡片,佳能的及格品要求僅僅允許0.6mm的形狀誤差,大概是一支活動鉛筆筆芯的厚度,而對於凹凸方面僅僅允許0.06mm的誤差,大概就是一根頭髮的厚度。聽到這個數據標準確實讓筆者震驚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質量要求,才奠定了佳能對理想的鏡頭的追求目標。
鏡片的加工主要分為粗磨,精磨削,取芯,粗拋光,精拋光和最後加工六個步驟,上圖演示的是粗拋光的示意圖,主要用聚氨酯材料來對已經切削好的鏡片進行拋光。
這張圖片主要演示的是對鏡片取芯進行中心定位的過程,通過特殊的工具將鏡片最具有光學性能的部分獲取出來,以便進行進一步的加工
一片玻璃材料經過粗磨,精磨和拋光後,大概就會呈現為上圖的不同狀態,最終變成鏡頭裡面一片一片的鏡組。
在佳能的宇都宮工廠,雖然絕大部分的步驟會通過佳能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生產設備進行機械化生產,但是依然有一小部分的關鍵步驟無法將其自動化,在這個時候,就是佳能培養的眾多鏡頭工匠充分發揮的時候了。
在這次交流訪問中,非常有幸地邀請到佳能宇都宮工廠的鏡片拋光高級技師(匠人)齋藤敏夫先生,來跟我們一起分享他的經驗,並演示如何手工對鏡片進行加工。
齋藤先生於1981年加入佳能宇都宮工廠,37年來一直致力於光學鏡片加工工藝。作為匠人稱號的他,目前正在忙於超高精度鏡片的加工規劃階段的工作,同時還監管下一代工廠工人的培訓工作。
在齋藤先生演示如何加工鏡片的時候,筆者也非常好奇的諮詢了一下齋藤先生,是如何控制力度,以及如何保證加工的精度。齋藤先生非常簡單扼要的回答,說主要靠的是他的手的感覺。作為一名已經跟鏡片打交道37年的名匠,他的手的感覺就是超高精度鏡片加工的關鍵,也就是為何資深的匠人是現代化機器設備無法取代的原因。
手工研磨鏡片的時候所使用的工具(金剛石制)
不同的鏡片加工步驟使用的磨具和工具
正是帶著這樣的好奇,我們還深入地跟工匠齋藤探討了一個話題就是,如果這個鏡片的加工工藝主要靠的是工匠的手感,是否有一些保障措施讓這個工藝能傳承下去,或者是在遇到有意外的時候能保證產品的正常生產。
齋藤先生回答到,其實佳能內部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工匠培養體系,他自己也已經帶出了很多的弟子,無論遇到任何情況,他的弟子們都能接班這個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工作,不會對產品生產和工藝傳承帶來任何的影響。
聽到這裡,筆者從心中非常佩服這種數十年磨一劍的工匠文化,突然間有種感覺好像鏡頭賣個好幾萬也是物有所值的感覺。參觀完鏡片的研磨加工後,進入了第二個工序,鏡片的鍍膜。
首先我們來說說佳能SWC鍍膜技術。大家都知道知道,光的反射對成像有著致命的殺傷力,鏡頭表面之所以會產生反射現象,是因為鏡片玻璃和空氣邊界處的折射率發生了突然的變化,而光線又會在鏡頭內部重複反射,最後在傳感器上形成眩光或鬼影。尤其是對於一些彎曲程度特別大的鏡片來說,入射的光纖很多都是帶著比較大的角度入射,這樣由於光線反射而造成的畫質劣化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
在鏡頭設計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抑制光線反射,空氣和玻璃之間的折射率應該逐漸減小,早先的蒸氣鍍膜儘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光線反射,但隨著光線入射角的增大,它的效果也會隨之下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佳能研發了亞波長結構鍍膜SWC技術。SWC鍍膜在鏡頭表面形成一個小於可見光波長的楔形顯微結構,這種結構能夠持續改變折射率,從而消除折射率會突然改變的邊界,通過結構上的特性來抑制反射效果。SWC鍍膜的優勢在於,即使光線入射角大,其防反射的能力依然出色,能夠實現比傳統蒸氣鍍膜更理想的抑制反射效果。
