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營養師培訓課上,王旭峰用幾十瓶添加劑勾兌出來的「果味飲料」。王月攝
添加劑兌出五彩飲料
營養師現場實驗,提醒大家喝飲料要有節制
「飲料是怎麼來的?下面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最近,一段由中國營養聯盟副秘書長、國家二級營養師王旭峰現場製作飲料的視頻在微博上被轉載上萬次。「除了水,其餘都是色素、代糖、檸檬酸、香精等食品添加劑」,微博裡這樣寫道。不少網友看完視頻後驚嘆「飲料全是勾兌出來的」,更有人表示「以後再也不喝含有添加劑的飲料了」。
炎暑將至,超市裡琳琅滿目、花花綠綠的飲料備受孩子和年輕人青睞。但是,在很多營養師眼中,它就是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的「垃圾食品」。5月13日,《生命時報》記者親眼目睹了營養師王旭峰將一瓶瓶五顏六色的食品添加劑勾兌成飲料的全過程,同時了解了市場上銷售的飲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每人每年喝掉39瓶可口可樂
進入五月沒幾天,北京的溫度就直奔30℃。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學門口,放學鈴聲一響,背著書包的孩子們就紛紛衝進冷飲店。「我要橘子味的」、「我要哈密瓜的」,叫喊聲此起彼伏。不一會兒工夫,孩子們個個捧著色彩鮮豔的果汁大口喝起來,一臉滿足。「真好喝,才兩塊錢。」一個胖胖的男孩一口氣喝了大半杯,喝完後舌頭已經變成了淡綠色。另一家超市,七歲的楠楠正拽著奶奶付款。「她每天都要喝瓶酸酸乳,這種牛奶有營養,孩子又愛喝,經常給她買。」記者詢問了學校周邊幾家超市,營業員均表示,夏天各種口味的飲料和雪糕賣得最好,飲料中果汁類、茶類、咖啡類和乳飲料最受歡迎。
隨後,記者來到寫字樓附近,發現許多餐館和大排檔推出了「夏日特飲」,還有不少店提供「5元暢飲」,「可樂、雪碧、桃汁,5元隨便續杯。」記者走進一家賣營養套餐的餐館坐下,服務員馬上端來一杯可樂。記者品嘗後發現,這杯可樂和瓶裝可樂的味道差別很大,幾乎沒有氣,甜得有些膩,像糖水。當記者詢問飲料來源,服務員指了指櫃檯旁一臺飲料分裝機,機器上的商品名已經有些模糊,出水口還有點生鏽。
「喝點什麼飲料?」這是在餐館點菜時服務員的必問問題。現在,多數在餐館就餐的消費者都會點飲料,看電影、逛商場等休閒時光中,飲料更是「形影不離」。數據顯示,2011年,僅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銷量就達21億標準箱,比5年前翻了一番。現在,中國平均每人每年喝掉39瓶可口可樂產品,廣州則達到130瓶。
記者親歷實驗:幾乎所有飲料都能勾兌出來
「你在超市裡看到的五顏六色的果味飲料,都是貨真價實的果汁嗎?」
5月13日上午,王旭峰提著他裝滿了各種食品添加劑的「百寶箱」走進了營養師培訓課堂。講臺上擺著7個裝了半瓶礦泉水的瓶子,還有40多個五顏六色標有「著色劑」、「增稠劑」、「香精」、「甜味劑」等字樣的小瓶子。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它們會變身成為各種果味飲料。
首先,王旭峰拿出一小瓶橙黃色粉末,撥出一點兒倒入裝有礦泉水的瓶中,瓶中的水瞬間變成了橙色,「這是日落黃,是一種著色劑,能調出和橙汁一樣的橙色」。隨後,他又將兩種白色粉末倒入瓶內,「這些是卡拉膠和黃原膠,屬於增稠劑,能讓水變得更有質感,看上去更像果汁」。王旭峰使勁搖了搖瓶子,瓶內泛起了泡沫,橙色液體立刻變得看起來很像「鮮榨橙汁」。然後,他將兩種散發著刺鼻味道的白色粉末倒入瓶中,搖晃了幾下,讓現場學生嘗嘗。「好甜,」一個學生說,「味道很像脈動。」王旭峰說,這兩種白色粉末是安賽蜜和阿斯巴甜,屬於甜味劑,一般會少量使用來代替蔗糖。最後,王旭峰打開一個棕色小瓶。頓時,橙子的香味迅速飄散到教室的各個角落。
