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園是我國古典園林的瑰寶,從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開始,歷經元、明、清幾個朝代,一直是封建帝王的御用宮苑。公園面積約68.2公頃,其中水面為38.9公頃。北海之景以水取勝。入夏時節,池岸垂柳蔭蔭,就像翠瀑拂水依人;湖中錦鱗閃閃,好似碧波漣漪傳情,使得聳立於蓮湖之畔的白塔,更顯氣宇軒昂,北方皇家園林的宏闊氣勢和南方園林的婉約風韻渾然一體。
每值七月,荷花盛開,那不同姿態的荷花與荷葉前後交錯,顧盼掩映,明暗相輔,優美和諧地融合在一個清芬芳馨的世界裡。北海植荷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北海地區在唐朝為幽州城東北郊禮賢鄉龍道村一帶,附近居民利用這一地區湖泊多的特點,闢治水田,種稻植荷。
金代「開浚湖泊,逐漸形成一個風景區,稱為白蓮潭。白蓮潭中廣植蓮花,池中養有魚鳥,晨曦射波,池光映天,綠荷含香,魚鳥中遊,又有舟夾在中間,確是一幅美的畫面」由此可見,在池中種植蓮花從唐代就開始了。隨著金代皇室活動的日益頻繁,北海已是帝王們的遊樂離宮。 「至大二年(1390年)八月仲秋之夜,武宗與諸嬪妃泛舟于禁苑太液池。彩帛結成採菱採蓮之舟。輕快便捷,往來如水。」表現出荷景的生動與情趣。
又據清史記載:每年舊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太液池放河燈,幾千名小太監手持荷葉,葉上點燃蠟燭,青光閃閃,羅列兩岸,太液池上玻璃荷燈幾千盞隨波飄蕩,中流駕龍舟,奏梵樂。可以看出,當時以荷為內容而進行的娛樂活動形成的早期荷文化,已滲入到百姓甚至於帝王的生活中。
北海栽培荷花的歷史源遠流長,一直保存至今。1988 年,公園從武漢園林科研所荷花品種基地引進盆栽荷花品種120個,開始了盆栽荷花的養殖技術研究工作。北海公園現有荷花100餘品種。小海荷花為湖蓮展示區,主要種植有白洋澱紅蓮及太空蓮。小西天為品種蓮展區,種植有大量的新優及優良的保留品種。濠濮間為水生植物展區, 等植物共同營造出悠閒而又雅致的意境。
為展示北海荷花養殖水平,宣傳、介紹北海荷花栽培歷史與荷文化,豐富北京市民夏季文化活動。1989年北海成功地舉辦了一屆全國荷花展覽——「萬盞荷花萬盞燈,四十盛景迎國慶」,來自全國各地的荷花與北海太液池的荷花交相輝映,姿態萬千,廣受歡迎。迄今為止,北海共舉辦了18屆荷花展覽,成為了北京市民夏季賞花遊玩的一項傳統文化活動,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