佳能的SWC鍍膜本質上使用的材料是氧化鋁微結晶,通過這種材料的特殊物理性質,大幅度減少光線在鏡頭內部的反射。SWC鍍膜首次搭載在佳能EF 24mm f/1.4L II USM鏡頭上,目前這種鍍膜技術經過了接近10年的發展,已經應用在了數十產品上面。它解決了傳統蒸汽鍍膜效果不佳、鏡頭結構受反光效果限制、鬼影眩光現象嚴重的難題,為廣大攝影愛好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最後的一個工具我們參觀的是鏡頭的組裝過程。之前的鏡片研磨加工,SWC鍍膜都是鏡頭部件的加工過程,最後還是需要將鏡頭組裝到鏡筒裡面,才能最終完成鏡頭產品的生產,這也是宇都宮工廠整個生產流程裡面最重要的一步。為了鏡片的組裝,佳能公司自主開發了很多的設計和模擬工具,通過光學模擬和公差分析,配合內部研發的測量器械,精密地將鏡頭的各個部件組裝到一起。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鏡頭組裝的效率,佳能為整個鏡頭組裝的流程設計了自動化的裝配流程。一個鏡頭的組裝由零部件的裝配,鏡頭的性能測定,自動計算合適的光學調整量,進行光學調整和進入最後工序5個步驟組成。由於自動化裝配流程和更先進的光學調整基數的應用,目前新一代量產的鏡頭能達到設計的高畫質的比例比起之前一代產品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在工廠的組裝車間裡面我們看到,自動化的儀器基本上完成了絕大部分的鏡頭組裝工作,人工更多是在參與到鏡片的最終光學調整工作裡面。佳能在鏡頭結構的設計初期已經預留了量產化調整的部件和空間,使得整體生產裝配的良品率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
佳能在鏡頭組裝的領域也同樣有匠人認證。例如這次與我們一起交流的佳能鏡頭組裝S級匠人小塙美代子女士,她於1983年加入佳能宇都宮工廠,35年來一直致力於光學鏡頭組裝事業。作為「組裝S級匠人」稱號的她,目前負責EF鏡頭組裝車間的管理工作,同時還監管下一代工廠工人的培訓工作。
而對於最後的測試階段,佳能運用了自動化的測試技術,將半成品的鏡頭安裝到真實的機身上進行成像質量測試,每個鏡頭都會進行多張實測對比,例如下圖看到的變焦鏡頭,會測試橫,豎,斜三個測試角度,而且會在廣角端,中間焦段,長焦焦段分別進行測試,一共拍攝9張測試的照片,通過專用的電腦程式進行運算後得出鏡頭的調整參數,再做最後的調整。
在宇都宮工廠的這一天過得非常充實,通過參觀佳能L鏡頭的生產流程,讓筆者再一次認真地感受到佳能對產品品質的超高要求,也通過與佳能宇都宮工廠的多位匠人的交流,重新認識到匠人精神的價值和意義。在這次旅途中我們所使用的EOS R和RF鏡頭就是通過這些匠人的精密加工而生產出來的,讓大家再一次重新認識到產品的高附加價值。
到此為止,我們在佳能總部和佳能宇都宮工廠的行程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帶著對產品的新認識,開始了接下來最激動認識的產品試拍環節,產品體驗試用的環節在下一個環節裡面給各位呈現
而這次的產品體驗,安排在了日本九州地區進行,分湯布院,阿蘇山,豆田町幾大部分。地區遊記的話或許網上都大把大把的有,所以筆者還是精選部分樣張,就樣張來跟大家分析這次的佳能EOS R在使用過程中的實際感受。
