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位於日本的西端,是日本九州島著名的海港城市。作為日本物產貧瘠、工業相比日本其它地區,也不發達的地方,可玩的地方其實是很少的。或許很多人都是通過一次人為的災難事件,才認識了長崎,那就是長崎原子彈事件。說道沒有什麼軍事設施的長崎,為什麼卻遭到了如此浩劫?長崎到底替誰挨了刀?今天我將用鏡頭帶領大家走進長崎,走進那段日本刻骨銘心的歲月。
日本長崎自古就是,與中國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最鼎盛之時的1688年長崎與中國往來的日籍船隻就達到194艘,中國籍的更是數不勝數。就因來此的中國人數量龐大,長崎還專門設立一個區域供中國人居住,名為「唐人屋敷」。如果你來到長崎,想看到如同京都、奈良那樣多的古蹟,那你坑定會失望的。長崎僅存的古蹟並不太多,很多都因為那次滅頂之災而毀滅了。但是有一處景觀卻是一定要看的,那就是長崎和平公園。
長崎平和公園,也稱和平公園。它位於原子彈爆發中心的北側丘陵之上。這塊土地原本是私人財產,後來原主人捐出來,經長崎政府出資,在此修建了一座公園,以此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犧牲的人們,追悼亡靈,祈禱世界和平。
和平公園最著名,也是標誌性建築就當屬位於公園中心位置的巨大雕塑了。這個雕塑是一個超大的巨人,他右手食指指向天空,他指的方位,是攜帶原子彈飛機擲下原子彈時的位置,他的左手平伸,手掌向下,代表嚮往和平。那麼這個本來沒有什麼轟炸意義的長崎,為什麼卻遭此劫難?或許朋友都從各種史料中,或多或少的了解到了一些內容。
時間倒回到1945年,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以德國為首的義大利、日本軸心國逐漸在戰場上失去優勢,急速走向衰敗。德國更是在蘇聯巨大的戰爭機器前,失去往日威風,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聯合發表《波茲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但是日本仍然拒之頑抗。世界需要一種恐怖的、威力巨大的武器來結束這場戰爭。
最終美國出動了B-52轟戰機,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擲了讓日本乃至世界震驚的原子彈,日本這兩座城市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僅長崎就有60%的建築被摧毀,人員傷亡更達到了8.6萬人。至此,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布結束。
其實,投在長崎的原子彈,目標根本就不是這裡,而是小倉。早在1945年4月的時候,美國「曼哈頓工程」負責人就與美國航空兵的專家討論、決定了四處投放原子彈的日本城市,既:京都、廣島、橫濱和小倉。顯然長崎並未在攻擊的城市之列,長崎只有三菱船廠還稱得上日本的軍工產業。但相比較其它城市而言,當時長崎只能排在三流城市。
在美軍在廣島投放原子彈後8月9日凌晨3點39分,"博克之車"號轟炸機,裝載著"胖子"從提尼安機場起飛向日本飛去。這是一枚鈽彈,與廣島投放的鈾彈「小男孩」相比,結構更複雜,威力也更大。這次的目標是小倉。小倉是日本重要的軍火集散地及倉庫,還有著眾多的軍工廠。
美軍飛機飛到小倉上空後,發現這裡的天氣情況極差,天空烏雲密布,地面濃霧滾滾,根本看不見目標物。就這樣飛機在小倉上空飛了三圈,這招致地面防空炮火的猛烈攻擊,及日空軍的戰鬥機攔截。無奈之下,當時的轟炸機飛行員斯威尼決定改為轟炸長崎。就這樣,11日11點2分「胖子」被投在了長崎的土地上,造成長崎10萬人死亡,60%建築被毀。在莫種意義上來說,長崎是為小倉擋的刀。
時間過去了七十多年,來到和平公園,這裡還保存著當時建築物的遺蹟。在公園內有不少雕塑,都是為了紀念這段歷史,緬懷死去亡靈而設計的,設計者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的不同人種,但是都有一共共同的希望,那就是希望世界和平,遠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