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經119°,北緯25°。
這個地理坐標,牽引著我們走進這座擁有1319年置縣史的三福之地——福建福州福清市。
這是一個用文化敘述魅力的城市,更是一方用文化綻放精彩的水土。
當新時代的長風大潮湧過歷史峰巒的時候,奔放與崇高共存,博大與壯美同在;在這裡,歷史與現實平靜對話,文化與經濟碰撞交匯;在這裡,你也許會忘了距離感,甚至時空感,但你卻無法拒絕激蕩而來的改革開發巨浪推著搏擊向前的感覺。
如果說迅猛發展的福清經濟是恢弘的交響樂曲,那麼,福清的文化建設發展便是其中昂揚精彩的篇章。
思
文化是一種凝聚力,也是一種生產力。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
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競爭,不僅僅是不同社會制度的競爭,還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競爭,這是更深層次的競爭。
華夏文化源遠流長,滋潤著地球文明的沃土,諸子百家各領風騷,牽制著現代文明的進程。我們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抱殘守缺,冷靜的審視,將在全人類的文化參照系中確立全新的坐標點,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觀照自身,提出挑戰。
福清地處閩東與閩南交接地段,秦漢後與中原有密切關係。中原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孕育產生了夢文化、黃檗文化、南少林文化等具有福清鮮明地域特色的優秀文化傳統,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具有較為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
毋庸置疑,福清地域文化資源的整合、復興,必將對經濟騰飛產生重大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一重要講話精神,是指導福清實踐的重要遵循。
在當下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關口,以更加厚實的文化力量推動「大福清」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是我們這代福清人必須回答好的時代命題。
正因為有這樣的認識,改革開放以來,福清致力於構建文化藝術金字塔,發展漸入佳境。我們這裡記述的是福清文化事業與經濟發展同樣閃亮動人的景觀。
脈
龍江流觴,從亙古徜徉而來,又向著未來逶迤而去。
這條文化之河,不僅哺育兩岸豐饒與富庶,滋養出福清人慷慨豪邁、矢志拓業的群體特性,鑄就了開放融和、拼搏爭先的福清精神,更創造出聞名遐邇的「福清速度」「福清效益」。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它的過去,歷史會告訴你,那些綿綿不絕的文明遺存與生生不息的文化記憶,在一代代人的接續承傳中,都能找到它的根與芽。
摶土製陶的宋窯遺址會告訴你,東張新石器時期的文明火種曾在這裡燃燒;
虎門銷煙,雄風故壘。這裡是「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左海偉人林則徐的祖籍地,「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對子,激勵著無數家鄉兒女勇於打拼天下;
同仇敵愾,後巖點將。這裡演繹過軍民抗擊侵略的英雄史詩,在中國抗倭史冊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古渡猶在,濤聲依舊。這裡曾是海上絲路的重要始發港,起搏過聯通世界的美好憧憬與衝動;
這裡的朗朗書聲與詩歌的詠頌正透過歲月長幕,迴蕩在人頭攢湧的現代文化廣場;
唐陂、宋橋、元佛、明塔、清寨,一批飽含滄桑與傳說的文物古蹟,以其頑強的生命結體,向後人訴說著福清大地昌盛的人文,而古渡口、老城牆、舊牌坊、書院遺址等歷史建築和文化街區,在新一輪城市建設中得以保留並將呈現卓然的風採。
這裡,還是「中國民間藝術閩劇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俥鼓之鄉」「全國田徑之鄉」「中國門球之鄉」「福建省文化先進縣市」……
千百年來,這座開放與包容的城市,以她寬廣的胸懷融合了中原文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宗教文化和華僑文化,這些跨時代的歷史積澱,造就了富有福清特色的地域文化。從這片厚土走出1404位舉人、710位進士,以明代為例,福清考中進士的平均數是全國的5.2倍,譽滿八閩大地,湧現了翁承贊、鄭俠、葉向高、隱元、林則徐等一批先哲名賢……
以歷史和文化的名義,福清將雅逸、雋永和厚重寫滿山海之間。
沿著歷史軌跡一路走來,不斷充盈豐厚的玉融文化,成了福清人的根脈。
承
歷史餵養了福清,時代塑造了福清。
2007年9月,「文化」再度成為熱詞,市委、市政府確立並實施「文化強市」建設目標,一座座文化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讓這座城市擁有了精神文化的傳達平臺,擁有了精神容器的立體造型。2015年10月,福清的文化建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衝刺,吹響了創建第三批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集結號,市委、市政府決策層大手筆、高標準謀划動議,構架文化福清「四梁八柱」。通過十年的努力,福清實現了文化設施建設全覆蓋、文化活動開展高密度、文化管理運行高效能,公共文化服務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每當夜幕徐降,華燈初上,文化廣場和沿江公園裡,上百成千的市民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雲集在一起,或踏著高亢動聽的「紅太陽」調子,或踩著舒緩優雅的旋律,跳起時而歡快時而悠揚的舞步。雖然這裡沒有人發號施令,沒有人刻意安排,但動作之整齊、舞步之輕快,令人嘆為觀止,在全市各鎮街、村社區也同樣有如此生動的場面。
