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現貨黃金價格飆升,黃金回收價格也創下歷史新高。許多手中持金的市民擔心金價短期內會下跌,選擇賣出黃金變現。然而,目前國內黃金回購,問題多多。
黃金首飾回購折價率很高
普通消費者買金大多是一種傳統習慣,但許多人只看到了黃金本身的價值,但忽視了黃金回購的問題。金店銷售的黃金飾品在出售價格中包含了二次加工的手續費、保值費等,自然比原料金價格來得高,而一旦持有人需要變現時,一般店家是當做「廢金」回購的,折價率高達30%。
例如,目前大的黃金商場,如果要把舊的黃金賣給他們,就是回收黃金,必須要提供原始的發票,而戴了幾年的首飾或者別人送的禮物,一些戒指、項鍊什麼的,很可能沒有原始發票。如果原始發票沒了,基本上就是按「廢金」回購。目前各黃金賣場倒是有一種「以舊換新」業務,沒發票的舊黃金可以交給商場,換回有發票的新品。但以北京的菜百和國華商場為例,客戶要承擔每克15元的「加工費」。另外,如果沒發票千足金也會被認定為足金,要換千足金還要再交每克10元的「差價費」。25元/克的換新費,幾乎接近金價的十分之一了。
黃金回收渠道單一 野店收金藏貓膩
正是由於上述所說的黃金回購單一,許多黃金回購的野店生意紅火。據法制晚報報導,北京黃金大賣場周邊就聚集著多家收黃金小店。大的,有首飾店的門臉;而小的,就「蝸居」在菸酒店或眼鏡店內,甚至連裡面只能容一個人轉身的彩票店,也打出了「高價收金」的招牌。這種小店收金,存在著不少的貓膩。
首先是首飾重量上存貓膩,暗訪中法制晚報記者發現,不少收金店會在重量上做手腳。在收金時,這些小店都用自己的秤來稱重,幾乎用的都是同一種電子秤,一般稱出來的重量都會比實際重量少。
這些收金小店重量上沒準譜,回收價格隨意性也很大。在暗訪的幾家店,記者得到了從255元/克到265元/克之間六七個回收價格。相對而言,規模較大的店價格偏低,而空間越小的店越「敢開價」,但都能「侃價」。
除了在重量上可能耍貓膩,回收價格不一之外,大多數收金店在收金時並不要任何票據。這就存在逃稅嫌疑,並可能成為銷贓渠道。
彩金金條裝飾多 回購成色易惹爭議
不僅黃金首飾回購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問題,彩金金條也會出現成色認定偏差等問題。據新聞晨報報導,鮑女士去年年底,購買了200克某公司出品成色為「四九金」的「喜結連理」投資金條。時下正是多年不遇的黃金價格暴漲期,於是打算拋出實物黃金賺取差價。不料,她先後兩次前往「中金黃金」,將同一款、同一批次的「鴛鴦條」辦理回購手續,卻被告知金條的成色有2%以上的出入。由於所購買的金條並非「中金黃金」所生產,所以回購時只能以現場測定的成色來交易。第一次去,賣了100克的金條,回購櫃檯的工作人員對她帶去的印有鴛鴦圖案的金條進行了仔細測定,分量沒有偏差,但成色卻只有97%。
而第二次帶著剩餘的部分金條來到同一家「中金黃金」的檢測結果讓鮑女士大跌眼鏡,因為同樣的「鴛鴦條」,上次檢測的成色只有97%,但這次的檢測結果卻達到了99.98%,接近「四九金」的標準。鮑女士當場質疑,是「中金黃金」的工作人員在上一次的成色測定中出了差錯。
「中金黃金」旗艦店店長王彥表示,「中金黃金」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備回收合法實物黃金的商家(除了「原購原賣」的商家之外),由於消費者的黃金來源複雜,所以必須採取當場測量的交易模式來規避風險。在辦理金條回購交易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曾經明確提醒過鮑女士,其所持有的金條上有較多彩金裝飾,而這些彩金圖案所使用的材料並非黃金,所以肯定會影響黃金的實際成色。
理財師提醒:
1、黃金首飾不算黃金投資
深圳發展銀行上海分行理財經理魏小姐提醒市民,購買黃金首飾其實不算黃金投資。她表示,從投資角度來說,投資黃金飾品的風險最高,買得貴,賣得便宜,投資者購買此類實物金不但不能充分享受金價上漲帶來的收益,甚至可能出現虧本現象。
2、明確投資目的「裸金」勝於彩金金條
中金黃金上海公司店面管理部副經理遲竟成建議,為了最大可能規避實物黃金的回購糾紛,消費者在挑選金條時,必須首先明確所購金條的目的為何。如果是為了單純的投資,那麼就應當在國際黃金實時價格的基礎上,選擇當時市面上附加成本最低的實物黃金,俗稱「裸金」。而彩金金條的單價是在黃金基礎上,又附加了工藝成本形成的黃金產品,其零售價肯定高於「裸金」,而且一旦回購,也只能按照測算後的「裸金」價格來交易,通常比較適合收藏兼具投資的客戶購買。也正因此,彩金黃金的理想交易場合,並不是黃金回購,而是收藏品市場。
3、銀行實物黃金與黃金T+D提金成本更低
專家表示,目前許多人購金忽略了銀行渠道。其實從銀行購買實物黃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業內人士從三個角度作了比較:
就價格而言,市民不難發現,在金店購金,由於加工費、工藝費較高,加上稅收及金店經營成本和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的利潤需求,其黃金溢價幅度一般都會超過20%,每克價格比原料金高30至60元。而銀行的實物黃金與黃金T+D提金不需要任何附加成本,價格較低。
在增值性方面,金店黃金首飾與金條回收折價率很高,再扣除相應的檢驗費用,賣出價格要遠遠低於買入價格,在黃金漲幅較小的情況下,很難增值。銀行除紀念金有折價費外,其他交易品種價格都按市場價回收,在金價上漲時,實物黃金與黃金T+D都會有較大收益,而且黃金T+D既能買漲亦能買跌,能有效平抑供求矛盾,獲得更大收益。
對於在銀行買金的便利性顧慮,專家表示其實是因為市民不了解才造成的誤解。金店的黃金交易需要在金店營業時間內指定地點交易,支付現金後領貨回家,如果不是知名金店還需鑑定。買賣過程中黃金需要自行保管,風險較高;通過銀行渠道投資黃金,在家或辦公室就可進行網上交易,方便快捷。而銀行購買的實物金可根據投資者需求隨時提金,也可由金交所代為保管。
(責任編輯:黃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