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誤會為內陸城市的沿海城市:經濟超新一線,卻多年屈居三線

2021-01-21 雨融YUKON

我國絕大多數省份中,經濟位於全省第一的城市,在城市分級排名中位置都不會太低,但這種事情總是有例外。比如在河北省就是如此,唐山當了十餘年的全省經濟第一以及老大,但是其城市分級卻常年位於三線,一度讓很多人都覺得有些費解,要知道這裡的實力可一點也不差,光是其工業底蘊就能讓一眾城市為之汗顏,也是創造了諸多中國第一的存在。

作為一座工業城市,唐山在我國解放以來做出的貢獻絕對可以說是非常大的了,不僅誕生了全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也在這座城市裡擁有了第一臺蒸汽機車以及標準軌距的鐵路,還有第一桶機制水泥也是從這裡誕生,雖然看起來這些東西都很小,但實際上每一個東西背後的意義都非常大,也是為什麼這座城市最後工業可以立足於全國,傲視群雄的原因。

說說這裡的實力有多強吧,長期以來這裡都擁有極高的煤礦和鋼鐵產量,並且這裡的2019年GDP達到了6890億元,雖然對比起前些年有所下降,也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進步,但是在省內還是妥妥的第一,甚至要比位居新一線GDP6470億的瀋陽還要高,比省會石家莊的5809億GDP要高了整整1千多億,而這裡已經在省內超過十餘年都處於第一的位置了,接近800萬的人口也是這裡最大的發展動力。

作為一個如今在淘汰落後產能的情況下依舊有3241億工業增加值的城市,你依舊是能夠看出工業作為這裡的支柱有多麼重要。其實最讓我覺得驚訝的還是這裡的漁業其實也挺厲害的,一年內水產品產量接近50萬噸,可能有很多人都快忘了這裡是一座沿海城市了吧。

其實說到這一點雨融都覺得很有趣,或許是人們都太注重這裡的工業歷史以及之前的地震之類的,再加上這座城市的海岸線離市區比較遠,所以很多人都會開始下意識覺得這裡是一座內陸城市,但實際上這裡是妥妥的沿海城市,也有與海有關的度假村以及港口之類的。海的助力也是這裡工業之所以會如此發達的原因之一,只不過雖然工業給這裡帶來了強勢的經濟以及長久的發展,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

一方面就是空氣品質這座城市常年都不是很好,因為工業的發展,所以這裡的空氣一直都算是國內倒數的存在。這些年開始淘汰落後產能才有所好轉,另一方面也與淘汰落後產能有關,這座城市的很多落後產能工廠都在關閉,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的經濟來源,也是這座城市GDP如今之所以會有所下滑的原因,第三產業薄弱的唐山未來想要重新變得特別富裕,估計還得要好些年發展才行。

如果倒也不用太為這座城市擔心就是了,如今這裡全年接待的遊客數量大約在7866萬人次的水平,旅遊收入907億,雖說在旅遊城市中不算很亮眼,但是在普通城市中這絕對是一個相當出色的成績了,其境內如今也在不斷地改善空氣以及環境。這座曾經從地震中涅槃的城市,如今相信應該也會從經濟低迷之中涅槃吧,只需要我們好好期待一下就行。