除了這裡提到的內容以外,PConline已經針對佳能EOS R有做詳細的評測,詳情請點擊以下圖片跳轉到我們的詳細評測:
以下所有圖片均為樣張原圖,僅縮放尺寸,不做其他任何的調整
佳能EOS R + RF24-105mm F/4 L IS USM 拍攝於東京品川格蘭王子酒店
首先先說的是佳能EOS R的手感與操控。對比於其他同類的競品來說,佳能EOS R是最晚發布的一臺機,但卻是機身質感最好的一臺機。這個質感並不是說重量的絕對輕或者重。或者說是體積的絕對大或者小。因為其他競品提供搭配的套頭都是24-70或者28-70這樣的級別,確實在絕對體積或者重量上,與搭配著套頭RF 24-105mm F4 L IS USM的佳能EOS R有一定的輕便性上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機身體積和重量上。但是,佳能EOS R的手柄和操控感卻是眾多同類產品裡面最接近EOS單反產品的一款,無論是手柄的握持舒適性,按鍵的大致分布都非常接近EOS單反的水平,用戶從原來的單反過渡到佳能專微EOS R上基本沒有學習的額外成本,也更容易上手,這是筆者對於操控性上最大的感受。
佳能EOS R + RF24-105mm F/4 L IS USM 拍攝於佳能下丸子本部樓頂
第二點要說的相機的對焦,對焦這部分還是有挺多的使用體驗可以跟大家分享的,第一就是自動對焦點能覆蓋畫面的88%x100%(長x寬),這點在佳能的產品而言是史無前例的,在這個寬廣的覆蓋區間裡面,用戶會發現一些平時根本不支持選擇為對焦點的邊邊角角位置現在也進入了可選擇的範圍了,而且由於對焦是依靠佳能EOS R的全像素雙核CMOS進行的,不受傳統機型固定對焦點位置的限制,當然為了功能實現的需要,佳能EOS R的對焦點實際上是分成了5655個(佳能的技術人員解釋說因為每個對焦點是使用了多個雙核像素構成以提高精度),佳能EOS R在水平方向可選擇87個點位,垂直方向可選擇65個點位,因此得出87x65=5655個對焦點位置的說法。實際上通過試用發現這種接近無級調節對焦點的方式,大幅度領先於以前的佳能EOS M或者佳能EOS單反在實時取景模式下的自由選擇,更快,更準也更加便利。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大分縣湯布院金麟湖
而關於對焦第二點要提的就是佳能EOS R首次裝備的-6EV亮度對焦能力。雖然這個需要實現這個對焦能力需要配合F1.2光圈的鏡頭,但比起之前高端單反有了很大的提升(參考5D4的實時取景對焦能力是-4EV)也就意味著,只要裝備F1.2光圈的鏡頭,對於更暗的環境也能提供更快,更準確的對焦。還有就是由於這次全像素雙核對焦技術的改進,在等效最大F11的光圈環境下,佳能EOS R依然可以通過全像素雙核CMOS驅動自動對焦,這簡直就是廣大轉接黨,增距鏡黨的福音。佳能的理想是讓『自動對焦像人眼一樣靈活』,這一技術的成功使佳能距離自己的理想又前進了一大步。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大分縣湯布院金麟湖
第三點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佳能EOS R的觸控螢幕。從一名使用者的客觀試用體驗來說,觸控螢幕其實對於單反或者微單類產品來說是一個雙刃劍,一方面,裝備了觸控螢幕可以很方便地對菜單和功能進行調整,也很方便地自由選擇對焦區域,但另一方面觸控螢幕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誤觸,導致一不小心啟動了一些不該啟動的模式和功能,或者會因為誤觸改動了一些關鍵參數如ISO,曝光補償之類的,導致增加拍攝的廢片率,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的用戶即使選擇了帶觸屏的機型,也會在大多數時間裡面關閉觸摸功能。在實際使用中,不得不說筆者特別欣賞這次佳能EOS R的觸控螢幕設計,一方面他是一個可以翻折的旋轉屏,而且還具有方便顯示各類參數的黑白肩屏,平時在拍攝過程中完全可以通過電子取景器來進行照片效果預覽與確認,將屏幕翻折起來,一方面不會有誤觸,另一方面還在某些程度對屏幕起到了保護的作用。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大分縣湯布院金麟湖
