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6日,隱秘於世間的連環殺手,52歲的高承勇,在白銀市工業學校內的小賣部被捕。曾造成巨大社會恐慌的「白銀市連環殺人案」,跨越28年,最終塵埃落定。
今年7月19日,「白銀案」正式開庭,舉行了不公開審理。
從1988年到2002年,14年間,高承勇入室殺害、性侵了11名女性,最小的被害者年僅8歲。
在新京報的採訪裡,審問高承勇的警察說:「我們見的人多了,你想像不到他那種冷靜,人過分冷靜,其實已經是一種機械性的麻木,純粹屬於殺人取樂。」
面對警方的審訊,高承勇有問必答,出奇地平靜。交代罪行時,他幾乎記得11起命案的全部細節,時間、地點,甚至幾點幾分都清清楚楚。
在審問裡他坦白:「不殺人,我心裡不舒服。」
殺人取樂,多麼令人恐懼的詞彙,但它真真切切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許多連環罪案裡,有的殺手只對女性下手,手段殘忍,極其變態。
他們普遍被心理專家認定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精神變態,把別人的痛苦當作自己快樂的源泉。
平靜的外表下,這些人往往給予人們老實、可靠的假象,但卻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沒有情感的能力。冷漠無情,是他們最顯著的特徵。
這些連環殺手,有的專挑幼女,有的專挑性工作者,像高承勇,他幾乎只挑穿紅衣的姑娘,民間也稱他「白銀紅衣殺手」。
細思極恐的是,高承勇被捕後,他身邊的家人,甚至妻兒,都不敢把他和冷酷變態的連環殺人犯聯繫在一起。人們都說:「他長得老實巴交,又寡言少語,怎麼可能殺人?」
也許,正是因為普通的長相、寡言封閉的性格,讓他更容易隱秘於世間,多年裡逃脫了一次又一次的警方調查。
但殺手不分外表,隱藏在任何外表下的,都是這些連環殺人犯無法逃脫的罪惡。上世紀70年代,長相俊俏,看上去風度翩翩的大學畢業生Ted Bundy,犯下了滔天罪行。
1974年到1978年間,他在美國的七個州,綁架強姦殺害了多達30名女性。警方說,也許真實的數字更高,但已經無從考證。
在他等待行刑前的電視採訪裡,畫面中Bundy,平靜面對記者的提問,甚至在描述自己如何引誘殺人時,露出得意的笑容,有時還會大笑出聲。
他的眼睛裡,沒有任何情緒,感覺不到他絲毫的歉意,只有輕蔑和戲虐。
僥倖逃脫魔掌的女孩兒們,對他的評價幾乎都是帥氣、有魅力,甚至是一個讓人覺得想嫁給他的對象。人們做夢都不會想到,這樣一個看上去前途無量的青年,會是一個如此殘暴的連環殺手。
每次殺人前,Bundy會在公共場合有技巧地搭訕他想下手的對象,假裝自己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
把姑娘騙到偏僻的地方行兇後,他會反覆往返事發地點,侮辱屍體,享受那一刻的暴虐。除了侮辱屍體,他也肢解了至少12名被害女孩,甚至切下她們的頭顱拿回家,當做紀念品。
殺人取樂,甚至留下被害人的物品,是這些變態殺手熱衷的行為。對比Bundy的暴戾,高承勇曾經將被害者的相冊帶回家,半夜躲在被窩裡看,以此滿足自己的變態欲望。
是什麼造成了這些變態殺手的反社會人格?為什麼如此暴虐,對生命毫無敬畏之心,專挑女性下手?
1946年,Bundy出生在美國佛蒙特州,他的母親是未婚媽媽。那個時候的美國,未婚媽媽和私生子備受社會的歧視,Bundy的祖父母不得不假裝是他的親生父母,以此逃脫風言風語。而他的親生母親,成了自己的姐姐。
從小到大,缺乏管教的Bundy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孩子。儘管他非常內向自卑,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壞事做絕,偷盜、打架、虐待鄰居家的貓,18歲前已經進了兩次少管所。
直到1969年,23歲的他在一次偶然情況下、朋友的嘲笑中發現了自己的出生證明,得知了自己的真實身世。
從這一刻起,Bundy深深地恨上了自己的母親,責備她讓自己蒙羞,成了人們口中的「不倫之子」。
心理專家在分析他的案例時說,這一次身世揭秘,對Bundy的心理變化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負面作用,給他之後的人生埋下了定時炸彈。
殺女人,成了他緩解憤怒的唯一方式。
而1984年高考落榜的高承勇,參加飛行員選拔也最終落選,兩次落榜,讓他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求學夢碎,只能外出打工,巨大的心理落差,加上冷漠、不合群的性格,讓他生出了變態的心理毒瘤。
無法和正常人一樣處理情感和挫折,通過殺人和犯罪來排解自己的苦痛,是這些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心理變態殺手,最得心應手的手段。
法官在Bundy最後一次的庭審中,向他出示了只有11歲,也是年紀最小被害者的照片,企圖讓他當庭向家屬道歉、表達歉意。
但他死到臨頭都拒絕道歉,只說了一句令人不寒而慄的話:「我會是你這輩子見過,最冷酷無情、狗娘養的雜種。」
直到1989年死刑前,他才最終認了所有的罪行,但直到死,他都沒有說過一聲對不起。
而高承勇在被捕後的審訊裡,對8歲受害女孩的死,也是毫無歉意。但最終,在7月19號的開庭裡,他向坐在庭上的家屬們鞠躬道歉,承認了全部的罪行。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願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