總的來說,雖然這座城市如今位於三線之中,並且還是多年位於三線,但並不會影響這座城市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別看石家莊GDP比這裡低了1千億還在二線城市的行列之中,但是你看在人們心中的認可度以及名氣方面,哪項不是唐山更勝一籌,所以倒也沒有必要太糾結這個問題就是了,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一沿海城市「真慘」!常被錯認為內陸城市,經濟超一線卻屈居三線
    從常識上看,經濟全省第一的城市,基本上應該是新一線城市或至少二線城市。看到這裡,唐山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單看實力,唐山的工業發展相當迅速,在全國創造了許多中國第一,各項殊榮絕對載入史冊。一沿海城市「真慘」!常被錯認為內陸城市,經濟超一線卻屈居三線!
  • 江蘇一座三線城市,未來「有望」升為二線城市,佔地16931平方千米
    我國境內有著眾多城市,這些城市的經濟產業與地理位置不同,發展的狀態也是各不相同。相比較來說,沿海城市的發展要比內陸城市更加好一些,因為其不僅有著豐富的經濟產業,而且這些城市大多數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流動人口非常多,所以其境內的經濟發展也是欣欣向榮的。
  • 國內最尷尬的沿海城市:有世界級的深水港,卻還只屈居在三線
    圖片來源於網絡但是就是有那麼一個城市,它在國內所有的沿海城市中位置非常尷尬,雖然它有著世界級的深水港,但卻還只是一個位居在三線的城市,而且當地人也都是有苦說不出。而且在近幾年來,這個市的經濟總量更是排在了福建省的末尾,這和其他的很多沿海城市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 以「海」字命名的5座城市,前4個都是沿海城市,唯獨它在內陸
    我國的地理位置優越,不論是海洋資源還是陸地資源,都有著豐富的儲存,只不過各個城市的地區分布不同,也就導致了經濟發展的不同。 通常情況下,沿海城市都有許多優勢,絕大部分的沿海城市,其經濟發展都比內陸城市快很多,因此總是會有不少內陸城市,被人們所忽略。
  • 青海唯一的三線城市,物價遠超一線城市,但旅遊資源數不勝數!
    青海省位於中國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面積72.12萬平方公裡,居全國第四位,長江、黃河的源頭是青海,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也在青海,故名「青海」。到目前為止,青海省的城市已經錯過了一二線城市。排名最好的城市只有一個「三線城市」,那就是青海省會西寧。
  • 江蘇「勵志」的城市:十年前是三線城市,如今經濟比肩新一線
    說起江蘇省,人們有說不完的話題,江蘇是網紅省份,經常有事沒事上熱搜,比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都多。江蘇雖然是全國經濟第二大省,但是它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均衡最強的省份,它是全國唯一一個地級市GDP總值都超過3000億元的省份,就連最後一名的宿遷城市,在2019年的GDP為3099.23億元,超過很多的地級市。
  • 廣東這座城市GDP排名第三,卻屈居為二線城市,無緣新一線!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中國速度」讓世界人民見證了中國的崛起,人們旅行更加方便,各地的經濟也因此飛速發展,國家經濟能力也一直穩定的增加,讓世界各國紛紛學習。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也在提高,除了沿海城市和改革開放設立的經濟特區取得了優異的經濟發展成績外,其他省和二三線城市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在新公布的2019年新一線城市中經常出現,但是在廣東省,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排在全省的第三位,但不能進入新的一線城市名單,只是屈居二線城市。
  • 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臺北,放在內陸地區能跟一線城市媲美嗎?
    從上世紀70年代以後,它的經濟可以說是發展的非常迅速,與新加坡、香港、韓國一起也是並稱為「亞洲四小龍」。 由此可見,臺灣在當時也是非常厲害的。要說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的話,那大概就非臺北莫屬了,臺北也是臺灣島上最大的一個城市,同時也是非常發達的一個城市。曾經的臺北可以說是非常的輝煌,當然了,現在可能已經不比從前。
  • 國內服裝一線品牌重心偏向二三線城市
    對於消費者而言,北京、上海等地不僅城市繁榮、經濟發達,而且更是購物消費的理想之處。因為在這些地方,能找到世界上最大牌的服裝品牌和國際上最流行的服裝款式。而對於國內服裝品牌而言,能夠順利進入這些城市,也就為進入整個中國市場求得了一塊「敲門磚」。曾幾何時,它們是各大服裝品牌進駐的夢想之地。在這裡,可以找到任何一家國內一線品牌的店面,這些品牌也曾經為順利進入北京、上海而費盡心機。
  • 廣東很不甘心屈居三線的3座城市,一個是肇慶,還一個是經濟特區
    現在從廣東的社會區域內看,旅遊文化的城市發展很受歡迎,另一方面,城市除了在經濟方面有很強的表現外,還需要努力完善城市不同的產業,這個可以讓很多人更好的發展,還有很多城市正在快速發展。廣東的城市數目很多,不同的城市是有不同的經濟態度的,更有不同的發展軌道,即使是不出名的城市,但它們的城市產業發展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其城市的地位不同,從發展能力來看,城市的發展力也有令人懊悔的一面。
  • 打破內陸城市,趕不上沿海城市傳說的城市,現為內陸第一大城市
