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海鮮 能不能吃? - 新聞-食品安全頻道

2020-12-25 廈門新聞網

「天降」海鮮 能不能吃?

來源:廈門日報發布於:2013-07-26 15:02

  「西馬侖」過後,市民紛紛到水邊撈魚。(資料圖)

  可以

  食用

  海鮮來源:

  廈門海域周邊沒有工業汙染的區域

  水庫

  不建議

  食用

  海鮮來源:

  廈門部分生活區附近海域

  篔簹湖

  來歷不明的

  記者 曾嫣豔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25日,廈門日報報導了海邊千人挖花蛤一事,受到讀者的關注。其實最近這段時間,「從天而降」海鮮,並非單個現象。

  「超級月亮」讓海水撤出了一公裡,花蛤、蝦蛄、螃蟹在大片溝壑狀的海灘上啪啪跳;「西馬侖」又讓鷺島變身「威尼斯」,湖魚、水庫魚、塘魚紛紛走街串巷集體逃逸;悶熱的天氣猶如大蒸鍋,令篔簹湖裡的小魚終抵不住高溫,翻著大白肚暴斃……

  近期的天氣讓一連串的「怪事」發生,有人趁機賺了把「海鮮橫財」,跟幾年前湖東橋下挖出的花蛤一樣,但這些「天上掉下的海鮮」最終到哪裡去了?能吃嗎?請專家為您解答。

  從哪來?

  颱風、天氣變化、天文大潮

  導致近期海鮮頻頻「上岸」

  農曆六月十五和十六,「超級月亮」引力下,五緣灣及環島路等處的海水「後撤」到離海岸一兩公裡處,裸露出大片溝壑狀的海灘,花蛤、蝦蛄、螃蟹紛紛現身。

  本報24日《趕海啦》報導了上千「趕海」群眾下海挖花蛤的壯觀場面,讓老一輩人憶起了當年廈門的小漁村。

  今年7月19日與廈門擦肩而過的颱風 「西馬侖」,再次給廈門的排水系統做了一次深刻的測試。颱風天上街摸魚,成了茶餘飯後的消遣,湖濱南、鬥西路、廈大、曾厝垵水位漸退之後,市民已經開始在網上曬各種「戰績」。

  這一天,篔簹湖水位暴漲,湖濱南故宮路口、鬥西路口,有市民蹚水撈魚,長40釐米左右以上的大鯰魚,足足撈了5條,個頭一般的非洲鯽魚,有人撈了四五斤;廈大芙蓉湖水漫校園,湖中放養的魚群趁機「越獄」,廈大學子持水盆等工具加入捉魚行列,有人懷抱30釐米長的鯰魚;而位於黃厝村某觀賞魚養殖場,10萬多隻觀賞魚蝦都被衝沒,3萬多隻名貴的大型觀賞魚「日本錦鯉」,被衝進排水溝,集體遊向大海;園博苑開閘放水,集美海堤上淡水魚遇到海水全都浮出水面,進入鹹水後不出1小時「全軍覆沒」;同安老伯在朝元路的下水道窨井邊,徒手制服了一條金燦燦的大錦鯉,引得不少人在下水道旁「守洞待魚」。

  從以上情況看,三大因素:颱風、天氣變化、天文大潮(農曆六月十六、十七)導致近期海鮮頻頻「從天而降」。三大來源主要是:水庫、湖泊、海裡。三種情況:有悶死的,如篔簹湖天氣變化魚浮起來;有水土不服的,如集美水庫放水魚被衝到海堤;有擱淺的,如環島路和五緣灣的千人挖花蛤、抓螃蟹甚至撿海螺。

  往哪去?

  有人大批收購

  路邊廉價海鮮

  蒸鍋似的天氣讓篔簹湖死魚成群,大雨過後大潮退去,魚的去向成謎,擱淺、趴窩的死魚哪去了?有網友曝猛料,有的市民熱衷發海鮮橫財,有人上百斤上百斤地收購路邊廉價海鮮,疑似餐館囤貨。

  這不禁讓人想起篔簹湖的「花蛤」。湖東橋下的水域,常常上演挖花蛤的場景。幾年來報紙、網絡頻曝光,這現象對於不少廈門百姓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了,但這些可能重金屬超標的「毒花蛤」,曾以一斤3元的價格流入市場。

  能吃嗎?