而另一方面,這次佳能EOS R在設計理念裡面提到一點,就是希望用戶可以在取景器取景的同時無障礙地完成從拍攝準備、拍攝到回放確認這一系列操作。我們希望用戶通過充分利用此長處,體會到使用單眼相機時沒有的投入感,以及舒暢、直觀的操作感。所以佳能EOS R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就是將觸控螢幕僅僅當做自動對焦選擇的觸摸板來使用,就好像筆記本電腦操作觸摸板控制滑鼠一樣,通過手指在觸控螢幕上的滑動調整對焦的位置和距離。一但習慣了這個操作,用戶的眼睛確實可以做到一直不離開電子取景器來完成自由選擇對焦點的功能,實用性非常的強。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大分縣湯布院湯之坪街道
第四點是佳能EOS R的電子取景器。佳能EOS R的電子取景器才絕對硬體參數上處於第一梯隊的水平,369萬像素的有機EL(OLED)電子取景器基本上確保了精度的問題,但佳能對於取景器的光學性能,設計者重視的是「觀察效果」。設計者不單純追求規格參數的提升,而是努力設計出對用戶來說,實際效果更好的取景器。包括眼睛偏離光軸或注視畫面周邊時或者是用戶戴著眼鏡,也能儘量減少色暈、形變。為了達到這點,佳能EOS R的電子取景器使用了非球面鏡片,也通過略突出於相機背部的設計,將眼點實際性地向後延伸,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個很尷尬的情景,就是在使用過程中鼻子碰到液晶屏。筆者的臉部皮膚偏油性,一但碰到了液晶屏有可能會留下一些尷尬的油性痕跡,這點在使用佳能EOS R的過程中基本可以有效地避免,非常的實用。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大分縣湯布院湯之坪街道
第五點聊聊這次新設計的模式撥盤。佳能EOS R的模式撥盤很特別,他和後方的控制轉盤是一個合二為一的設計,一開始筆者覺得並不是特別理解這個設計的原因,主要是這樣的設計在操控的時候不夠直接,直接的意思是指,例如我現在要從P調整到M,中間隔著Av Tv兩個模式,傳統的撥盤可以很精準地一次性撥動3格,馬上調整到位,而全數位化調整的話需要一級一級地變化,先從P到Tv,從Tv到Av,再從Av到M。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大分縣湯布院湯之坪街道
後面通過與佳能的技術專家溝通後,才明白設計這樣的模式轉盤的目的,還是為了獲得「視線不離開取景器」和「集中精力於被攝體」的操作感。傳統的模式撥盤在拍攝過程中進行盲操作的可能性基本為0,部分機型還帶有模式鎖定按鈕,要先接觸了鎖定才能調節模式轉盤,意味著每次的拍攝模式調整都必須要離開對被攝物體的關注,現在雖然是要一級一級地調節,但是盲操作是非常方便的,只要用按快門的食指按下轉盤頂部的Mode按鈕再撥動轉盤就能完成,實際上對拍攝的專注幫助更大,好處也許會更多。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大分縣於湯布院湯之坪街道