構築激情廣場大舞臺、社區文化大看臺、鄉村文化大戲臺、民俗文化大展臺,持續推進「主題文藝下鄉巡演」「高雅藝術走進大眾」和「優秀傳統戲劇展演」三大系列活動,真正打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後一公裡」。
「文化惠民樂萬家」只是福清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
一組數字看變化。五年來,福清市各類文化體育建設投入超過15億元。市文藝中心、體育館、圖書館、僑鄉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地標應運而生,市老年人文體活動中心、工人文化宮等新場館拔地而起。24個鎮街綜合文化站和489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鎮街文化館和圖書館分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點、農家書屋、農村文化大院(祠堂)和文體公園廣場不斷提檔升級,讓市民在「城區30分鐘、農村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內,「零門檻」享受這些文化設施帶來的心靈愉悅。
「定製服務」廣受歡迎。「高雅藝術走進大眾」等系列活動編制了內含綜合、器樂、戲曲、話劇、舞劇、講座等130多項服務內容的供給「菜譜」,提供給基層群眾「點單」,政府再進行購買。用最少的投入為群眾奉獻最具特色、最為樸實的文化服務,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這種「定製式」供給和「菜單化」服務已成常態,實現了送文化從「由上而下」向「上下互動」的轉變。
「孵化計劃」喜結碩果。建立「結對子、種文化」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教、學、幫、帶」活動,為基層培訓文藝骨幹近萬名,成為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緊密對接的「金鑰匙」和「連心橋」。目前,全市每個行政村文體活動基本上做到「四個一」(有一支隊伍、一個骨幹分子、一項有效活動、一塊固定活動場所)。
一顆種子薪火相傳。在全市中小學校園裡,常常聽到韻味醇美的戲曲旋律。福清推出「公共文化服務校園行」,組織優秀民間職業劇團走進鄉村中小學校,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傳統戲曲的火種播撒校園。
一批品牌飲譽玉融。激情廣場大家唱(跳、演)、「鬧元宵·看民俗」民間民俗文化節、「六月天·融情夏意文藝季」等文化品牌影響力日益彰顯,這些香遠益清的文化符碼,與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頻共振」,呈現給人們一道道精美絕倫的文化盛宴。
文化的傳承,除了要用時光打撈,更須情義守望。作為國臺辦對臺重點交流項目的海峽兩岸宗鶴拳武術文化節和融臺青少年文化交流大會,至今已連續舉辦七屆,逐步形成了海峽兩岸共同推進文化互動交流的良好態勢;先後舉辦了五屆「石竹山夢文化節」,成為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群眾參與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夢文化盛會;組織黃檗文化交流訪問團赴日本開展系列文化活動,推動中日民間友好交流,不斷擴大黃檗文化影響力,初步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的亮點;組織佾舞團分赴泰國、柬埔寨、澳門等地參加「中國·福建文化周」和第三屆「澳門·福建文化節」,建立了我市與絲路沿線國家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新的平臺。舉辦福清「海絲」文化展示周,實施文化遺產解讀工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課堂、進課程行動,在8所學校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範基地,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回歸。
一個地方最好的風景,就是文化的綻放。以文化精品創作為抓手,福清的廣大文藝工作者圍繞本土文化這一選題富礦,深度挖掘,創新融合,創作了一系列有品質、有內涵、有高度、有口碑的精品力作。僑鄉合唱團參加福建省首屆城市合唱節獲青年混聲組金獎第一,參加第十四屆中國合唱節獲成人混聲組金獎;組織融聲合唱團參加第十四屆中國合唱節和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合唱節,分獲老年混聲組金獎和老年混聲組A級合唱團(金獎);少兒舞蹈《鳥仔》獲第八屆「小荷風採」全國少兒舞蹈大賽銀獎,僑鄉街舞團在央視《黃金100秒》節目中奪冠,創作現代閩劇小戲《回家》,入選文化部戲曲劇本孵化計劃資助項目;閩劇《百蝶香柴扇》獲福建省第25屆戲劇會演劇目獎、導演獎、音樂設計獎、燈光設計獎和演員獎、優秀演員獎,閩劇《一拂先生》獲得福建省第26屆會演劇本徵文一等獎,等等。持續開展「一鎮(街道)一品牌、一村(社區)一項目」活動,培育新厝鎮文化大院、鏡洋鎮綜合文化站和龍田鎮樹下村、陽下街道溪頭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一批基層文化示範點,切實把文化「種」到基層。積極扶持民間文藝團隊,引導社會力量組建了僑鄉合唱團、僑鄉藝術團、融聲合唱團、僑鄉民樂團、金橋藝術團、街心文藝隊、玉融之聲激情廣場大家唱等一批群眾文藝骨幹隊伍,推動民間力量成立黃檗文化促進會、立達孔學會、南少林文化促進會等組織,進一步彰顯了地方文化品牌的影響力。
