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影評:愛國就在我們身邊

2020-12-19 bigfun的小火汁

文丨新新新說@bigfun社區

從電影院走出來的那一刻,我就有了一種自信:這個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穩了!

《我和我的祖國》總共155分鐘,由七個導演,七個故事組成,這七個人,分別是:

陳凱歌|代表作《霸王別姬》,【白晝流星】導演

張一白|代表作《匆匆那年》,【相遇】導演

管虎|代表作《老炮兒》,【前夜】導演

薛曉路|代表作《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回歸】導演

徐崢|代表作《人在囧途》,【奪冠】導演

寧浩|代表作《瘋狂的石頭》,【北京你好】導演

文牧野|代表作《我不是藥神》,【護航】導演

這七個動人的故事,講述了從1949年到2016年之間,不同的普通人,與中國重大事件相關的事情。

「差不多10年一個,有的稍微跨度長一點,代表不同的時期。」總導演陳凱歌說。

這七件事,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分別是:

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前夜;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84年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1997年香港回歸;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6年神州11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2017年朱日和閱兵。這樣的敘事模式,在國內算是很新穎的,有點像老師布置了一個命題作文,然後七個導演各自發揮,執導短片,最後每個人交上帶有自己風格的一個故事。但這樣的模式並不是最早的,在2002年,英國的《十分鐘,年華老去》就有出現過。

而在中國,這算是國內首次成功嘗試。

把七個風格各異的故事拼湊到一起,觀眾在觀看的時候,必然會有所比較,比如認為《奪冠》比《護航》喧譁熱鬧,或者覺得陳凱歌有點可惜,而忽略了整部電影的整體性。

《我和我的祖國》的七個故事,在脈絡上是一體的,我們可以評價某個短片的優劣,但對於整部電影,探討整部電影的情懷所在,這才是更加珍貴的東西。

這七個故事,看起來不怎麼相關,從開國大典前夜到中國女排奪冠,從北京奧運舉辦到航天英雄返航。

如何在這七個故事裡,在這短短155分鐘內,把七個故事裡的「靈魂」抽取出來,讓觀眾感受到,這七個短片裡,有一個共同的元素,把故事串起來。

這種元素,不一定是愛國,但一定是熱烈的,是綻放的,這種元素,叫做生活,存在於每個人。

【前夜】

《前夜》是電影的開頭炮,講述開國大典前一夜的事情。

《前夜》做的好,則整部電影的基調強,《前夜》撐不起來,那麼整部電影總體就容易垮掉。所幸導演管虎的敘述故事能力,功底還是在那裡的,故事完整,脈絡清晰,給人一種很飽滿的感覺。

從敘事路線上,《前夜》的故事,是一種很傳統的線性敘事,簡單點說,就是「有困難就解決困難,沒有困難就創造困難」,大致路線是這樣的。

有困難→排除困難→出現新困難→再次排除

這種故事的好處,故事完整,有開頭有結尾,不容易垮掉,而缺點也是比較明顯,整個故事具有很強的可預見性,觀眾很容易看到上一步就想到下一步會發生什麼。

對於開國大典的前夜,必然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於編劇來說,如何在觀眾的期許之外,尤其是這種觀眾期望值很大的電影裡,合理安插「困難」,是一個比較難的任務。

