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促使日本最大的兩家航空公司進行了重大戰略評估,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結果是對廉價航空的關注有所增加,這包括廉價航司開始建立或擴大寬體機業務以服務國際市場。全日空和日本航空都在通過提前淘汰寬體機來削減主力機隊,相比之下他們的廉價航空業務正在增加。這反映了航空公司已預見了未來旅客需求的變化,商務出行將在很長的時間內保持疲軟,休閒旅行和家庭旅行隨著邊境限制的放寬將很快反彈。
數據來源:CAPA、OAG
圖2 日本市場的年度國內/國際座位數和廉航/非廉航比率
亞太地區的其他主要航空公司集團已經推出了寬體機廉航業務,包括大韓航空及其真航空子公司、宿霧太平洋航空、新航集團及其酷航子公司以及澳航與捷星航空。日本航空公司與這些航空公司的一個主要區別是他們將窄體機和寬體機廉航業務合併在同一家航司,而日本航空公司則分別建立了兩個航司。
全日空母公司還沒有透露新子公司將有多少架飛機,也沒有確認它們將在哪個機場運營。然而,航空公司高管確實表示,他們正在考慮將787-8作為主力機型。該航空公司的名稱也尚未公布,其將使用全日空現有子公司(主要是包機業務)的航空運營商證書。該廉航將飛往東南亞和大洋洲,其商業模式位於樂桃航空和全日空之間。
日航的廉航子公司Zipair原定於2020年5月開始首航,但由於新冠疫情被迫推遲了計劃。但是,Zipair在2020年6月首次推出了純貨運航班,首個客運航班——東京成田機場和首爾之間的航班於2020年10月16日起飛。該航空公司隨後在2020年10月28日開通了從曼谷到東京的航線。Zipair計劃在2020年12月19日推出東京-檀香山航線,這條航線由於新冠疫情原因從4月推遲至12月,
日本的兩大航空集團都通過寬體機廉航在後新冠疫情時代給自己增加最大的靈活性。正如其他亞太航空集團所證明的,這有助於挖掘更廣泛的旅客需求,讓航空公司為不同的航線選擇最佳運營模式。
然而,這種策略的風險在於多種模式的出現會使得業務變得重疊,這對於日本的航空公司來說尤其如此,他們的集團中都有三種類型航空公司,涵蓋全程服務、短途廉航和長途廉航部分,這就需要母公司仔細規劃,以避免影響同一集團中其他航空公司的市場。例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最近將其之前獨立的長途和短途廉航業務合併到一個品牌進行管理。
日本的航空市場一直與眾不同,最近幾年一直主要依賴出境旅遊。隨著日本定向旅遊流的變化和入境旅遊的激增,發展戰略可能需要以更符合其他國際模式的方式進行調整。與此同時,日航和全日空顯然已經決定,這種多元化的模式將為他們在最終的國際需求復甦競爭中提供最好的支撐。
1薦聞榜
(國際航空運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