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icky Carmenere - A Difficult and Unforgiving Grape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佳美娜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直到1994年11月24日,法國葡萄酒學者在智利邁坡的葡萄園中再次發現佳美娜後,它才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ABSTRACT: Twenty years ago some wine makers discovered their grapes were Carmenere not, as they thought, Merlot – and so began many experiments with this challenging variety.
一個多世紀以來,佳美娜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二十年前,一些釀酒師在智利邁坡(Maipo)發現,一直被當地的人們誤認為是梅洛(Merlot)的紅葡萄其實就是佳美娜(Carmenere)。此後,佳美娜得到了重生,同時也給釀酒師們帶來了不少挑戰。
早在18世紀早期,佳美娜就廣泛地種植在梅多克的葡萄園裡,並與品麗珠(Cabernet Franc)一起在此地聲名顯赫。1860年到1870年間,當根瘤蚜在整個歐洲地區瘋狂蔓延時,法國人放棄了種植複雜的佳美娜葡萄。人們以為,這種葡萄品種從此永遠消失了。直到20多年前,法國蒙彼利埃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ontpelier)的葡萄品種學教授讓·米歇爾·伯瑞斯科特(Jean- Michel Boursiquot)在智利邁坡的卡門酒莊(Carmen)考察葡萄園時,發現葡萄園中種植的正是佳美娜。當時,當地人一直誤認為卡門酒莊葡萄園裡種植的佳美娜是梅洛。儘管他們所認定的「梅洛」成熟較晚,但也只是把這看成它適應了智利的風土條件而已。讓·米歇爾·伯瑞斯科特仔細研究了葡萄樹的葉片形狀後,認定這個葡萄品種根本就不是梅洛,而是一種曾生長在波爾多地區的稀有珍貴葡萄品種,它在波爾多已經銷聲匿跡多年。事實上,這種葡萄名為「佳美娜」(Carmenere),它也被稱為Grosse Vidure和Grande Vidure。
隨即,卡門酒莊便開始實驗釀造首批佳美娜葡萄酒,所釀出的佳美娜葡萄酒還摘得了當年的金獎。同樣位於邁坡的聖伊內斯酒莊(Santa Ines)也釀造出了品質優異的佳美娜葡萄酒,但由於沒有註明酒莊裡種有該葡萄品種被評委會罰款。隨後的二十年內,釀酒師們開始了釀製佳美娜的徵程。
事實證明,被波爾多人放棄了一個多世紀的佳美娜果然是一個令無數釀酒師費心勞神的葡萄品種。首先,除了容易落花、落果外,精力旺盛的佳美娜總是在雨水充足或充分灌溉時長出過於茂密的葉子。卡門酒莊的釀酒師塞巴斯蒂安·拉貝(Sebastian Labbe)表示,佳美娜一定要獲得充足的陽光照耀,而過於茂密的葉子並不利於果實接觸陽光。其次,由於佳美娜單寧中的甲氧基吡嗪含量較高,初期用佳美娜釀造的葡萄酒都表現出了過濃的生青味。因此,這些散發著濃鬱青椒、番茄葉和青草味道的葡萄酒並沒有被人們接受,釀酒師們的精心釀造也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於是,釀酒師們開始嘗試用充分成熟的佳美娜來釀酒,並希望通過新橡木桶陳釀得到完美的口感,結果證明,他們是一錯再錯,因為以此釀出的酒異常沉悶無趣,而且生青味道絲毫未減。
為了恢復佳美娜的聲譽,邁坡地區的葡萄酒生產商諸如卡門酒莊、幹露酒廠(Concha y Toro),還有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地區的蒙特斯酒廠(Montes )和席爾瓦酒莊(Casa Silva),一直在不斷地改善種植技術,研究採摘的最佳時間以及最好的釀造方式,努力釀造優質的佳美娜葡萄酒。
2014年11月24日是佳美娜重生20年的紀念日,人們舉辦了一場慶祝會來慶祝此紀念日。如今,佳美娜在智利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萬公頃。此外,該品種在波爾多、義大利北部、阿根廷、加州、中國以及紐西蘭一些地區也有種植。智利一些很受歡迎的葡萄酒都是由佳美娜、赤霞珠和其他波爾多品種混釀而成的。如今,佳美娜已成為智利標誌性的葡萄品種,採用佳美娜釀造的葡萄酒受到各地消費者的追捧。(編譯/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