在電影界裡,有這樣一種說法:「只要存在1%的可能性,那就是合理的」,哪怕是拋硬幣一百次都是正面,只要這件事是可能發生的,不是虛構荒謬的,觀眾就能夠接受。

管虎尋找「困難」,於是把目光放在了阻斷球上。

從後來戴天文的採訪中,管虎承認:劇本寫出來的時候是很緊張的,對於開國大典這段較為久遠的歷史,歷史上的記載不是很多,很多東西沒有實際的原型,需要依靠想像。

「當時有傳說,毛主席按第一下國旗沒有升起來,所有人都嚇壞了,後邊一人說,這麼弄一下,第二下就升起來了」

這就是故事的原型。

事實上,這段歷史(檢修和排排險工作),總共發生了一個多月,為了營造緊張感和表現戲劇張力,把這些東西,密集塞在一個短短的晚上呈現,確實很容易讓人吐槽。

「這麼重要的時刻,為什麼還會攔人?」

「沒有國歌,不是掐秒就好了嗎?為什麼還要專門找一個人來吹曲?」

管虎對於這段資料很少的歷史,大膽做出了很多取捨。這就面臨歷史和虛擬之間的取捨問題。

30號晚上的旗子卷了進去,是真的。升旗裝置發生故障,請了人爬上去,是真的。1:3的升旗模型,是創作的。阻斷球的問題,是創作的。

在影片中,管虎也確實沒有將敘事重心,放在這些會帶來不真實感的地方,而是用「倒計時」的方式,讓觀眾代入到當時的緊張情景。

這裡面有幾個細節值得玩味

在典禮前一天的檢查會上,面對長官的安全詢問,只有林致遠唯唯諾諾開口:「電動升旗,不敢確保萬無一失。」在捐獻時,北大化學教授站了出來,掏出了整個實驗室唯一的一塊錫。面對此景,歐豪給他深深鞠了一躬。助手逆行穿過人群,前來捐獻鎳、矽、鉻的群眾絡繹不絕,有的捐獻菸斗,有的捐孩子的長命鎖……在捐獻的場景裡,著實佩服管虎的打光能力,推薦大家在這一段的時候,重點看場景的光線。

燈光從群眾上方的燈籠發出,朝四周發散,把每一個人都營造出光明和逆光兩種效果,群眾的臉是亮的,手裡的東西是暗的,我們不知道他們獻了什麼,但每一張殷切的臉,都是清清楚楚的,是熱情洋溢的。

群眾的拿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個人,都對新中國成立懷著巨大的熱情,都想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

《前夜》在敘事路線上,把這個故事完完整整的講好了,其中不乏動人的閃光點,這個故事評價高,就是必然的事情。

在《前夜》結尾處,鏡頭刻意做舊處理,加上附加上了一些暗影和閃點,那一刻真的恍惚覺得黃渤就在毛主席身後,對主席說:

「主席,按這個,然後扭一下。」

【相遇】

如果說《前夜》的故事,發生在距離太過遙遠,太過恢宏的開國大典,那麼張一白的《相遇》,則是把情景,巧妙轉移到了細微得不能再細微的生活裡,甚至是一輛每天都能見到的,搖搖晃晃的公交車上。

雖然《相遇》的故事發生在1964年10月16日,新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那一日,但導演張一白地卻把敘事重心,放在了高遠和女友的相遇卻不能相認,這一矛盾的時刻。

這一個長鏡頭,這一個深情的目光,裡面隱含了多層矛盾。

高遠因為工作保密,不能展露身份,面對痴痴尋覓三年的女友,只能眼神閃躲說一句「同志,你認錯人了」。女友終於找到了高遠,似乎幸福生活要就此展開,而高遠已經因為強核輻射,時日無多。高遠獲悉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消息,摘下口罩相認女友,女友卻因轟轟烈烈的人潮而擠開,兩人只能遠遠地深情對視。

歷史上的偉大瞬間,往往附帶著種種無奈和心酸。每個歷史都是由無數普通人創造,而這創造中途,必然有其無盡遺憾。

這些遺憾,是情感的遺憾,是普通人的遺憾,是家國情懷與生離死別的遺憾。

很多人都知道,在596工程中,研發人員必須高度保密,不能和家屬見面和通訊。但《相遇》把這部分別離用一個細碎的故事,完完整整撕碎了給觀眾看的時候,真切感染到了在場所有觀眾。

影院裡,有人泣不成聲,那時候,那些人,曾經有這樣的委屈和偉大。

「他叫什麼?」

旁邊的人搖頭。

「他叫什麼我都不知道」

看著虛弱的高遠,領導眼眶紅了。

當然,《相遇》還是有其缺陷所在,張一白想要用一種「舍小我成大家的光輝精神」去升華故事中的離別,然而這裡的連接點卻是一本《青春之歌》,這裡的強度是有些缺失的。

《青春之歌》是五六十年代青年的必備讀物,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年的奮鬥精神,表面上導演想要用《青春之歌》的元素去呼籲影片,但短片的主題是相遇與別離,很多觀眾都很難理解《青春之歌》所代表的含義,這就在雙方溝通上出現了一層割裂。

《相遇》將《青春之歌》在影片結尾作為點題,但在前面的情節中,僅有少數幾筆有提到,這種結尾,還是有一些強硬拼湊的痕跡。

當然,任素汐和張譯的演技持續在線,這是《相遇》加分最大的一點,在影片結尾,中年任素汐在電視中看到高遠的遺照,眼淚無聲流下,這是很好的一個共情場景,感情一下子都出來了。