第六點要提一下RF卡口,在同類產品裡面,RF卡口的尺寸52mm並不是最大的(Z卡口尺寸是55mm)法蘭距20mm也不是最短的(Z卡口法蘭距16mm),單從表面參數上看上去並沒有太大優勢,但是佳能開發RF卡口的原則和初衷,更多是希望實現新的卡口由於電子觸電的增加帶來的高速通訊能力,以及實現短後對焦距離。也就是因為提供了高速通訊能力,使得例如電子控制的對焦環,鏡頭內置成像優化校正數據,以及通過傳感器和鏡頭聯動的雙重檢測IS功能能在新的RF卡口上面得以實現,同時,佳能的技術人員也提到,設計成20mm的法蘭距也有一定程度是考慮到卡口的強度問題,以便更好地運用和適配大型高端鏡頭。而且在佳能EOS R機身上,取下鏡頭的時候快門是默認關閉的,對CMOS能起到更好的防塵保護(佳能深信EOS R的目標用戶會懂得如何去保護快門組件)。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大分縣湯布院湯之坪街道
也正是由於RF卡口的尺寸和EF卡口相同,所以佳能EOS R對老鏡頭的兼容性目前是眾多同類系統裡面最好的。佳能EOS R在國內上市的首批產品會隨機附送RF轉EF的轉接環(購買單機身或者套機),佳能單反老用戶馬上就可以將手頭上的鏡頭立馬盤活,實用性非常高。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大分縣湯布院湯之坪街道
第七點是控制環和觸控條。裝備在每一支RF鏡頭上的控制環和是配置在相機背面的多功能條都是這次佳能EOS R新增的操控方式。多功能條類似一個觸摸按鍵,滑動或點擊左右兩側,1個部件便可對應3種操作。通過將各個功能分配給不同的操作,能夠令多種設置更高效快速地完成。與以往的1個操作部件只能分配1個功能不同,在較小的空間內通過小幅度的手指動作就能實現多種設置,這與邊觀察取景器邊進行操作的初衷相吻合。而且為了減少誤操作,佳能還專門為多功能條設計了防誤觸的功能,解除防誤觸需要長按激活後才會進入正常操作模式,相當的實用。而鏡頭上的控制環就相當於在鏡頭的上增加了一個可以自定義功能的轉盤,更加方便用戶進行參數和功能的快捷調整,而且官方也推出了帶有控制環的RF轉EF轉接環,老鏡頭也能用上新的操作方式。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熊本縣阿蘇山腳
第八點說說佳能EOS R的充電與電池續航。和傳聞中一樣,佳能EOS R是佳能第一臺支持使用USB充電的全畫幅產品。在眾多的USB充電模式下,佳能選擇的是最前衛最強大的USB-PD協議。這個協議最大的優勢是功率大,充電效率高,接口通用性強,但也有一個缺點是成本較高,需要專用的充電頭或者充電寶,不像其他競品一樣只要不計較充電速度,隨便找個手機充電器也能充。電池之前有提過,用的是LP-E6N電池,很多用戶會擔心這塊電池的續航問題,但在這幾天的實際使用中,在每天拍攝約500-600張的負荷條件下,一塊電池完全能滿足一整天的使用需要,再加上支持USB-PD充電,筆者認為是完全沒有必要為電池續航問題而擔憂。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熊本縣阿蘇山大觀峰
第九點說說配件的支持,除了剛才介紹到的轉接環,佳能EOS R也同樣提供了原廠的電池盒手柄。作為定位中高端的產品。內置閃光燈的無線引閃功能這點大家也覺得是應該的。喜聞樂見的是,看到相機側面的接口,發現佳能EOS R的快門線接口變回了更小型化的2.5mm接口,也就是支持價格便宜,而且穩定性極高的RS-60E3快門線,內置藍牙功能可以匹配所有的藍牙遙控產品,還有視頻攝影師特別喜歡的麥克風和耳機獨立插口,在配件和擴展性方面算是非常的稱職了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熊本縣阿蘇山大觀峰
