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今年中國共有129家企業上榜,超過美國的121家。
記者統計發現,企業總部位於紐約灣區的有22家、位於舊金山灣區的有11家,位於東京灣區的有39家、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有20家。
作為科技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四大灣區是全球世界500強企業的主要聚集地。我們詳細分析了上榜企業的數量排名、行業分布以及營收利潤等重要指標對比分析,試圖勾勒出四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新版圖。
看排名:
東京灣區上榜最多,粵港澳大灣區6家躥升30位以上
今年,粵港澳大灣區共20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名單,總數與去年持平。珠海格力首次上榜,去年入圍的香港來寶集團此次沒有上榜。
除格力電器新上榜外,大灣區上榜企業中有15家排名上升,其中6家企業排名上升超過30位。碧桂園上升最快,從去年的第353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77位,躍升176位,這也是其首次躋身前200名。今年排名237位的騰訊比去年的第331位上升了94位。去年上榜的雪松控股今年排名快速提升60位,以406億美元營收從去年的第361位躍升到今年的301位。
其他世界級灣區「成績」如何?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世界500強企業中,有22家分布在紐約灣區,比去年減少1家;11家分布在舊金山灣區,比去年減少1家。
這兩個灣區的上榜企業中,共有15家企業排名上升,其中蘋果、惠普、英特爾等科技公司表現較為亮眼,Facebook從去年的274位上升至今年的184位。16家企業排名下跌,多為金融企業,如大都會人壽從去年的136位跌至今年的142位,國際資產控股公司從去年400名跌至今年的449名。
再在把目光投向亞洲的東京灣區,此次上榜企業有39家,比去年新增1家,新增企業為日本制鐵集團。上榜企業所在領域覆蓋金融、汽車、零售、醫藥、電子等,可以看出,東京灣區傳統產業、高端製造業優勢明顯。
但從企業排名來看,東京灣區有28家企業排名下滑,在四大灣區中企業排名下滑最為嚴重,在如富士通從去年的313位跌至349位,佳能從去年的317位跌至345位。
對比其他三大灣區,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入圍企業排名整體較大幅度提升。此外,產業結構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效果明顯。雖然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世界500強企業在生命健康、娛樂、食品等領域有所欠缺,但在網際網路、高技術製造領域的國際競爭優勢正逐步顯現。
看產業:
紐約金融牛,舊金山網際網路強,粵港澳產業協同有優勢
四大灣區的產業分布是觀察世界經濟的重要窗口。
紐約灣區在金融領域可謂無出其左:22家上榜企業中,14家企業屬於金融保險類。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摩根大通、花旗、高盛以及摩根史坦利。
相比之下,粵港澳大灣區、東京灣區雖然也有多家金融企業上榜,但並不具備國際性的金融影響力。舊金山灣區則只有美國富國銀行一家上榜。
不過,紐約灣區在其他領域並不具備優勢。在8家非金融上榜企業中,有3家電信,1家菸草,1家製藥(輝瑞),1家食品(百事),1家物流,製造企業只有一家通用電氣。
跨越美國大陸,讓我們來到美國西海岸。
四大灣區中,舊金山灣區上榜企業數量最少,但產業特點也最為鮮明:在11家上榜企業中,有8家企業屬於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產業。其中包括耳熟能詳的蘋果、Alphabet、英特爾、惠普等。這些企業無論營收體量還是專利數量,都在全球佔據重要位置。
跨過太平洋來到東京灣區,這裡的39家上榜企業中,既有相當數量的製造企業,也有不少金融企業。
細分來看,東京灣區製造產業由於主要面向國際市場,更加為人熟知。
其一,是由豐田、本田、日產、普利司通和斯巴魯5家組成的汽車與零部件產業陣營。其中,豐田位列世界第10位。
其二,是由日立、索尼、三菱和東芝4家組成電子、電氣設備產業陣營。這屬於日本的「傳統強項」,但近年面臨兩個方面的挑戰:其一是來自中韓等國的產業替代,其二是來自網際網路產業變革的衝擊。
此外,東京灣區上榜企業還包括2家鋼鐵企業,1家計算機辦公設備(佳能),1家工業機械(三菱重工)等。
上述製造企業共同構成日本經濟的支柱。
回到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三大灣區相比,梳理20家上榜企業可以發現有這樣三個特點:
其一,產業結構全面,20家上榜企業基本涵蓋了從汽車、家電、房地產、網際網路到金融保險等現代產業體系的主要部門;其二,在智能製造、物聯網相關的軟硬體領域均有較好布局,且正在形成協同發力的態勢; 其三,雪松控股、招商局集團等企業在多元化方面取得很大進展。
這三個特點的共同結果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內部不同產業的交叉融合更頻密更深入,從而催生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這就導致其產業分布的第四個潛在特點:在搶佔未來的新興產業風口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看利潤:
舊金山灣區最吸金,粵港澳大灣區賺錢能力增強
記者統計發現,舊金山灣區入圍企業數量不多,只有11家,在四大灣區中數量最少,但在平均營收和利潤兩項重要指標中都排名第一。粵港澳大灣區入圍企業平均利潤處於中位,較上年有所提升。
從營收來看,東京灣區39家入圍企業平均營收約64337百萬美元;紐約灣區22家入圍企業平均營收約66631百萬美元;舊金山灣區11家入圍企業平均營收約101072百萬美元;粵港澳大灣區20家入圍企業平均營收約59859百萬美元。
從利潤來看,東京灣區39家平均利潤約3606百萬美元;紐約灣區22家入圍企業平均利潤約6489百萬美元;舊金山灣區11家入圍企業平均利潤約16552百萬美元;粵港澳大灣區20家入圍企業平均利潤約4777百萬美元。
上述兩個指標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入圍企業平均營收不高,但平均利潤處於中位,而且較去年有所提升, 企業賺錢能力強。
在最賺錢的50家企業子榜單中,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表現同樣亮眼,三家企業入圍分別是:平安保險利潤16237.2百萬美元、招商銀行12179百萬美元、騰訊控股11900.6百萬美元。
其中,騰訊連續三年入選世界500強,今年排名較之去年上升94位至237位。值得一提的是,全球今年共有7家網際網路公司入榜,騰訊淨利潤率為25.2%,為淨利潤率排名最高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不過,聚集了眾多互聯科技企業的舊金山灣區目前吸金能力還是居於榜首,包括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 和英特爾等。
從行業分布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三家入圍最賺錢的企業中,兩家是金融企業,一家是網際網路企業,與網際網路、電子元件佔大多數的舊金山灣區來看還有一些差距。紐約灣區入圍企業則主要以金融為主,東京灣區兩家入圍分別是汽車、電信企業。
在淨資產收益率(ROE)榜上,美國波音排名第一,中國公司中排位靠前的是珠海格力、碧桂園、恆大、華為和安徽海螺集團。淨資產收益率是企業稅後利潤除以淨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是衡量一家企業運用自有資本效率的重要參考。
可以看出,珠海格力、碧桂園、恆大、華為這四家企業均處於粵港澳大灣區內,企業運用自有資本效率不斷提升。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