【奪冠】

在這裡,我想把《奪冠》和《相遇》放在一起談談。

《奪冠》和《相遇》都使用了相同的劇情手法,把場景設置在距離歷史事發地很遠很遠的地方,差別只是一個是原子彈包裹下的悲劇,一個是中國女排奪冠的喜劇

在《相遇》結尾,有插入一個中國女排播報的轉場鏡頭,兩個短片有了互相交互,這是其他短片沒有的,值得點讚。

這是一個很「泰囧」的故事,徐崢的鏡頭表現力和劇情,均能代表目前國內一流水準。

徐崢對於上海弄堂的把握特別準確,不信看《奪冠》裡前5分鐘,到底出現了多少上海標誌性的東西:

大白兔奶糖、老式卡帶、上海弄堂收音機、天線、切西瓜白背心涼扇老大爺、旗袍小姐正是因為這種很精妙完整的把握,《奪冠》才有被成為「最貼地氣的一個」。

在這裡我想討論一下,《奪冠》中的核心劇情:

冬冬在追趕小美途中,抬頭看見了一面飄揚的國旗,於是收到內心的感召,捨棄小美,投身女排轉播。

如果抽離出這一段劇情來談呢?在冬冬即將追上小美時,這時候他面臨的,是在情愫與榮耀之間的抉擇。

追上小美,只有一次,這次追不上,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冬冬做的這一個決定,是《奪冠》想要傳達出的,最核心的價值觀,對於《奪冠》來說,挑戰也在於此,如何將國家情懷聯繫到市民身上,形成一種自然的號召力,而不是生硬的「道德綁架」。

過去的種種主旋律電影,主角不是高大上,就是莫得感情。這種長期的刻板形象,無疑拉開了電影與年輕人的距離,讓新一代觀眾,對於太「正」的故事比較無感,這也是,誰願意看一部電影,是為了聽它生硬的說教呢?

《奪冠》所傳達的,其實本質上是對於冬冬的神化,是對於英雄的歌頌,是對於無條件獻身行為的鼓勵,而這種獻身,到最後都會用另一種形式來補償回去。

在《奪冠》中,冬冬放棄的是他最珍貴——送給小美離別禮物,即使冬冬那時候成為了英雄,但這份遺憾也還是一直是存在的。

在那句冬冬哭著喊:

「爸,咱家的天線太爛了」

哭著哭著就笑了,然後又哭了。

在《奪冠》的最後,冬冬成為了桌球教練,在一檔節目中,見到了三十年未見的小美。

這種邏輯還是值得商榷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東當年失去的東西,在三十年後,從其他途徑獲得了補償。

這種補償也體現在《回歸》一章中,領導對升旗手說:

如果明天的時候,升旗完美卡點升起,那麼我單位就給你發一個女朋友,你們三個,都發!

這是中國文化中,「舍小我為大家」「善惡終有報」價值觀念。在《奪冠》中,它將這個觀念用另一種講故事,講很平凡的故事的方式,娓娓講述給所有觀眾聽。

當然,這樣的故事轉折,還是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這就涉及到另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讓年輕人更好的接受愛國價值觀。

這就要讓後來的導演們去思考了。

【回歸】

《回歸》好巧不巧,正好在《前夜》之後,兩者的核心創意還撞上了,所以分數就自然降下來了。

一方面,「倒計時」這樣的設計,在前面的《前夜》已經出現過一次,在這裡觀眾自然會有些審美疲勞;

另一方面,導演薛曉路想要在表現香港回歸之際,用多線敘事結構,來表現回歸之時的高潮,但僅僅二十多分鐘的篇幅,拍出來的結果必然不盡人意,故事線散亂。

但對於香港回歸這樣的重要時刻,薛曉路確實也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要找故事線,也只能從「失去的23秒」裡面尋找,而這個卡秒,已經沒有了新意。

作為老牌演員(老戲骨),惠英紅的演技撐起了半部短片,在香港回歸的時間節點,惠英紅的細膩演技,表現出作為小市民的情懷,還有作為a sir的張力。

「回歸嘛,大件事來的。」

【北京你好】

《北京你好》是《我和我的祖國》裡,評價最高的一部短片。

《北京你好》和《奪冠》相對應,一個表現南方上海的弄堂市井氣,另一個表現北方計程車司機的吊兒郎當。

張北京一口京味英語,愛顯擺,也愛炫耀。

即便抽離了獻禮片的背景,《北京你好》仍然可以被單獨拿出來,作為單獨一部寧浩風格短片給觀眾看。

這就是寧浩的風格,有著最擅長「掉包」「錯位」情節,從《瘋狂的時候》到《瘋狂的外星人》,寧浩很擅長表現普通人的生活細節,通過黑色幽默的方式,把北京奧運時候的一些元素:志願者,門票,盛典,還有08年發生的另一件大事——汶川大地震,聯繫到了一起。

葛優所飾演的張北京,不就是每個普通人最真實的寫照嗎?

