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耿諾)剛剛過完了團圓的中秋節,23日,家住朝陽區的孫阿姨叫了廢品回收員,想將家中的水果盒、月餅盒連同一些報紙賣掉,結果卻發現,兩斤多重的一大堆月餅盒還沒有幾張報紙值錢。記者了解到,由於分解月餅盒可能會導致數萬元的機器報廢,回收企業大多拒收包裝複雜的月餅盒。而這導致了中秋節後數以萬計的月餅盒無家可歸。
「我想著這麼好的一個月餅盒,怎麼也能賣三五元的吧,結果人家根本不收。」孫阿姨無奈地笑著說,過個中秋節,家裡的兩三盒月餅也吃光了,她看著月餅盒上又鋪了絨布、又貼了仿皮面兒,感覺挺高級,但實際上到了收廢品工人手裡,連0.5元都不值。
「不是我們不收,要是收了,全得砸在我們自己手裡。」收廢品的工人說,這些盒子裡頭鋪了塑料泡沫和絲綢,表面貼了塑料膜和纖維板,回收企業都不愛要,同時,儘管是企業自己做的盒子,但企業自己也不願意回收了明年再利用。
「越華麗的月餅盒,回收處理越麻煩。」回收企業天天潔負責人劉權告訴記者,工藝相對簡單的月餅禮盒一般按照瓦楞紙的價格回收,價格為每公斤0.6元。雖然月餅的複雜包裝使得消費者為此多掏了腰包,但紙盒的燙金、覆膜、金屬、木材等複合材料回收起來非常費勁,還會造成回收設備的磨損甚至損壞。
劉權說,要是回收月餅盒,主要回收的是紙纖維。回收企業能簡單處理紙上的塑料膜。一些掂著比較沉的月餅盒中放置了壓縮板,即使按照瓦楞紙回收、分解,也不能流通到再利用渠道,到了造紙廠只能當成損耗。
同時,月餅盒子上用的鋁、鐵,都得按照不同的金屬分類回收。木質的盒子就得按照木材回收,但木材現在還沒有暢通的回收渠道。
回收企業不要,按說月餅盒還能回到月餅製造企業,等到來年換個封面繼續銷售。但這個「家」月餅盒也回不去。一家月餅生產廠家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食品衛生、回收後倉儲等角度考慮,企業回收不太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