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獨家分析了伊能靜52歲生日時寫的小作文,受到很多網友點擊學習。很多人留言說因為這篇文章,愛上了52歲就能感知到生命真相的伊能靜。
今天,我們來分析下伊能靜所創作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春泥》。
很多人都不知道,伊能靜早就是娛樂圈中小有名氣的才女。她作詞的《春泥》在2003年獲得華語流行樂傳媒大獎季選十佳單曲獎,該曲由她的前夫庾澄慶演唱。
伊能靜16歲時出道,當時她的年薪只有2500元人民幣。但是這點微薄的薪水根本不能償還她們家500萬元的債務。於是還未成年的她,就在外租著15平米的廉租房,每天奔波於各大夜總會、秀場去唱歌賺錢。
通過10年的辛苦工作,她在1995年還清了所有家庭債務,才開始了她自己的真正人生。
1987年,18歲的伊能靜認識了大她8歲的庾澄慶,兩人不久就墜入愛河。他們默默的談了十多年的戀愛,於2000年在美國註冊結婚。
結婚後,有一次,伊能靜看到一篇有關於她的不實報導,她看媒體為了達到大肆宣傳的效果,把自己說的一文不值、十分不堪,看後,伊能靜感到特別傷心。
於是她一邊哭一邊創作出了《春泥》這首歌的歌詞。
《春泥》的靈感,是出自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為什麼伊能靜在傷心時會想起龔自珍的這首詩呢?這首《己亥雜詩》背後,到底隱藏了伊能靜什麼樣的心境?
一,伊能靜作詞《春泥》背景分析
要分析伊能靜當時心境,我們就需先解析下這首《己亥雜詩》。這首詩的創作者龔自珍,前兩句是用抒情加敘事的手法,抒發了自己辭官離京時的複雜心情。後兩句則通過「落紅」比喻自己,雖然已離開官場,但仍舊保有濃烈的愛國之心和愛國之意。展現了他雖不在前線,但依舊心繫國家、對國有用,而且化作春泥後更加會保護祖國的思想感情。
此詩的主旨強調了龔自珍強烈的愛國情懷,並向世人展示出以落紅為代表的新生力量的崛起。化作春天泥土的落花,還起著培育下一代種子的使命。
有大佬評論這首詩展現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
那麼伊能靜自創《春泥》一詞,其實就是在表和龔自珍一樣的意。
她創作歌詞時是帶著悲憤交加的情緒寫的,她能理解龔自珍的情感。
之前我們說過,伊能靜是她的藝名,此女子本名叫吳靜怡,出生在中國臺北。後來她的母親改嫁給日本人,她便改名伊能靜江,藝名為「伊能靜」。她的外公楊元丁雖是一位抗日英雄,曾任基隆市議會副會長,但因伊能靜身份多重,這可能就是當時媒體炒作讓她招黑的根本原因。
為了表明自己熱愛中國的真心和決心,伊能靜便借用我國著名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所表達的意圖,來解釋和影射自己愛國的真情實感。
《春泥》除了有伊能靜愛國之心的表露外,還有另一層含義,它是給當時的丈夫庾澄慶所做的情歌。
當時伊能靜和庾澄慶結婚已經有段時間了,2002年他們的孩子小哈利出生,2003年《春泥》一歌問世。這首歌其實也飽含著伊能靜對丈夫的愛意,以及她對孩子這個新生兒的期許!
剛才我們分析龔自珍詩的含義時也說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它也隱含著培育下一代種子的使命。而伊能靜,她做到了。她生育並養育了自己的孩子,這就是她作為母親最偉大的使命。她把一個新生兒帶到這個世上,讓這個小嬰兒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愛上世界,這就是落紅的意義啊!
二,《春泥》歌詞解析
我們在初看庾澄慶的《春泥》mv時,確實開篇灰濛濛的背景讓人感覺到整
個曲調的壓抑。這灰濛濛的背景也間接暗示著伊能靜當時創作此詞時一種灰暗心境。
但這首詞,主旨卻是指向光明的。
我們來看前幾句話,「哭紅了眼睛,路途漫長無止盡」都是在描寫她當時悲涼的心境,但那一句「痛的記憶,落在春的泥土裡,開出下一個花季」則是畫風突轉,讓人感受到了柳暗花明。
過去的淚,流了就流了,心,傷就傷了、痛就痛了,但下一刻起,在那叫做「珍惜」的誓言裡,我們開始靜待花開。
所以這一段歌詞結束後,下一段的開始,都充滿著光明的希望:
迷霧散盡一切終於變清晰愛與痛都成回憶遺忘過去繁花燦爛在天際等待已有了結局——《春泥》
《春泥》的主旨,本身就是一場不甘沉淪的耐心奮戰!我們都可以做那靜待花開迎來光明的人,畢竟,黑暗總會過去。
三,結語
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講述了伊能靜所創作《春泥》的背景和意圖,也分析了該詞的要義。整體說來,它表達出了伊能靜這個寫詞人當時所面臨的困局,以及用筆明志的深切含義。
都說伊能靜是娛樂圈難得的才女,無論是她從我國古詩借意表露自己,還是用詩一樣的語言捧紅了一首流行歌,都代表了這位才女的真才實學。
而這,也是我們追星該追的一種深層的情感文化。
每個人在聽歌時,不妨多了解一下你的偶像背後那些勵志的故事,不妨多了解一下歌詞的具體深意,讓我們一起做個有文化的追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