拿到一張奧運會開幕式門票,就激動得到處顯擺,放在衣兜裡,稍微露出一個小角,各種京口英語「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一個接一個蹦出來,送兒子門票時候,裝腔作勢,發現門票不見慌慌張張。

「抓小偷!」

「搶劫啦!」

兩個懷揣不同目的的人,因為一張門票鬧得雞飛狗跳,在街路上展開一段氣喘籲籲的追逐戰。

一個是想給兒子最珍貴的門票,一個是想去看父親建造過的奧運鳥巢,但門票只有一張,張北京和男孩必然只有一個人能去奧運會,「我」和「他」,張北京的內心是掙扎的。

影評最有意思的一段,是影評結尾,小男孩在奧運場館上接受採訪,說給自己票的是一個計程車司機。

「是個光頭,穿紅色的鞋。」

張北京一看,喲,自己今天穿的是黑色的鞋子,不由得一聲苦笑。

在價值觀上,張北京把門票給男孩的舉動,和《奪冠》裡冬冬撐起天線,是同等的。但寧浩強就強在,能把這種高層次,普通人比較難以做到的事情,用一系列幽默的矛盾,把太高的東西,用生活的「低」傳遞給觀眾。

「北京,加油」

「北京,加油哇!」

很多觀看今年國慶檔的觀眾都說,「今年的主旋律片不一樣了」。確實,愛國從來不是一件很高大,和普通人無關的事情。

《我和我的祖國》開始一幕,王菲清揚的聲音,一改往年旋律中宏偉的美聲,這種感覺,就好像街頭巷尾小女孩的歌聲,就像巷子裡賣手抓餅的香氣,很生活,好像在身邊。

今年的愛國宣傳,不再高大上,而是接地氣,《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地鐵裡有,公交上有,抖音有,B站有,成為這個國慶裡,最「洗腦」的歌曲。

微信上,前段時間很火的「@微信官方」活動,傳說只要回復,就能在頭像處加個小國旗,這次的活動,雖然後來被闢謠是假的,但也做到全民參與。

國旗第一次,離我們這麼近。

在廣州,「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這個活動往年關注人數寥寥,反而今年獲得了很多市民的參與,甚至在天河區都排起了長隊。

在很多學校十月一日的升旗儀式上,升旗的學生,手裡都持著一面小紅旗,在升旗結束後,好多人都拿著國旗,另一隻手拿著手機自拍,把自己和國旗,定格在一起。

如果所有的主旋律片,都能用這種接地氣的方式來傳達愛國觀念,那麼還要發愁什麼呢?

這是《北京你好》裡,最有價值的地方:主旋律電影還可以這麼拍,還能拍得這麼好,觀眾還這麼愛看。

【白晝流星】

據說陳凱歌在選劇本的時候,特意謙讓了一番,於是自己擅長的,想拍的劇本都被挑走了,只剩下這一部扶貧主題的《白晝流星》。

老陳心裡苦啊。

很多人都認為,《白晝流星》是七個故事裡面,拍得最差的一個,但他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白晝流星》的情節內核,根本不是航空英雄歸來,而是

扶貧!

扶貧!

扶貧!

