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嗩吶一響全劇終」,是農村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何現在很多地方不讓吹了呢?在我們這裡,過去的確有很多辦白事的時候大吹特吹嗩吶,但是現在卻幾乎絕跡了,我認為:白事不讓吹嗩吶,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設已經深入人心,嗩吶被當作了一種文藝表演形式走上了大雅之堂。
小時候,村裡老人去世後,特別是歲數大的人走了以後,我們這裡稱呼為「喜喪」,喪主便會請來一幫嗩吶手,又名叫「僱吹手」,因此嗩吶手又叫「吹手」,到喪主家裡後,要從早晨一直吹到半夜。吹嗩吶的一般是6-8人組成的團隊,嗩吶手平日在家務農,一旦有白事出現受人邀請,他們就立即聚集起來。嗩吶手水平相當高,而且各有絕招,有的點上一根香菸塞進嘴裡,一邊吹嗩吶一邊從鼻孔噴出煙霧;有的可以用鼻孔吹嗩吶,而且兩個鼻孔能各吹一根嗩吶;有的吹長音幾分鐘不換氣。總之,吹嗩吶都是各有奇招,各有千秋,往往能引來陣陣喝彩,真正的熱熱鬧鬧辦喪事。
進入到了新時代後,辦喪事吹嗩吶的幾乎不見了,有人說是有關方面不讓吹了,我覺得不盡全是,因為在我們這裡也沒有哪一年下發過那一種文件,說是不允許喪事吹嗩吶了。那麼,為啥吹嗩吶的不見了呢?
首先是現在各村都成立了紅白喜事理事會,理事會從杜絕鋪張浪費、消除封建迷信、紅白喜事從儉辦理等方面都有制度要求,由於監督到位,村裡慢慢的就沒有僱吹手的了,嗩吶手也失去了市場。其次是吹嗩吶需要有一定的功力,這種功力不是一年半載能練出來的,現在社會各種樂器應有盡有,傳統的、西洋的到處可見,嗩吶被這些高雅樂器擠兌,吹嗩吶基本上是後繼無人,慢慢也沒有了地位。最後是嗩吶已經被列入了傳統文化項目,隨著人民群眾文化娛樂生活的進一步豐富,嗩吶可以跟二胡、吉他等樂器一樣,也能走上大雅之堂,參與到各種文藝表演中,所以沒有人樂意在白事上去吹嗩吶,這就意味著嗩吶與白事出現了「斷層」。
由此可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嗩吶到了辦白事沒人用、有人用沒人吹的地步,相反的是吹嗩吶成為了文藝表演、文藝比賽中常見的一種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