    在很多人的心中,內陸城市遠不如沿海城市,因為沿海城市有很多更方便的發展條件和發展契機,但是,在內陸的這個城市打破了很多人的想法,這個城市也非常發達,是個有魅力的城市,武漢。武漢是湖北省省會,是中部6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是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學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發展非常快的大城市,也是內陸的明星。武漢有很多科技研發基地,有更多的大學生創業基地,在這一點上,武漢不斷產生新的科學技術,不斷供給人才,武漢也是一個教育非常發達的城市,是一個有兩個尖端學府的城市。
  • 河南省城市等級劃分:新一線城市1座、三線5座、你家鄉是幾線?
    河南省城市等級劃分:新一線城市1座、三線5座、你家鄉是幾線?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河南省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市,21個縣級市,83個縣,53個市轄區。2019年,河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259.20億元,同比增長7.0%;總人口10952萬人,常住人口9640萬人。
  • 沿海省會城市福州,為何知名度遠不及內陸城市合肥?
    福州和合肥,一個是經濟發達的福建省的省會,一個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安徽省的省會;一個是沿海城市,一個是內陸城市。2018年合肥全年接待國內遊客1.28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721.62億元(資料來源:《合肥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江蘇最容易被誤會的一個城市,與浙江某城市發音相同,如今為三線
    江蘇位於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特別顯著,人們越來越崇尚這種身份,實際上,江蘇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否則,幾年之內就不會出現南京,蘇州,無錫等許多優秀城市,江蘇省的經濟發展相對平衡,經濟產值最高的廣東是無可替代的,我真的很羨慕和討厭它!
  • 江蘇一座三線城市,未來「有望」升為二線城市,佔地16931平方千米
    我國境內有著眾多城市,這些城市的經濟產業與地理位置不同,發展的狀態也是各不相同。相比較來說,沿海城市的發展要比內陸城市更加好一些,因為其不僅有著豐富的經濟產業,而且這些城市大多數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流動人口非常多,所以其境內的經濟發展也是欣欣向榮的。
  • 2018年排名,各省份哪些城市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
    上海和北京為一線城市,重慶和天津為新一線城市。1、廣東省。廣州和深圳為一線城市,東莞為新一線城市。我們在地圖用不同顏色標識出來,淺色的城市是連三線城市都沒有排上名單的城市。如韶關、河源、梅州、清遠、雲浮等城市。2、安徽沒有一線城市,只有省會城市合肥是二線城市。
  • 臺北這座城市的城建,放在內陸是什麼水平?是二線還是三線呢?
    臺北這座城市的城建,放在內陸是什麼水平?是二線還是三線呢?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的領土,臺灣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經濟發展的非常快,當時跟香港,新加坡,還有韓國,並成為亞洲四小龍。臺灣最大的城市就是臺北,臺北這座城市曾經有過輝煌,當然也有過沒落,現在去過臺北的人們,很多人都感覺還為這座城市已經遠遠落後於內陸的一些城市了。很多人對於泰國的一些了解,大多都是在網上得來的,臺北在以前的時候非常的具有吸引力,很多的大陸遊客都想要去臺北看一看。現如今兩岸開放早已很多年了,現在去臺灣也是非常的容易,而且大陸遊客給臺灣這座寶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 東北最低調的城市,明明被評為新一線城市,卻被說感覺像三線城市
    東北最低調的城市,明明被評為新一線城市,卻被說感覺像三線城市最近這些年,經過國家的大力發展和支持,以及各個省份的不斷抓住機遇努力發展本省的經濟。除了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一線大城市以外,已經成長起來了一批新一線城市。
  • 廣西有望升為三線的2個城市,一個是玉林,一個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所以就來認識2個廣西有望升為三線的城市,這2大城市的對外名氣都比較高,但如今也只能是屈居三線城市。玉林是廣西地處桂東南的一個地級市,它的城市在廣西境內所佔據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首先從位置因素上看,它是毗鄰粵港澳的,這個優勢是可以為其城市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其次是玉林的交通網絡是較為發達的,這也是能很好的帶動其城市持續的進步,讓人是感到玉林的資源是多麼豐富。
  • 我國極具爭議的新一線城市經濟僅為三線,靠什麼擠掉大連成新一線
    我國城市的發展正在加速,除了發展四個主要的主要城市,最近還宣布了一個新宣布的新的主要城市,這些城市的經濟實力對每個人都是顯而易見的,許多城市都在拼命地提高門檻,但是,在宣布新的主要名單後,該市引起了批評,它的經濟不是該省最好的,是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