這些,宛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奏出了文化惠民的華彩樂章,讓城市更加富有文藝色彩、文化溫度、文化自信,為百姓提供豐潤的文化滋養。
融
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發展文化產業既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福清努力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促進文化融合創新,培育文化創意新業態,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助推。
市裡制定出臺《福清市關於加快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等系列文件,建立利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海口彌勒古鎮文化、南少林文化、黃檗文化等一批文化產業項目庫,並對重點項目啟動了前期規劃。服務重點文化企業,永鴻文化城一期項目A區溫泉大酒店、動漫城、影劇院等的內裝修、設備安裝工程,景觀綠化建設已完成,二期主題文化遊樂園「水世界遊樂城」已開業,三期「永鴻動物園」於7月開園試營業,整個項目的配套建設完成後,將成為集遊樂休閒、文化創意、園林觀光、藝術交流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度假區。打造利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形成一街一帶六片多節點的空間結構,成為縣市區最能展現老城味道和地方特色、延續老城記憶和地方文脈的集中展示地區。推進黃檗文化傳承,結合漁溪文化小鎮,融入禪林文化,建設黃檗文化園,打造為國家AAAA級景區。推進南少林文化旅遊園區開發建設,建成集南少林文化遺址、朝拜區、國際禪修中心等功能區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旅遊產業園。推進東龍灣花蛤小鎮開發建設,瞄準「小花蛤、大產業、小貝殼、大世界」的發展思路,著力打造全國最大花蛤育苗基地、開放式貝殼博物館、世界級貝殼文化旅遊目的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地熱溫泉梯級綜合開發為基礎的生態、宜居特色小鎮。目前全市有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企業共69家,其中文化製造業企業24家、文化批發零售業企業2家、文化服務業企業43家。
奇光之往應繼,異彩之來待開。厚植千年古邑的稟賦與優勢,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兩翼齊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當下,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大美福清,永遠在路上。
眺
文化是根,是一座城市生長的源泉;文化是魂,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園,文化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文觀當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終將以文化的繁榮興盛為最高目標。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種使人民變得高貴、體面、有尊嚴的生活方式,是贏得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人民尊嚴、嚮往、認同的生活方式。同樣,一個有靈魂、有詩意、有精神追求的城市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一個有古樹、有老街、有文化烙印的城市才能得到人們的敬畏。
在福清,人們逐步認識到,讓世界了解福清,讓福清融入世界,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臂之力,同時也意識到在歷史和現實的坐標中如何定位自己、提升自己。
追尋「海絲」精神之魂,描繪海上絲路多元文化相融而碰撞出的精彩傳奇,書寫福清人作為古代海上絲路的重要開闢者和21世紀海上絲路重要建設者的輝煌榮光,古老而又現代的福清正在實現嶄新的夢想。
相信,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一個以文化為魂、由先進文化引領城市發展方向的福清,必將是傳承優秀文化傳統與發揚現代精神的福清,是體現人文關懷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福清,是民族文化特色鮮明並能包容人類所有先進文化的福清,是能夠讓市民在濃鬱文化氛圍中充分享受文化供給側改革成果的福清。
未來已來,遠方不遠,一個讓「居之者忘我,寓之者忘歸,遊之者忘倦」的文化福清將會實實在在地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