  篔簹湖水產品不能吃

  來路不明的魚不要碰

  「來路不明的魚不要碰,篔簹湖裡的水產品不能吃!」對於白撿的海鮮,廈門水產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盧小寧和經營海鮮的莫船長都給予了一致的建議。

  盧小寧認為,廈門海域周邊沒有工業汙染的區域,水質不錯,現在很多市場上的花蛤也是從翔安等海域養殖戶手中進入市場,所以吃沒有什麼問題,但篔簹湖汙染歷史長,治理前汙染嚴重,所以至今仍不允許群眾在裡邊捕魚、撿花蛤。至於水庫裡的活魚,也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廈門的一些水庫不存在嚴重汙染的問題」。但莫船長則提醒,廈門部分生活區附近海域會受到排汙的影響,這些區域的海鮮不建議食用。

  盧小寧和莫船長建議,市場上的魚大多通過批發市場進入流通環節,有部門把關檢驗,但一些來路不明的魚死因不明,不排除可能部分流入市場,他們建議市民不要為撿便宜冒風險,水產品最好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相關焦點

  • 食品安全知識:疫情期間,海鮮產品還能不能買,能不能吃?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品嘗食物的原汁原味,認為這種飲食方式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食物的風味和營養,例如吃火鍋時,食材沾湯水幾秒鐘就食用;還有很多人喜歡吃半生的牛排,海鮮刺身等等。 當前形勢下吃肉類食品一定要加熱到熟了再食用,要讓肉塊中間的溫度超過各種病毒的死亡溫度,不要再吃半生不熟的肉類食品,實際上當加熱100攝氏度持續半個小時以上,幾乎沒有任何病毒能夠存活,所以徹底熟透的肉類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 冷鏈食品安全食用提醒內容有哪些 冷鏈食品是什麼海鮮還能放心吃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冷鏈食品安全食用提醒內容有哪些 冷鏈食品是什麼海鮮還能放心吃嗎? 今日一則新聞進口冷鏈食品不提供消毒證明不能上市引起大家關注,接著冷鏈食品安全食用提醒也緊隨發布,它的具體內容有哪些?以後還能吃海鮮嗎?冷鏈食品到底什麼意思?
  • 【新聞點對點】 在美超市的臺灣食品究竟能不能吃?
    在美超市的臺灣食品究竟能不能吃?
  • 疫情期間青島海鮮能不能吃?官方回應來了
    疫情期間青島海鮮能不能吃? 疫情期間,大量「海鮮不能吃」的傳言在網上傳播,那疫情對青島附近海域到底有無影響,海鮮到底能不能吃?
  • 如何安全食用冷凍冰鮮食品?專家:儘量避免生吃、半生吃海鮮
    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22日消息,冷凍冰鮮食品是我們平時購買、食用頻率較高的食物種類之一,但產品在養殖、宰殺、運輸、銷售等環節中可能會沾染細菌、病毒,甚至寄生蟲,因此該類食品安全問題也尤為引人關注。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安全食用冷凍冰鮮食品呢?專家建議這樣做。
  • 中國食品安全網市貿頻道調研河南太康市場監管食品安全工作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楊偉剛 高利齋)5月22日,中國食品安全網市貿頻道編輯部主任高永強一行到河南省太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機構改革後食品安全面臨的新情況、採取的新舉措以及新聞宣傳等工作進行調研。太康縣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華東,食品安全股股長姜建軍及負責新聞宣傳的衡霞光主任等陪同調研。
  • 海鮮還能不能吃?中國疾控中心給出權威解答
    健康中國官微6月18日消息,中國疾控中心就近期網友關心的焦點問題發布健康提示,要點如下:一、海鮮產品還能不能買,能不能吃?答:目前,尚未發現食用海鮮產品可導致新冠病毒感染的證據。
  • 隔夜海鮮不能吃 四種隔夜菜不能碰
    我們都只了解剩菜不能吃,但卻不知道到底是哪些剩菜不宜吃。不知道這些剩菜吃了會怎麼樣。下面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哪些剩菜不宜吃  隔夜莖葉類蔬菜不能吃  通常莖葉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最高,瓜類蔬菜稍低,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因此,如果同時購買了大量蔬菜,應該先吃葉菜類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如果準備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熱著吃,應儘量少做莖葉類蔬菜,而選擇瓜類蔬菜。
  • 《新聞調查》:新《食品安全法》拷問食品安全
    》(2月28日播出):拷問食品安全  內容提要:今天(2月28日),在剛閉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食品安全法》獲得了通過,這部法律實施之後,1995年10月實行的《食品安全法》將被廢止。
  • 這種海鮮煮熟也不能吃