陳凱歌最大的難處,就是怎麼將扶貧主題,和偉大的歷史時刻聯繫到一起。

貧困是最難拍的場景,尤其是在獻禮片的基調下,想要表現貧困,必然要有野蠻,有醜陋,通過藝術處理的貧困不叫貧困,叫做粉飾。貧困是真真切切,也會長期存在的事情,是要潛移默化去改變的。

而在《白晝流星》裡,在短短二十分鐘展示「扶貧」主題,實在是太難了。

陳凱歌的做法是,通過兩個混帳年輕人的價值觀變化,來展示扶貧的作用。

毫無疑問,這裡搞砸了。

最讓人吐槽最多的部分,是航空英雄的感召環節。陳凱歌很有誠意地請了當年的兩位太空人景海鵬、陳冬出演,這兩位的地位,相當於中國航空的先驅者,聽到他們的名字,所有人都要站起來肅然起敬那種。

這個想法真的好,但是拍出來的效果就不盡人意了,劉昊然和陳飛宇兩個小夥子,去抬太空人,內心感化了,想要重新做人,成為一個有用的,大寫的人。

這樣的劇情往往需要漫長的鋪墊,需要有年輕人內心的種種衝突掙扎過程,這一過程,放在一部2小時的長片中更為合適。

而在《白晝流星》,把密集的內容擠壓在一個小短片裡,陳凱歌還是顯得力不從心。

但《白晝流星》是七個短片裡,意義最深刻的一部短片。

「歸鄉」,是《白晝流星》的主線之一。

在結尾處,沃德樂說:

"我要留在家鄉。"

但就算留在家鄉,沃德樂能解決的事情有多少?

人口外遷是目前不可阻擋的趨勢,兩個小夥子選擇留在了家鄉,對於扶貧,能起到的效果是多少,是正數,還是零?

扶貧,兩個沒有上過學,曾經打群架、偷東西、不工作的小夥子,這樣的感化,真的能進行順利進行嗎?

「那些錢,我一份都沒拿,這些都是親戚們湊出來的。」

「我問你,這錢是怎麼來的?」

「是借的!」

「站起來!是李叔對我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白晝流星》留下的給觀眾思考的問題,遠遠超過其他六部短片的總和。

【護航】

《護航》的導演文牧野,是七位導演中最年輕的一位,短片風格也頗具《我不是藥神》氣息。

《護航》的故事路線中規中矩,有著完整的故事情節,沒有太出彩的地方,也沒有明顯的缺陷,所以在網絡上,對於《護航》的討論,是七部影片中最少的。

《護航》我覺得比較失望的一點,就是朱日和閱兵這件舉國歡慶的大事情,本來是時間節點最近的一個片段,但就是很難讓觀眾有代入感。

除卻《護航》本身,飛行員的形象本身裡生活就比較遠,宋佳所扮演的女飛行員,我認為表現手法是有問題的,導演在用一個很男性化的視角,來做出一個貌似為女性的故事。

宋佳,這個飛行員的故事,換了另一個男演員,用男性的視角來闡述這個故事,完全沒有任何隔閡,「給我一個八」的霸氣,其實是「蠻勁女孩」的敘事套路。

《護航》裡面傳達出的價值觀,如榮譽、謙讓、炫酷,其實都是很模式化的套路,文牧野在這裡,單純的展示飛行員的「帥」,但卻和觀眾產生了一層隔閡,太帥的飛行員,不接地氣,後期人物沒有缺陷,太高大。

在與其他六部生活化的短片對比下,《護航》就有些硬了。

總結:《我和我的祖國》是這個國慶裡,極具誠意的一部電影,我非常推薦大家去觀看,也推薦大家去二刷甚至三刷。

一張電影票的錢,可以看到國內七位頂級導演的最新作品,這無論怎麼說都是值得的。

《我和我的祖國》的意義,就是開創了主旋律電影的另一種形式,這不同於以往《戰狼2》《紅海行動》的轟轟烈烈,愛國在每個人的心底,在每個人身邊。有這樣一部電影,勝過億萬張宣傳標語,贏過萬千次愛國講話。

