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小蘿莉萌,可惜最後蒙住了漂亮的頭髮。歌舞好聽,歌舞段落拍得也好看。看似簡單的尋親故事,卻講了宗教融合和世界大愛。其實最喜歡阿訇的那一段,清真寺歡迎所有人,所有的宗教其實都是相通的普世大愛。每次看印度片的時候都恨鐵不成鋼,人家在拍國家民族宗教的愛與恨,中國電影還在為下三路喜劇買單。
2、《芭薩提的顏色》,電影剛開始就是印度的歌舞片,年輕的胡鬧這些,慢慢看到最後,忽然就被震撼一下,以天下為己任的心,年輕的熱血更能讓人感動,和平年代的內亂,使得人們淡忘了有外敵時的英勇犧牲的先烈。但是人性的惡是相似的,當前者發生在自己的身邊時,才會明白自己也應該和先烈們一樣,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
3、《摔跤吧!爸爸》,縱使一開始父親的確是在滿足自己的私慾,用爸爸的威嚴逼迫女兒練習摔跤。但冠軍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吉塔從第一次參加比賽開始就不再是為了爸爸,而是為了自己了。最後一幕爸爸被鎖到屋子裡,吉塔完全靠著自己贏了比賽,也正是說明,這個女孩,已經開始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4、《三傻大鬧寶萊塢》,近三個小時的片長,卻沒有一個多餘的情節,劇情前後呼應之巧妙值得稱奇。好電影不一定要苦大仇深,能真正愉悅觀眾,那也是一種巔峰。道理淺顯但知易行難——試問有多少人在擇業上能真正做到從心所欲?而填鴨式教育,在中印這樣的人口大國,更是一百年都不會改變的基本法。節奏感很好的精良商業片。
5、《地球上的星星》,真的被感動到了,教育有時候需要一種不同的方式。但是像阿米爾汗這樣的老師生活中真的可以找到嗎?碰到一個好的老師很重要。我記得我校長說過一句話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6、《巴霍巴利王:開端》,主角及若干人等幾乎都被神化了,不能說不喜歡,畢竟這樣看起來有一股爽勁。以此戰爭場面的刻畫布局也深得我心。只是部分時不時出來的歌舞確實有些尬,倒是挺喜歡遇見愛人以及和她的紋身相對的那個場面的。
6部堪稱神作的印度電影,你看過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