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帶你騎單車,我想和你看棒球,想這樣沒擔憂,唱著歌,一直走」,傍晚騎著單車,塞上耳機仿佛整個世界都是我的,白天那些瑣碎繁雜的事情通通忘掉,就這樣在臺灣的街道,慢悠悠的騎著單車。
臺灣騎行環島路線總長約在1000公裡至1200公裡之間,一般選擇以臺北作為起點和終點。根據上文所述不同的騎行方式,路線有不同變化和搭配,花費時間各異,對體力也有不同的要求。我們以自臺北始的順時針騎行為例,先經過風景優美但較為艱苦的東北海岸、東海岸,再繞行南部屏東半島,最後經過人口稠密的西部平原、丘陵返回臺北。
臺北-蘇澳此段騎行的起點在臺北市區以北的淡水,以宜蘭縣蘇澳鎮為終點,全程通過臺灣的東北角海岸。該路線在夏季有不錯的風景,沿途的海灣、沙灘、咖啡屋均是不錯的休憩之地,單單是騎行過程中聽海浪拍打礁石,也會給你不錯的心情。後半段可適當選擇臺9線繞行宜蘭市區。
臺北-淡水 臺北及周邊河流兩岸的擴大綠地均設計為愜意暢行的自行車道,最遠甚至可以向北騎行到淡水金色水岸。沿途河濱公園植被密集、環境優美、景觀豐富,並有運動場、藝文表演區、輕食休閒區等,是悠遊臺北的絕佳線路。到達方式:臺北市區大部分的橋梁都有步道供單車牽行至堤內自行車道,另外也有很多堤防的水門可供行人車輛進出,沿淡水河自行車道可循標誌至淡水金色水岸。此外,臺2乙線可由臺北市區至淡水關渡大橋,攜單車搭乘捷運至紅樹林站亦可抵達淡水。
鄧麗君紀念公園——筠園:享譽兩岸三地的歌星鄧麗君安葬在金寶山的墓園內,歌迷朋友可以前往以表達追思。此外,這裡可以登高望遠,一覽金山海岸景色。
野柳風景區因海蝕作用影響,風景區內可觀賞到海蝕溝、海蝕崖等景觀,此外燭狀石、擎柱石處處林立,尤以「女王頭」最為著名。野柳風景區海岸時遇大風、豪雨而關閉,建議提前了解景區開放情況。此外,海濱遊覽區域一定要注意安全。
基隆市基隆古稱「雞籠」,其港口開發史始於清朝,興盛於日治時期,在20世紀中期一直為世界貨運大港。由於面積狹小,基隆在近二三十年發展緩慢,現在轉型成為臺北的衛星城市。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和基隆港口均是這座港口城市的代表,城中的建築也可以表現這座城市的悠久歷史。
冬山河親水公園/森林公園:以「親近水,擁有綠」為理念建成的冬山河公園,兩岸分設親水平臺、綠樹成蔭,沿河向下遊騎可 以一直騎到出海口。
花蓮背靠中央山脈,面臨太平洋,是東臺灣最大的城市,因其獨特的 高山、縱谷、海洋等地形而觀光資源豐富,有太魯閣、玉山兩個國家 公園,東部海岸和花東縱谷兩個國家風景區和數個森林遊樂區。 太魯閣國家公園風景區太魯閣是全臺第二大的國家公園。騎自行車沿中橫公路依兩山間的 峽谷逆流而上,可以觀賞到峭壁、瀑布、隧洞、怪石等景觀。自行車容易到達的景點包括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慈母橋、天祥,此段景點間跨度約為20公裡,最高海拔天祥在約500米高處。
七星潭及其周邊七星潭位於花蓮市東北的海濱,由於少有光害,在規劃下增加了賞景步道、石雕園區、賞星廣場和觀日樓。每當夜色降臨,漫天的星空和海岸的燈火都使這個海岸成為了浪漫的旅行之地。從七星潭一直向南直到北濱公園、南濱公園的花蓮海岸自行車道有不錯的風景。此外,城南匯聚美食的自強夜市、歐式風情的東華大學和碧水蕩漾的鯉魚潭也是觀光遊覽的好去處。
厭倦了快節奏的緊張生活,偶爾這樣放鬆一下心情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