相關焦點

  • 《歌唱祖國》《我和我的祖國》兩首愛國歌曲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欣逢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祖國大地一片歡騰,各行各業群眾紛紛以不同的形式向祖國獻禮,其中用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歌唱讚美祖國的頌歌,是最直接、最簡單、最普遍的方式。人們唱的是歌曲,內心湧動的是對祖國最深厚、最熾熱的情懷。《我和我的祖國》《歌唱祖國》兩首歌曲是當下傳唱最廣、群眾喜愛度最高的愛國歌曲,可以說人人會唱。
  • 《我和我的祖國》西海岸全民快閃愛國熱情高漲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留下一首讚歌……」伴隨著振奮人心的音樂,西海岸新區社會各行業代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安防人員、消防人員、青島紅樹林代表隊、愛國少年代表隊、老年合唱團等組成的四個方隊,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手持國旗唱著《我和我的祖國》,在廣場上組成了巨幅「中國加油」的字樣。
  • 《我和我的祖國》看得他們熱淚盈眶,《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
    自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起,自五顆紅旗升起的那一刻起,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響的那一刻起,自舉國人民揮舞著手中的紅旗高呼雀躍的那一刻起——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離。《我和我的祖國》,是未結束的結束,是已開始的開始——歷史交臂的這一刻,過去,是先賢的過去,未來,是我們的未來,祖國母親將由我們這一代新青年守護。
  • 河南港中國旅集團「歌唱我和我的祖國,唱響愛國情懷」活動舉行
    9月19日下午、由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河南港中國際旅遊集團承辦、西工區街道辦事處、西工區文化和旅遊局、洛陽市旅行社協會、洛陽市導遊協會參與的「歌唱我和我的祖國,唱響愛國情懷」主題活動在河南洛陽明堂天堂景區成功舉辦,大家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 《我和我的祖國》影評
    近兩個半小時的時長,我的眼睛緊緊的釘在幕布上,一分一秒也不想挪開。作為建國七十年大慶的獻禮影片,實屬不易,各位主創人員面臨的壓力,我想一定很大。在如此高壓的環境下,每位導演,都用自己的方式,拍出了自己心中的祖國,令人振奮,令人激動,令人感慨。偉光正,卻不假大空,每個演員都很好的完成了既定任務,雖然細節上仍然存在著遺憾,但是我的私心填補進了所有的縫隙。
  • 愛國禁毒教育活動走進鄭州火車站 旅客激情演唱《我和我的祖國》
    據了解,此次活動主要向廣大群眾和過往遊客詳細講解毒品的種類和特徵,通過以案說法,列舉吸食毒品的典型案例,幫助群眾深刻地認識到毒品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提高對「珍愛生命 遠離毒品」重要性的認識。
  • 《我和我的祖國》:愛你不是三言二語
    不管你在哪,無論你是誰,當國歌響起,當國旗升起,滿滿的愛國情懷就會在我們心中激蕩!千言萬語傳遞著一個聲音:我愛你,中國。即使時光不再倒流,但我也願用我的一生來閱讀您那清淡如塵的皎潔,我奮進,為你那抹皎潔上色彩。
  • 曾軼可現身倫敦街頭,與留學生一起高唱《我和我的祖國》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曾軼可穿著十分休閒,與身邊的留學生一樣在國慶期間一起為祖國母親慶生,與大家一起在倫敦街頭高唱《我和我的祖國》。
  • 朝陽學校開學典禮「我和我的祖國」唱響校園 用行動禮讚祖國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朝陽學校開學典禮「我和我的祖國」唱響校園 用行動禮讚祖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2019年9月1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朝陽學校舉行了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的開學典禮。
  • 《我和我的祖國》徵文獲獎名單出爐
    在這一年中,品讀行學子在《我和我的祖國》徵文比賽中各顯神通,留下了眾多優秀的作品。  參與徵文,品讀行學子愛國情懷躍然紙上  2019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慶祝新中國70華誕,品讀行向樂學少年發出熱情邀約——以「我和我的祖國」為題,向祖國母親表白!「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親愛的祖國,是您的哺育,讓我成長,是您的富強,讓我自信!
  • 為祖國獻禮!嘉峪關市圖書館舉辦「我和我的祖國」青少年創意手抄報...
    大賽現場書中顯血骨畫裡呈江山參賽的70位參賽選手和現場的所有觀眾,伴隨著優美的音樂,一同合唱《我和我的祖國》,大家揮舞著手中的國旗,歌唱心中強烈的愛國熱情,實在是振奮人心!此次「我和我的祖國」青少年創意手抄報大賽,將書法和繪畫結合在一起,通過競賽的方式共繪祖國新貌,增強了孩子們的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對於營造我市愛國主義文化氛圍、引導廣大青少年做新時代的堅定信仰者、模範踐行者和文明傳播者具有積極作用。
