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靈山秀水旅遊新「名片」
——看第四屆石家莊旅發大會給靈壽帶來了什麼
近日,第四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靈壽縣開幕。開幕式舞臺劇《神話之靈壽傳奇》和《中山記憶》以歌舞、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向八方來賓展現了靈壽中山文化的歷史根脈和文化靈魂。這是舞臺劇《中山記憶》的演出。 記者 史晟全攝
在第四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期間,遊客參觀靈壽縣大觀園景區。記者史晟全攝
靈山秀水,常來長壽。
6月27日至28日,第四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靈壽縣舉行,來自境內外的嘉賓在現場觀摩中深切感受到——
這兒的旅遊業態更趨豐富。既有中山國遺址、北齊幽居寺等人文景觀,又有五嶽寨國家森林公園、漫山花溪谷等自然景觀。
這兒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交通路網全面升級,公園溼地景色如畫,旅遊服務設施日漸完善。
這兒的文旅融合有聲有色。中山故都、靈壽記憶一條街和大觀園等,構建了文旅深度融合、文創產業落地的新路徑。
靈壽為何能變得這麼美?這,既得益於該縣承辦第四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更得益於其探索全域旅遊、城鎮化發展、文旅融合發展等一次次大膽的嘗試和探索。
●以點帶面,構建全域旅遊格局
6月28日,跟隨第四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觀摩團,沿靈壽縣人民路一路向西,來到中山故都景區門前,這裡擠滿了前來參觀的遊客。
「原來對靈壽的了解,僅停留在五嶽寨、漫山花溪谷等自然風景區,沒想到這個千年古城裡還藏著這麼多的旅遊新業態。」遊客王明感慨道。
作為戰國中山國的都城所在地,靈壽縣擁有源遠流長的古中山文化,現在,古城牆、趙王臺、八角井、養魚池等遺址都還清晰可見。「中山故都的這些景點,可以讓遊客深入了解這個史籍上記載較少的『神秘王國』。」景區總負責人梁志強介紹,景區主要通過挖掘古中山國歷史文脈,打造中山文化特色突出的遺址公園。
近年來,靈壽縣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旅遊產業定位,謀劃實施了總投資200億元的22個重點項目,其中景觀道路項目3個,新業態及景觀打造項目19個,涵蓋了歷史文化、生態旅遊、鄉村休閒、農旅融合、民俗體驗等多種旅遊業態。
在美麗鄉村車谷砣,可以看到千年古茶樹;在大觀園裡,能體會紅樓夢中人的生活;在靈壽記憶一條街,可欣賞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在橫山湖房車露營基地,能體驗房車露營。
●以民為本,打造宜居之城
「以前這兒就是一條臭水溝,現在搖身一變成了松陽河溼地公園。亭臺、小橋、草坪……公園裡都是景色,沒事時我們就過來轉轉。」在靈壽縣松陽河溼地公園門前,75歲的孫盼珍正給外孫拍照。說起眼前的這些變化,孫盼珍連連豎大拇指,「晚上來這個公園,夜景更美!」
「為籌辦第四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我們縣對縣城面貌進行了全面提升。」靈壽縣住建局縣城辦主任羅豔麗介紹,去年以來,該縣加大縣城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42.5億元,謀劃實施了67個重大項目。城區園林綠化、市政設施、道路工程、自來水廠、汙水處理廠、生活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單位庭院、居住小區、背街小巷等全面綠化、美化、硬化、亮化。
靈壽縣還打通了縣城內9條斷頭路,建成了11個街角綠地小遊園,新施劃了7000多個停車位,並建成了一個大型停車場。沿街的機關單位也都向群眾免費開放內部停車場和衛生間。該縣還投資16.1億元,新建滹沱河生態走廊(靈壽段)、磁河大道、人民路西延及綠道建設等,縣域內綠道達到94.4公裡。
●以文為魂,探索文旅融合發展
位於靈壽縣崗頭村的大觀園,是該縣文旅融合項目之一。隨著第四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大觀園也正式開門迎客。
一撥撥遊客進園參觀,忙壞了講解員石曉君。但只要有空閒時間,她都會不停地背著講解詞。
「別看我是靈壽人,但這段歷史還真不清楚,所以這一課一定要補上。」石曉君是土生土長的靈壽人,之前在石家莊從事旅遊工作。「聽到靈壽縣承辦旅發大會,又看到家鄉建設了這樣的文旅融合項目,讓我有了回家從事旅遊工作的想法,也算是為家鄉出份力吧!」
除了佔地4.7公頃、總建築規模5000多平方米的大觀園,漢唐建築風格的靈壽小鎮·靈石灣項目更是處處彰顯著中山文化。「第四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的室外情景劇《中山記憶》就是在這裡演出的,該演出將中山國的經濟實力、與西域的經濟往來等進行了實景再現。」靈壽小鎮·靈石灣項目負責人曹棟俞介紹,該項目依託靈壽縣中山故都的歷史文化,目標是將靈壽小鎮·靈石灣打造成一個集休閒體驗、演藝娛樂、度假住宿、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全業態休閒旅遊文化小鎮。
「本著『活旅遊、聚產業、促發展、惠民生』的宗旨,我們將統籌資源稟賦,擴展旅遊內涵,創新旅遊業態,深入探索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路徑,充分展示秀美的山川河流,充分彰顯濃厚的文化底蘊,充分詮釋『靈山秀水、常來長壽』的獨特內涵,努力打造石家莊旅遊新名片。」靈壽縣委書記宋存漢說。(記者董昌、任學光)