第十點提一下圖片格式與存儲卡。佳能EOS R提供了信息豐富程度巨高的全像素雙核RAW保存功能,還提供了一個畫質介乎於標準RAW和JPG之間但又非常接近於標準RAW的C-RAW模式。C-RAW與之前很多機型提供的縮小圖片尺寸的M-RAW不同,C-RAW不會有任何圖片像素上的縮減,但這個模式使用的是有損壓縮,能提供遠高於JPG的畫面細節,也不會帶來動輒幾十M一張的空間佔用,非常適合存儲空間緊張但又希望保留高畫質,或者是需要連續進行高畫質連拍的用戶。佳能EOS R的存儲卡採用的是SDXC UHS-II接口,高達300M以上的吞吐能力即使進行大量連拍也不會成為傳輸的瓶頸。而且向下兼容普通的SD卡。對於大多數用戶而言,購買一張知名品牌的高速UHS-I的64GB內存卡價格也不過是一兩百的事情,完全沒有任何的壓力。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熊本縣阿蘇山草千裡
佳能EOS R + 轉接EF 70-200mm F/4 L IS II USM 拍攝於熊本縣高森田樂保存會
第十一點聊聊Wi-Fi和官方應用程式。作為一款2018年發布的新相機,內置Wi-Fi必定是標配了,佳能EOS R繼續沿用了佳能的Camera Connect應用,提供了照片傳輸,遠程遙控,實時遠程取景等實用功能,還支持照片的對智慧型手機的自動傳輸,邊拍邊傳輕鬆解決。在PC應用軟體方面,全像素RAW和C-RAW都採用了全新的CR3文件格式,所以,佳能最拿手的應用程式DPP還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感覺,熟悉的操控。而且在近期佳能將會發布可以運行在iPad上的DPP Express軟體(暫命名),通過蘋果原裝的iPad SD卡讀卡器,或者WIFI傳輸,可以在iPad上直接進行RAW文件的解壓和調整,對於專業用戶而言實在是一大福音。
佳能EOS R + RF 50mm F/1.2 L IS USM 拍攝於大分縣日田豆田町
佳能EOS R + RF 50mm F/1.2 L IS USM 拍攝於大分縣日田豆田町
佳能EOS R + RF 50mm F/1.2 L IS USM 拍攝於大分縣日田豆田町
佳能EOS R + RF 50mm F/1.2 L IS USM 拍攝於大分縣日田豆田町
最後提一下這次新發布的RF 50mm F1.2 L USM鏡頭。在這次行程體驗環節的最後一天,筆者體驗了半天這隻鏡頭,拍攝了部分的樣片。和之前老款的佳能EF 50mm F1.2 L鏡頭相比,最大的體驗是這隻鏡頭在RF化以後,畫質提升實在是太多。老款EF鏡頭雖然是F1.2的最大光圈,實際上需要略收光圈到F1.4到F1.8之間,畫質才能有所提升。而新款的RF 50mm F1.2 L USM即使在全開F1.2光圈的條件下,畫面的銳度及反差都還是能保持在較高的水準。倘若將光圈略收到F1.4到F1.6,呈現出來的畫質已經能達到一個較好的水平。奶油般的焦外虛化,銳度極高的焦內成像,都是這隻鏡頭的新優點。
短短的幾天行程結束,讓筆者對佳能全畫幅專微EOS R產品有了深入的認識,根據最新的消息,佳能EOS R機身國內售價定為14999元,並贈送轉接環,對於其他競品的定價非常有競爭力。也非常感謝佳能中國市場部組織了這一次這麼有意義的訪問和體驗活動。在這次的體驗活動裡面,由於時間有限,對RF 50mm F1.2 L USM的鏡頭體驗還未夠完整,在未來的計劃裡PConline除了對佳能EOS R套機推出更多的內容以外,還將針對RF 50mm F1.2 L USM鏡頭做一次專項的評測,敬請大家繼續期待PConline關於佳能EOS R的相關內容報導。
在本文結束之前,再次貼出一下PConline對佳能EOS R套機的詳細評測連結,敬請大家點擊這裡繼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