  • 「漢語盤點2019」揭曉:「我和我的祖國」當選年度國內詞
    解放軍報從今日起推出「奮鬥2019」年終專稿,希望通過對這一年新聞熱詞的回顧,見微知著,記錄這一年我們的奮鬥姿態,展示這一年我們在強國強軍徵程中煥發的奮鬥精神。「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當年的中國與世界。」12月20日,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主辦的「漢語盤點2019」揭曉儀式在京舉行。「我和我的祖國」當選年度國內詞。
  • 《我和我的祖國》細節都是故事,太壯觀了!
    前夜在那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年代,那又是一個全民高度愛國的時代,不留餘力,毫無保留。感覺祖國在努力地前行,終有一天會以另一種姿態,重臨世界之巔。相遇印象最深的片段是張譯和他的戀人在慶祝原子彈成功發射的人流中遙遙相望,張譯從滿眼含著淚水到摘掉口罩幾十秒的特寫鏡頭,所有複雜的心情都通過面部表情表現出來,最後兩個人沒有走到一起,人群中的最後一眼也許就是這裡是全片讓我淚崩的一個點。
  • 華山景區唱響《我和我的祖國》,五湖四海旅客為祖國打call
    、玉泉院以及華山主峰等景點,一場《我和我的祖國》快閃,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客熱情參與,紛紛為祖國打call,表達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深情祝福。「我最親愛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乾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無論是遊客,還是景區工作人員,都唱出心中熾熱的愛國之情,現場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歌聲迴蕩在華山之巔。一曲歌罷,大家紛紛點讚祖國,向祖國表白「我愛你中國」。
  • 陶虹張庭林瑞陽年會變大型愛國現場,全員手舉國旗:我愛我的祖國
    昨晚,張庭林瑞陽和陶虹的公司舉辦公司尾牙年會,現場超多員工以及300多名股東齊聚一堂,場面那叫一個歡脫。雖然是公司年會,但是現場也是變成張庭陶虹的見面會,被員工和粉絲團團圍住。同時張庭和陶虹在現場還一起和交杯酒,互餵美食,還一起跳起了今年最流行的《野狼disco》,讓不少粉絲們都直言這兩位還真是開心的像個孩子。不過值得注意的就是在當天,陶虹和張庭在臺上不斷的揮舞著國旗,更是不斷的喊話愛祖國,新年快樂。同時在公司年會結束大合照的時候,所有人都是手舉國旗,高呼:我愛我的祖國,新年快樂。
  • 中英街上,軍民快閃高唱《我和我的祖國》
    在深圳有這麼一條街,寬不過4米,卻是一國兩制的交匯點。這便是深圳的中英街!9月23日,駐街的武警廣東省總隊執勤三支隊官兵與中英街居民以快閃的方式手舉國旗唱國歌、紅歌,當街表白祖國,引得大批遊客、港胞自發地加入其中,場面熱烈、群情激昂!遊客們激動的說:就該這樣子!2019年9月23日,深圳,武警官兵、中英街居民、遊客、港胞一起歌唱祖國、表白祖國。一條小街,見證百年榮辱。
  • 音樂會奏響《我和我的祖國》
    記者了解到,今年一中的「開學第一課」將交響音樂和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以經典的愛國主義音樂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南京一中交響樂團劉大進團長介紹,整場交響音樂會特別注重選曲,開場樂曲《我和我的祖國》奏響愛國主旋律;《紅旗頌》再現新中國成立時激動人心的時刻;《喬家大院》再現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民族精神;《黃河》讚頌了中華兒女在國家民族處於生死存亡時刻萬眾一心、奪取勝利的偉大精神。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介紹說,今年是南京一中教育集團第二年以交響音樂會的形式開啟「開學第一課」。
  • 千人「快閃」新湖 鬱金香花海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當天籟般童聲響起,從四面八方走來的市民手拿國旗,帶著自豪的微笑演繹這首耳熟能詳的歌。 在這樣一個充滿生機和美麗的地方,看到一面面國旗在遊客的手中飄揚,《我和我的祖國》歌聲響起,相信每個人的內心都會熱流湧動。這次用《我和我的祖國》「快閃」行動作為花博會開幕的重頭戲,新湖就是要傳遞這樣一份能量,讓每位「鬱見「新湖的朋友,在《我和我的祖國》歌聲感召下,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未來。
  • 我和我的祖國,唱響山村裡的歌
    國慶節和中秋節將至,值此雙節前夕,把我們土家山寨熱情高歌《我和我的祖國》的故事寫出來與大家分享。近日《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喜獲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嫋嫋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 祖國,我愛你
    愛國,從小就學會了「愛國」兩個字,無一例外,對於我來說,它只不過是新學會的兩個漢字。似乎記得,學的時候沒有更多的解釋,學完了,會寫了,接著就學另外的漢字,更加也就不會去鑽研它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