不一會就變得有些刺鼻,甚至嗆人。「這就是甜橙味香精。」王旭峰將一滴甜橙香精滴入瓶中,將瓶子充分搖晃後,一瓶自製「甜橙飲料」便新鮮出爐了。前後不到5分鐘,王旭峰便用水、著色劑、增稠劑、甜味劑和香精,勾兌出了一瓶橙味飲料。這瓶飲料看上去和市場上銷售的飲料沒什麼區別,記者聞了聞,橙味稍微濃一些,口感非常接近「鮮橙多」。
接下來,王旭峰用相同方法勾兌了草莓、檸檬、藍莓、巧克力等多種口味的果味飲料。其中,很多孩子愛喝的酸酸乳飲料,竟然可以用牛奶味香精調製而成,並且沒有放一點兒牛奶,卻有著牛奶的濃稠感和香味。「很多人誤以為乳飲料是由牛奶製成的,很有營養。」但王旭峰告訴記者,其實消費者只要仔細查看飲料的配料表,就能初步判斷飲料裡到底有多少真材實料。比如,食品標籤上的「食品類別」項目註明「咖啡味調味牛奶」,那麼就是在牛奶中加了點咖啡和糖,牛奶是主要成分;如果「食品類別」是「乳飲料」,則是水裡加了糖、增稠劑、咖啡和少量牛奶。王旭峰說:「很多宣稱純天然果汁的飲料,仔細看標籤會發現,天然果汁含量僅為百分之十幾,其他成分大多是食品添加劑。」還有一些聲稱含有維生素的飲料,其實是添加了營養強化劑,並不是果汁本身所含的維生素。
「由於材料有限,現場僅展示了果味飲料的調配。其實,很多飲料都能夠不加入天然食材,只用食品添加劑勾兌出來。」王旭峰說,市面上常見的果汁類、茶類、咖啡類和乳飲料都可以用添加劑勾兌而成。「可樂、芬達、美年達等碳酸飲料,可以用糖水和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劑勾兌而成;鮮橙多、果粒橙等果汁型飲料主要成分是糖水和香精、色素。」
最好喝天然飲品
「但也不必看到食品添加劑就恐慌。」王旭峰表示,上述實驗中使用的是食品添加劑,並不是化學試劑,可以食用,只是營養價值較低,消費者可以適量飲用。很多飲料和雪糕的配料中,除了一大堆食品添加劑外,幾乎沒什麼營養物質。還有果凍的配料,除了水之外,食品添加劑高達十幾種,沒有任何營養。經常食用這些色彩鮮豔的飲料或食品,有可能引發肥胖、齲齒、糖尿病、生長發育障礙等一系列危害健康的問題。
「做這個實驗的目的,主要是讓大家遠離垃圾飲料。」王旭峰說,我並不牴觸加了食品添加劑的食品,但堅決抵制濫用、超劑量、超範圍、超品種使用添加劑,建議大家少吃由香精、色素、甜味劑、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堆積成的食品。
同時,專家也告訴了我們一些夏季喝飲料、吃雪糕需要遵循的原則。
最好喝天然飲品。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於康表示,他平時只喝白開水,基本不喝有顏色的飲品,再困再累也很少喝咖啡。他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喝珍珠奶茶、果粒酸奶等飲品,儘量喝原味酸奶。王旭峰表示,夏季最好喝白開水、淡茶水、蜂蜜水、豆漿、牛奶、檸檬水等天然飲品。如果偶爾想「調調味」,也儘量選擇大品牌的飲品。
學會讀食品標籤。去超市採購食物,首先要看食品標籤。王旭峰說,應該選擇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劑較少的食物,多選擇由天然食材製成的營養含量豐富的食品。比如,果汁中標明為「純果汁」的飲品,相對來說營養價值更高。「果味飲料」、「水果飲料」等飲料則含有食品添加劑。另外,「檸檬黃」、「胭脂紅」、「阿斯巴甜」、「甜蜜素」等,都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劑,消費者要仔細鑑別。
變形雪糕不要買。雪糕和飲料一樣,也是食品添加劑的「重災區」。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朱念琳表示,買雪糕時,一定要摸摸冷飲的形狀和軟硬,如果有變形或變軟現象,則表示其儲存溫度發生過改變,帶菌的可能性更大,建議不要買。(記者 王月)
(責任編輯: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