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興路是恩城商業最發達的老街,也是恩城騎樓保存最完整的一條街。這裡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小五金、漁農具、草藥店、小食店、糖水鋪……很多代恩城人童年時期趕集的記憶停留在這裡。
街道,是一座城市的脈絡,更是一座城市人文歷史和時代發展的歷史印記。古老的街道、悠久的建築都會講故事,因為它們將一座城市的歷史變遷和人文故事積澱下來。遊走在城市的老街頭,仿佛可以穿越時光。今天,講述的是恩城萬興路、長寧路、中山西路、南興路這些恩平城區老街的故事。
歷史印記: 老街承載著眾多恩平人的記憶
萬興路、中山中路、中山西路、南興路、長寧路是恩城最古老的幾條街道。行走其中,古老的建築,斑駁的牆身,老舊的店鋪招牌,就如穿過一條時光隧道,讓人依稀感受到老街曾經的繁榮,喚醒那些已經逐漸被淡忘的城市記憶。
萬興路(包括萬興東路和萬興西路)是恩城商業最發達的老街,這裡也是一個「善變」而且充滿故事的地方。在萬興東路中間,有一座西洋風格的教堂,這是恩平城區唯一的基督教堂,於1889年建堂,也是恩平最古老的基督教堂。1950年12月,由於隔壁商鋪失火,教堂被燒毀,1989年在原址重建。百年老教堂,是萬興東路悠久歷史的見證。
萬興路上的恩平菸絲廠,是這裡曾經的商業繁榮的有力證明。如今事過境遷、人去樓空,但古老的招牌還能喚醒很多人的記憶。
萬興東路身上藏著幾段「善變」的商業故事。過去,萬興東路主要以賣豬籠等竹器製品為主,因此被稱為「豬籠街」。到了上世紀80年代,萬興東路成為恩平人追求時尚的前沿陣地,「豬籠街」開始變成「髮廊街」。上世紀90年代,萬興東路藥材、乾貨、副食品飄香,老街演變成為批發商品的集貿市場,「批發街」的名號傳遍恩平城鄉各地。到「批發街」去辦年貨、買零食,是恩城「80後」難以忘懷的童年時光。21世紀初,萬興東路又演變為旅委恩平人回鄉採購乾貨、藥材的主要集散地。為此,有貨運公司看準這一商機,在街上設立代辦點,萬興東路演變成為「貨運街」,曾是恩平對委內瑞拉貨運貿易最活躍的地方。近年隨著委內瑞拉經濟的衰退,「貨運街」逐漸走向沒落。如今,老街已經沒有了舊日的繁華光景,不過從遺留下來的老店鋪當中,我們還能追尋到這條街道演變的一點記憶。
萬興西路是恩城騎樓保存最完整的一條街,小五金、漁農具、草藥店、小食店、糖水鋪……很多代恩城人童年時期趕集的記憶停留在這裡。萬興西路末段被老一代恩城人稱為「糖水街」,目前這裡仍然經營著多家糖水鋪,最老的店鋪已經有百年歷史,仍然受到資深吃貨們的熱捧。
長寧路曾經是聞名珠三角的「草藥街」。如今在街道當中,仍然見到有老者在售賣草藥。
在長寧路和中山西路交匯處附近,有一幢年代久遠、風格獨特的建築,現在許多人對它的印象,僅限於附近一家店鋪售賣的恩平特色小吃「牛腳皮」。其實,這是100多年前恩平辛亥革命起義的舊址。
長寧路是一條不平凡的老街,它也曾經是聞名珠三角的「草藥街」,據說已經有60多年歷史。如今,「草藥街」的繁榮已經不再,但街道當中,仍然能見到有老者在售賣草藥,「草藥街」的故事仍然有跡可尋。在長寧路中,有一幢老建築叫「泗益棧」,它建於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建成之初,「泗益棧」專做僑匯生意,是恩平華僑與本地鄉親重要的金融通道。土改時曾被用作中國人民銀行、信用合作社辦公用地。現在的「泗益棧」,已經成為周圍老街坊喝茶娛樂休閒的地方。
萬興西路如今成為漁具、小五金的集散地。
南興路曾經是食肆雲集的地方,也是過去恩平人到恩城趕集吃飯的首選之地。南興路這條路名或許有很多人不熟悉,但如果說到它的別名——「頸赤街」(恩平方言,嘴饞之意),肯定是人人耳熟能詳。如今,「頸赤街」也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繁榮,但街中的煲仔黃鱔飯,仍然會吸引「鐵粉」去追尋。
南興路曾經是食肆雲集的地方,被俗稱為「頸赤街」。如今街中的煲仔飯,仍然吸引「鐵粉」去追尋。
留下老街的故事和文化
馮惠茜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小時候在老城區長大,對於萬興東路、萬興西路、中山中路、南興路、長寧路這些老街,馮惠茜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老街道歷史與故事,已經逐漸被年輕一輩遺忘,甚至將來還有可能面臨著舊城改造被清拆的命運。為此,馮惠茜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鏡頭,拍下恩城老街的影像,給恩平人留下老街的記憶。「我覺得恩城的老街道,是恩城最有特色且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所在,我希望通過這些影像喚醒更多人的老街記憶,也讓老街的故事和文化能夠被更多人熟悉。」馮惠茜說。
來源於:中國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