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證指數一舉攻破3300點,上漲5.71%,深成指漲4.09%,創業板指漲2.72%。兩市逾200隻股漲停,兩市顯著放量,成交額突破1.5萬億元,創五年新高,其中滬市成交額為7241.54億元,深市成交額為8419.46億元。
從2960點到今天的3300點,短短五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漲幅12%,滬深股市成交連續破萬億,光大證券不到3周股價翻番,行情爆發點燃股民參與熱情。
券商股掀起漲停潮
從歷次牛市看,券商板塊一般會先於市場整體行情啟動,因此經常被視為牛市的「先行指標」。今天,券商板塊迎一致性預期,再掀漲停潮,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光大證券、浙商證券、申萬宏源、國金證券、東方證券、中國銀河等近20股漲停。券商板塊半日成交金額1082.66億元,其中中信證券成交額達189億元,中信建投成交額38億元。
「牛」跑得比「馬」快
今天盤面上,銀行、券商等板塊漲幅領先。銀行股權重大,一直如公牛般穩步前行。今天銀行這頭「牛」帶頭髮力,在草原上狂奔,跑得比高科技這些「馬」還快,說明市場資金大量湧入搶盤,這時低估值、市值大的銀行板塊反而受到青睞。
火爆行情引發部分券商App宕機
今日早盤,幾家券商交易系統出現短暫卡頓、無法登錄、銀證轉帳卡頓、無法顯示盈虧持倉數據等現象。據網友反應,國泰君安、東吳證券、招商證券、長城證券等券商App以及同花順等網際網路金融數據服務商出現交易緩慢、卡頓等情況。
有券商信息部負責人表示,券商交易系統延宕一般是因為券商某一個地區瞬間下單並發量超過該券商交易系統的設計容量,券商緊急切換交易系統需要三五分鐘時間,期間會出現宕機情況。
大行情真的來了嗎?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
大行情突如其來,讓多頭驚喜,讓空倉或輕倉的投資者意外,但都不禁同時反問:大行情真的來了嗎?
一、上半年是結構行情 7月以來行情出現全面發展態勢
創業板早在2018年10月已經見底,之後一路震蕩上揚,漲幅早已經超過100%,而上證指數到了2019年1月還在創新低,今年6月才回到2900點以上,所以創業板已經走了一撥牛市了,但是大多數人更加關註上證指數,這種局面就是典型的結構牛市行情。
直到7月1日,在證券板塊為首的金融、地產領銜大漲的帶動下,上證指數快速突破3000點這一關鍵壓力位,並創下了14個月的新高,全面牛市行情的觀點更加甚囂塵上。
而連續萬億以上的成交量,以及短短幾個交易日,大盤衝上3000、3100、3200、3300點,在人們還在討論和猶豫之時,最近的盤面顯示全面大行情已經轟轟烈烈地展開了,那麼,此次大行情會不會也是快漲快跌的短命行情呢?
二、 此次行情會不會是快速漲跌的短命行情?
從歷次牛市來看,每次牛市啟動均伴隨著成交量的快速放大,因此可以說成交量放大是牛市的必要前提條件,但並不是充分條件。但是連續爆量也讓人擔心後面還有多少增量資金?錢從哪裡來?有多大可持續性?因此,當市場總量不再放大之後,能夠維持多高的成交量水平,對判斷牛市可持續是尤為關鍵的。
另外,從政策面來看,本輪大金融上漲也有跡可循。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新三板精選層啟動,大規模的新股上市對於券商業務是利好;而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利好於銀行股。
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相關支持政策預計將陸續出臺。隨著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向機構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主導的轉變,未來的牛市將會改變以往的暴漲暴跌,逐步向成熟市場的低波動率邁進。那麼,如何理解這一撥大行情呢?
三、從結構牛轉變為全面牛的背後其實是改革牛
其實每一輪的牛市都和改革有關,2005年是股權分置改革催生的,2013年是金融行業創新引發的,2014年-2015年產生了槓桿牛,這一輪因為註冊制改革,科技股已經牛了一年多了,在科創板試點成功之後,最近即將在創業板落地,而近期的創業板大漲與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密不可分。再來看中國中免的連續大漲和免稅牌照的改革,7月以來光大證券為首的券商板塊的大漲,都與改革新政有很大的關係。改革紅利正在釋放,得到越來越多的資金認同,從而推動股市上漲。
當然有漲就有跌,投資者還是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只有自己帳戶的牛市才是真正的牛市!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你會關注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經濟之聲、中國證券報
監製:陳永慶
本文編輯:張藝菲
在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