    這種海鮮煮熟也不能吃 2020-03-13 0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市檢查鹽田海鮮街食品安全情況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易東)昨日,市食藥局和鹽田食藥局聯合檢查了鹽田海鮮街餐飲店食品安全情況。發現東煌海鮮酒樓刺身專間問題突出、師公會海鮮酒家存在索證索票不規範,餐具清潔度不夠等問題。市、區食藥部門要求這2家餐廳立即整改,並決定將師公會的食品安全等級從B級降為C級。另外檢測人員現場抽檢檢測食品8批次;快檢食品6批次,快檢食品全部合格。
  • 進口海鮮還能不能吃?專家回應
    進口海鮮有新冠病毒存活嗎?專家:不會感染新冠病毒 存在被汙染的可能今天下午,北京市召開疫情防控第127場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經明確,經過呼吸道和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冠病毒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發現通過食物傳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報導;第二包括海鮮在內的所有的食物,它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是可能存在著被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可能,新型冠狀病毒汙染了食品或食品包裝材料之後,在這個食品和食品包裝材料的表面是不能夠繁殖的
  • 地鐵安檢後的食品不能吃?你不吃給我吃!
    地鐵安檢後的食品不能吃?你不吃給我吃!然後帶著滿臉的疑惑猛喝一口燙嘴開水乘坐地鐵時,按照規定乘坐者必須將隨身攜帶的包進行安檢,於是,流言又開始出現了,稱麵包、水果、水等食物過了安檢機後,會有輻射殘留,不能再吃了!聽此流言,許多上班族感到很是後怕,一周5天坐地鐵上下班,因趕時間常常會把早餐放在包裡,如此一來,自己豈不是吃了大量通過了安檢機的食品?
  • 天津市場上的海鮮、肉類安不安全?能不能吃?他們替你一一排查了
    北京新發地市場個別攤位案板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消息曝出後,市場監管部門高度重視,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勢新要求,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總體部署,以控制風險為目標,在全市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 海鮮是「發物」,受傷以後不能吃?有沒有科學依據?
    海鮮是「發物」,受傷以後不能吃?有沒有科學依據?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受傷之後,不能吃海鮮,海鮮是發物,不利於傷口癒合,甚至還可能會化膿。那麼,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 痛風患者真的不能吃海鮮嗎?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眾所周知,食用海鮮過多可增加尿酸合成,誘發痛風。因此,很多痛風患者談海鮮「色」變。然而,痛風患者真的不能吃海鮮嗎?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    高嘌呤飲食可使尿酸濃度升高,造成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
  • 膠水牛排能吃嗎食品安全的八大熱點
    膠水牛排能吃嗎?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是受關注的重點,無論是在哪裡都是第一要素。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一些關於食品安全的熱點謠言也會隨之瘋傳。面對這些食品安全問題的真假,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會給你想要知道的答案。
  • 吃海鮮到底能不能喝啤酒?你最想知道的答案在這裡!
    一邊吃海鮮一邊喝啤酒是不少人的最愛,但網傳「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是真的嗎?
  • 食品安全|喜歡吃魷魚?這些你該了解一下
    溶血尿毒症候群的病因比較複雜,可能與食用被汙染或者沒能熟透的食物有關。冷藏食物如何放心吃?專家提示,冷藏在冰箱的食物不一定安全。冷藏食品需注意時間和分類,對於消費者在超市購買冷藏食品時的注意事項,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曾發布《如何吃得更安全——食品安全消費提示(2018-2019)》。圖片來源於網絡購買時消費者購買冷藏食品時,首先要看食品保質溫度。
  • 黃沙平嘆海鮮-新聞頻道- 華龍網
    最後召集在廣州,談及「海鮮」二字必然離不開黃沙水產交易市場。這裡是廣州最「鮮活」之地,一年365日全年無休,貨來貨往,人頭湧湧。作為中國最大的活鮮交易市場,黃沙海鮮市場以海鮮品種繁多,價格「超值」聞名,各地吃貨慕名而來。市場上隨意一逛,帶著滿滿的「漁獲」就近即烹,來一頓說吃就吃的海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